..續本文上一頁佛教會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環境幽雅,以財力、物力、人力種種關系而言,你留在此地,方有所成且相得益彰,你到美國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假使離開,對你而言是可惜又冒險。」
我在臺灣已有一個地方必須負責,無法全天候的在美國佛教會,所以毅然地離開。確如他們所預料,離開後,真的無處可安身,天天背著睡袋,身邊跟著洋徒弟在大街小巷跑,不知夜來棲息何處。但是絕處逢生,經過千辛萬苦終于在美國生根住下,雖然英文差勁,但在弟子們的協助下,英文書一本本地出版,也深受美國人士歡迎,甚而各大學紛紛以它作爲課本。乃至于譯成英國、義大利、捷克斯拉夫、波蘭、葡萄牙、西班牙等文,這一點點的小成就,所憑的是補了二百多小時的英文。我在北美乃至英國,由于弟子們的語文支援,至今也有不少信衆,並且在十四個州、叁十叁所大學做了八十多場的演講,聽衆是西方大學生、研究所學生和教授群,我所依仗的就是那一點點破英文。
我初回臺灣,也幾乎沒有幾個人看好我,雖然我接受中國文化大學的邀請,擔任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的所長,但是經費必須自備,佛教界絕少有人願意支持我,當時我剛從美國回來,沒有信徒,只有和李志夫教授及另一位熱心的友人下跪求得成一法師的慈悲,委屈他做了我們的副所長。臺北市華嚴蓮社數十位信衆也支持研究所,那時在文化館和農禅寺師公老人只留下叁十多位信徒。他老人家是精中求精,不隨意收皈依弟子。不久謠言又起說:「聖嚴法師的研究所半年後就會關門。」結果不但未關門,反而于二年後開始招生,而每次招生時,連學生們都會問我:「所長下學期不知是否能開課?」我說:「爲什麼不開課呢?」「聽說所裏沒有經費。」「沒經費去找啊!」「據聞所長沒有信徒。」「我的信念是沒有信徒尚有觀音菩薩。」
《華岡佛學學報》前叁期是由前任所長張曼濤先生出版,從第四期起由我接辦,第四期出刊後,尚有一篇遲到的文稿未用,結果作者希望取回。我說:「爲什麼要取回稿件呢?可以留到第五期用。」「我不敢相信第五期能出刊。」「第四期已出,第五期當然也會出刊的。」「不,等你要出刊時,稿子再給你。」唉!的確,一期的經費需四十萬元新臺幣,相當龐大,也不易籌措。
東初出版社辦完登記以後,馬上有人問:「你的出版社將出什麼書?」「東初老人的書。」「能出版嗎?《東初老人全集》經費要多少?」「計畫大約二百五十萬至叁百萬元新臺幣。」「現在你到底有多少經費?能出版嗎?」「大概不足五十萬。」若照預算根本無法出版,結果呢?《東初老人全集》出版了,我們的書也一本一本的出版。
《人生》月刊複刊也是如此,第一期是方甯書教授主編,然後是梅乃文接編二、叁期,大家都說《人生》要停刊了,結果,人生從季刊變成雙月刊,再從雙月刊變成月刊,如是一期又一期出刊,如今已是九十期了。就好象我的身體一樣,每天看起來就快死了的樣子,卻又一天接一天地活了下來。
往前走才有前進的目標
我于本(一九九一年)年元月份剛回國時,一位好友打電話來關懷我說:「你的法鼓山進行如何?聽說那兒是禁建區。」「沒問題,我們進行得很順利。」「你開始建了沒有。」「還沒。」「還沒建大概是建不起來?」「誰說的呢?」「你的一位戒兄說的,法鼓山大概沒希望了,已進行一年多,根本沒有辦法,建設的經費如何?」「目前不是很多,但陸陸續續捐入。」「法鼓山是否受到核能發電廠的威力影響,會不會有危險性?」我說我曾請教國防部長陳履安先生,我將法鼓山的地理位置告訴他,他說:「不必聽信外傳的危言。」後來我又請問一位專家什麼是空浮?他說:「空浮是輻射塵,如雲霧隨風漂動,彌漫空中。」核能廠的位置在石門及萬裏,風是向臺北市吹,萬一發生意外,最危險的地區是內湖、南港、臺北市。法鼓山在金山,在兩廠之間,各距六公裏,以風向習慣而言,反而是安全區。
我們已取得政府各方面的同意,同時也得到各部門的許可、證明,我們水、電、瓦斯、道路等都沒有問題,國防部也曾會勘,軍事方面也沒有問題,任何一方面都沒有問題,到目前爲止,法鼓山好象紋風未動。可是我們要知道,這好比煮菜,我們得先到菜市場選購菜樣,然後洗、撿、切、配、下鍋,最後上桌才看到菜,還未上桌前根本不知是什麼菜,而我們的法鼓山目前所進行的階段是在選購配料之中,此過程須耗費一段時間,計畫籌備好以後,才能建設。至少政府和民間都同意我們在金山建設。
按照計畫我們須有十二米寬的路,目前只有六或八米路,而鄉公所計畫只十米寬,因此地方政府及當地民衆,也極樂意助成我們十二米寬的道路。
我們第一期的工程計畫是:事業開發、水土保持、建築執照等之申請,現階段已通過前兩項。內政部營建署于一年中通過二十六項,這都是政府和民間的協調溝通所得的證明,我們每一項都在摸索中進行,是以人力和時間去奔走所得到的成績。我們常住大衆並沒有實際去參與,即使參與不易達成,因大家都沒經驗之故。
▲作者努力建設法鼓山成爲具有時代前瞻性的現代佛教中心。
法鼓山的未來是以我們爲工作群,而以全體佛教爲著眼來經營它,我們應該具備共同的理念和認識。這是我今晚召集大衆的目的,告訴各位佛教的曆史背景,佛教的現在和未來。法鼓山是站在曆史的現在而往前看,法鼓山是具有時代前瞻性的。因此,各位心理須有一共同的認識,往前走時才有前進的目標,不要以自己的意思來處理大衆之事,不以個人的管見來衡量法鼓山,不以自我狹窄的眼光看師父。當做師父的左右手,當做師父的後援者,更盼望你們能做法鼓山佛化事業的先鋒。(一九九一年二月十五日新春初一晚上于農禅寺對常住衆開示)
《補述二 我是風雪中的行腳僧──法鼓山的未來與展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