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若逢知己宜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宜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唐.布袋

  

  我們做人處事,有時會遇到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有時也會遇到怨恨計較的冤家對頭。「若逢知己宜依分」,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個限度,如友誼的尊重、不共金錢的來往。固然朋友有通財之義,但一沾上利害得失,一有行差步錯,錢財往往成爲反目成仇的導火線,多年友情毀于旦夕,只因一時逾越本分,實在可惜!

  

  「縱遇冤家也共和」,若是遇到冤家怨恨,也不必太過于計較,不必強人同己,要有容納不同意見觀念的雅量,冤家也是我們的逆增上緣,可以激發我們精進修行。

  

  因此,真正有爲的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處人要處難處之人,最好能有「寬卻肚皮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的修養。寒山大士曾問拾得禅師說:「如有人辱我、罵我、欺我、謗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惡我,我應如何?」

  

  拾得禅師回答他:「你忍他、由他、耐他、讓他、不理他,且過幾年,看他又如何?」

  

  所以我們與人相處,不必太斤斤計較,不要爲了利害、得失反目成仇,甚至親人眷屬竟成陌路。如果希求人間太平無事,最好彼此有忍讓的胸襟氣度,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