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名利不求榮,只麼隨緣度此生;一個幻軀能幾時,爲他閑事長無明。
--唐.洞山良價
在動亂世間裏,若把人我是非看得太認真、太計較,日子不免紛紛擾擾,所以要能放下一些,隨緣一些,像皮箱一樣,用時提起,不用就放下。否則一直提著不放,不嫌累贅嗎?需要時又提不起,不是很不方便嗎?
這首偈語要我們「不求名利不求榮」,不求個人的安逸、榮耀、成就,應該爲國家社會求大、求好、求榮耀。如何做到只爲大衆,不爲私己呢?像佛光人的信條「光榮歸于佛陀,成就歸于大衆,利益歸于常住,功德歸于信徒」,就是一種無私無我的德行。
「只麼隨緣度此生」,我們不要只顧一己得失,要多爲國家社會著想,爲大衆造福,不辭辛苦努力奉獻服務,廣結善緣。想想「一個幻軀能幾時,爲他閑事長無明」,人生不過百年光陰,爲什麼一定要爲過眼雲煙勾起無明煩惱,徒然牽腸挂肚?
正如無門慧開禅師的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不要把個人瑣碎事挂在心頭,但對普度衆生的事則要積極,對社會福利工作更要護持,如:修橋鋪路,功德無量;濟危扶困,成人之美。活在世間上,懶惰懈怠也是幾十年,自私自利也是幾十年,何不積極爲國家社會多做點事?爲社會的安和樂利多多造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