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功德

  無功德

  

  問:

  

  南朝梁武帝問菩提達摩說:「我建寺齋僧,有什麼功德?」達摩劈口就答:「無功德。」潑了梁武帝一頭冷水,可能有不少佛教徒覺得這盆冷水也潑到自己身上。這個問題請師父開示。

  答:

  

  就佛教徒以及民間的道德標准而言,功德的觀念相當重要。某些團體提倡功德、講求功德,使人感覺對他人、對社會、對佛教布施行善就有功德,所以願意去做。如果一開始就跟他說不論做什麼都沒有功德,誰肯做好事?誰肯做慈善救濟的事業?

  

  功德的意思是「善得善報」,等于投資的觀念和行爲。自己省吃儉用,多余的錢存進銀行,或者投資在信用可靠的公司或機構,本錢利息都是自己的。一般做「功德」,大概都是這種心理。雖不是把錢真的放在世間有組織的財團,然而,做好事天知道、地也知道,自然會有好結果;萬一自己得不到,兒孫也會得到。中國人說:「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惡之家,必有余殃。」這也是功德的觀念之一。

  

  所以,「無功德」這句話對一般佛教徒而言,陳義過高,難以接受。但是菩提達摩是爲了提醒梁武帝,齋僧、布施、起塔、建廟,當然是功德,不過不要執著功德,才是最大的功德。他希望能提升梁武帝的境界,不要爲了做功德,才做弘法利生的事業;也不要做了弘法利生的事之後,認爲那是功德,這樣才能超越自我,才能得解脫。

  

  有些人認爲行善就是行善,該做就做,不求回饋,這種態度就不是爲了求功德。達摩若跟這種人談話,大概就很投契了。

  

  無功德是否真的無功德?不是的。這好比一直存錢,沒想到要提出來;一直投資,沒想到要撤資、抽紅。這就成了無量功德,功德更大。

  

  如果斤斤計較功德,天天計算自己存了多少錢,時時想著什麼時候要提出來,這樣一來功德大概很小,到最後可能根本沒有功德,因爲已經得到回饋,享受完了。

  

  「無功德」這句話實際上是一語雙關:自認有功德的人其實功德很小;不計較功德、不求回饋,這樣的功德才是最大的功德。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