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
金基德,金汶映/著 金炫辰/譯
少年僧的故事 -- 愛情
老僧把好幾種藥草放在石臼裏搗爛。
少年僧和少女都在努力地避開對方的眼神。少年僧把老僧弄好的藥汁遞過去,少女接過來喝。
「一口氣喝下去吧。」
「太苦了,師父。」
少女喝了一口藥,皺著眉頭用手掩住嘴,抱怨道。
「當然苦。你以爲自己這一生只會吃到蜜水嗎?」
少女收拾好藥碗,來到院子裏,看見少年僧坐在船上,皺著眉頭讓船在岸邊打轉。少女覺得有趣,微笑地看著他。少年僧突然站起來,撲通一聲跳進湖裏。少女吃驚得緊盯著他消失的那塊湖面。好一會兒,少年僧總也不露出頭來。少女靠近湖,伸著脖子往水裏看。但是什麼也看不到。少女開始擔心得直嘀咕。
「怎麼了嗎?」
少年僧的胳膊突然從水中探出來。少女沒來得及叫出聲就被拉進湖裏。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少女慌張地掙紮著。少年僧這時已經上了船,把手伸給少女。少女拉著少年僧的胳膊攀上船。她被水浸透的白色連衣裙下,身體輪廓清晰可見。看到少女柔和的曲線和白晰的皮膚,少年僧覺得某種熱熱的東西往上直湧。他好不容易抑製住沖動,幹咽了一口口水。
少女坐好了,少年僧開始劃槳。
「師父,你好象太頑皮了。」
「覺得施主吃了藥草之後精神會健旺些。」
不好意思的少年僧隨便找了個借口搪塞。
「衣服幹以前不能回去,會被師父罵的。」
少年僧把船搖向一柱門的方向。
下了船,兩個人默默地沿著山路走到溪邊。渾身濕透的少女依然喘著氣。少年僧緊握著少女的手,心裏摻雜著喜悅和恐懼,怦怦亂跳,腿也抖得厲害。這種感覺異常美妙。樹叢也好象知道少年僧的心事一樣,風吹過時,簌簌地向他招呼。
少年僧指著溪邊的大石頭說道:
「那裏陽光好,躺一會兒,衣服就會幹的。」
他一下子跳到石頭上,脫去上衣,躺下閉起眼睛。
少年僧不知此刻是幻是真,應該怎樣接受這種陌生的感覺呢?他頭腦一片混亂。
少女悄悄在少年僧的身旁躺下。少年僧被隨風飄來的淡淡香氣弄得心神恍惚。少女握住他的手。周圍萬物好象都凝固不動了,一片寂靜。少年僧和少女就這樣相互握著手,躺了很久很久。
從那天起,少年僧的心就像自陡坡滑落的石塊,向漫無邊際的地方滾去。他偶爾感到這樣的自己有些陌生,但看到少女一天天恢複生氣,就覺得欣慰。月光異常明亮的一個晚上,少年僧輾轉反側。少女美麗的臉龐和濕透了的身體,總是浮現在眼前。
老僧似乎睡得很熟。少年僧探頭望另一側的少女,正好撞上少女看他的專注的目光。少女的眼睛即使在黑暗中也閃閃發光。
少年僧蹑手蹑腳地出門,望著月下波光粼粼的湖水,少女的臉又浮現在月亮的倒影中。少年僧想抹去那張臉,心裏默想著佛祖。但是佛祖的臉上仍重疊著少女的臉,而且愈加鮮明。少年僧搖著頭,握住拳,用力捶打地面。
吱嘎一聲,少女出現在門邊。看到少女白晰的腳,少年僧的心又開始狂跳起來。
「睡不著嗎?」
「嗯。」
「我也睡不著。就出來了。」
少年僧想到了什麼,向著船跑過去。少女也跟著少年僧。
兩個人不說話。少年僧載著少女往湖中央劃去。
那棵據說活了叁百年的柳樹立在黑暗中,碧綠的枝條浸到湖水裏,宛如浣發之女。少年僧把船靠在樹幹旁,柳枝像屏風一樣圍繞著他們。在透過來的黯淡的月光中,少女的眼睛閃著熱烈的光。少年僧不禁閉上雙眼。少女靜靜貼近喘著粗氣的少年僧,抓住他抖得厲害的手。少年僧的心髒就要爆開,他再也無法控製住自己,突然抱起了少女。
「朱顔,我快要瘋了。」
少女在少年僧懷裏,感覺非常幸福,身體一點也不難受了。已經活了叁百年的柳樹……少年僧說過的,活得像柳樹一樣長久的話,好象真的能變成事實。
早上,老僧睜開眼睛,發現身旁沒有人。再看對面,也不見少女的蹤影。老僧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馬上穿起衣服走到院子裏。他吹滅石柱上的油燈,向四周張望。庵裏的船浮在平靜的湖面上,隨波輕輕晃動。老僧仔細一看,少年僧和少女在船上,相互倚靠著睡得正甜。船被水波推著,漸漸靠過來。老僧從院子裏抓了一只雞,他把繩子系在公雞的腿上,將公雞扔進船中。公雞扇著翅膀落在船頭,雙腳緊抓著船板,響動聲竟沒將兩人吵醒。老僧慢慢拉動繩子,船就向庵這邊慢慢靠近。
老僧輕聲上船,把堵住船底洞的塞子拿開,然後回到庵裏。
「啊,好涼!」
幸福地依偎著的夢中人,被湧進船艙的水給浸醒了。
他們驚慌失措地起身,船搖搖晃晃失去了重心,翻了。兩人在湖裏掙紮著。
全身濕透的兩個人進入佛堂。老僧正在誦經。少年僧和少女跪在地上,像罪人一樣低下頭。
「師父,我錯了。」
「都是自然之事。」
老僧轉過頭,問少女:
「現在不難受了吧?」
「是。」
「原來這就是對症的藥。」
"......"
「現在身體康複了,就沒必要留在這兒,離開吧。」
「什麼?」
喊出聲來的竟然是少年僧。
「不可以,師父。」
「你要當心。因愛生出執著和欲望。從執著中又會生出殺氣。」
老僧留下不知所措的兩個人出了門。老僧冥想片刻,記起《經集》裏的一段話:
有愛情的地方
就有煩憂
有愛情的地方
就有恐懼
不執著于愛情
就不會煩憂或恐懼
愛是恨的根源
不愛
亦不會恨
愛而不得
會覺得痛苦
由愛生恨
不如從未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