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空打破明心地 宣化上人主講
什麼是禅
製之一處無事不辦
坐禅此一法,乃修行必經之路。何爲禅?「禅」不是中文,是梵文Dhyana之簡稱,此雲「思惟修」,亦雲「靜慮」。由于中國人喜歡省略,而謂之「禅」,故有「坐禅」或「打坐」等名詞。顧名思義,「打坐」是要坐,坐著爲什麼?爲攝心。一般人雖然坐在那裏,但心不在焉。心到何處去了?打妄想去了,忽然而東,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而北。不用花錢便坐上火箭各處跑,妄想紛飛,不容易控製。
人爲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爲心到處跑。人爲什麼一天比一天老?因爲心各處馳逐。比如一部新車子,你亂去駕駛,必定用很多汽油,且又浪費很多汽油,結果車身及零件都産生很多毛病,把車子弄壞。人的身體亦同此理,你若不懂好好管它,讓它任意到各處跑,也必定浪費很多汽油。什麼是汽油?就是你寶貴的精神。不管你添多少汽油,也把它耗費了。像人天天吃補品,說有營養能補助身體,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到處外馳,則吃多少補品也補不了所丟掉的精神。所以諺雲「製之一處,無事不辦」,必要把心收攝回來,使他定在一處,才不致浪費精神、透支精神。比如你懂得開車,不使它橫沖直撞,則不會遇到意外,而車子也能用很久。同理,人的身體若懂得修養,則身不會老,且不會死。
拈花示衆以心印心
參禅,乃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衆,所傳之微妙心印法門。迦葉祖師當時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顔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門便有得傳承。本來迦葉祖師已一百多歲,且他修頭陀行,常抖擻精神用功,不會隨便笑,這次微笑,是因爲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靜慮才能夠有禅
禅,翻譯爲靜慮,因爲你靜慮才能夠有禅,你若不靜慮就沒有禅。定,就是不動的意思,不動就是定,你若動了就不定。
「禅悅爲食」,「禅定現前」。你修道打坐,坐禅,坐禅,禅要坐;你坐,才能功夫現前。不是一打坐就睡覺,這不是坐禅,是睡禅。睡不是禅,睡也不是定,禅不可睡。禅定樂,在一入定的時候就和睡覺不同。睡覺時,已經失去你的靈知靈覺,沒有知覺性,糊糊塗塗睡著了,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了。入定就是端然正坐,他坐得腰非常的直,頭也是直的,不會低頭,不會歪歪脖子。
怎麼叫定力呢?定有個力量,這個力量就支持你的身體不歪不斜,不前俯,不後仰,這是得到禅定了。定裏邊就有一種快樂,這一種快樂是說不出來,沒有法子形容,就是超過思慮,超過你心所思慮的,所以說「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得到這一種禅定的樂。這種樂,也是繼續繼續不斷的快樂。
你有了禅定的樂,就生出了一種勇猛精進心。這不是普通的勇猛精進心,是一種大的勇猛精進心,當中有大的禅定快樂。這一種勇猛精進是很堅固,很有力量。這一種力量是沒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擋得住它。
思惟修減少妄想
坐禅又叫「思惟修」。從此叁個字觀之,坐禅不可能沒妄想,一定會有妄想,如水波浪。爲什麼水裏有波浪?因爲有風之緣故。我們坐禅,爲什麼打妄想?因爲自性裏猶存虛妄,虛妄如風,妄想就如水中波浪。
現在打坐要「靜慮」,就是要停止妄風。「思惟修」,即是要減少妄想,停止心裏之波浪。「靜」,即是令它不動,「慮」,即念慮;念慮不起,能生定力。定力生出,久而智慧現前;有了智慧,能照了諸法實相,即「一念不生全體現」。靜慮到極點,一絲妄想也無,便能入定,而本有智慧現前,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不被外物所動搖,外面的萬事萬物不能動搖你的心,才算「如如不動,了了常明。」此時,稱譏苦樂利衰毀譽,這八風皆不能動搖你的心。
人稱贊你、譏諷你;你若遇著苦(逆﹚或樂(順﹚境,仍然保存著「順逆皆精進,苦樂不動心。」的態度。利,是利益自己的事;衰,令你損減之事;毀,是毀謗;譽,是贊譽。能夠「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不被八風吹動,就是「思惟修」、「靜慮」的表現。不爲外物所搖,才能明白怎樣打坐。
頓悟無生知見力
參禅即是心念不動,是爲之「靜」。禅門是向上一法,單刀直入,離開心意識參,因此說「了卻心」。這個「心」也包括「意識」活動,要把這種種的妄心活動停止,方爲之靜慮。如此,則「頓悟無生知見力」,獲無生法忍,證得「暖」、「頂」、「忍」、「世第一」,四加行。
暖:是坐到有點暖氣。
頂:功夫已達到頂點。
忍:這時很難忍,但仍然要忍可于心。
世第一:成爲世出世之大丈夫。
欲證得此四位,先要懂得如何靜慮,即是不動心意識。我們的思慮如水波浪,不能靜止。坐禅是要心意識之念慮不動搖,使它自然停止。止了,就是靜慮;靜到極點,便生出智慧;生出智慧,便會發光。所謂「靜極光通達」,也即是「頓悟無生知見力」。能夠了卻心意識,得到無生知見力,才能開大智慧。
輕安滋味妙無窮
什麼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樂,得到輕安的滋味。這種滋味奧妙無窮,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議,身曆其境的人才能體會,才能領受。好象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各位想要知道這種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參禅,到了相當境界時,自然曉得其中滋味,所以要參,參到水落石出時,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說的,而是參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法門。
參禅的人,參到火候到的時候絕對不發脾氣,不與人爭論,到了無爭叁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貴爲花間露水,看功名爲瓦上霜片,頃刻就消逝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