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苦 - 不眷戀,也不逃避

  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

  什麼是苦 - 不眷戀,也不逃避

  

    不眷戀,也不逃避

  

  佛法雖然談到人生有種種苦,但這並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遠離世間,或消極地逃避現實,才能夠離苦得樂。

  

  「苦」這個字,聽起來好象只是一種舌頭所嘗到的味覺。其實佛法所說的「苦」,並不一定是感官上的苦,主要是指觀念上的苦。真正的苦是「心苦」,一個人的人生觀念如果不清楚、不正確,老是以自我爲中心,就會作繭自縛、自找麻煩。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就是因爲常常庸人自擾,才被稱爲凡夫俗子。

  

  佛法所說的「苦」,實際上是人的憂、悲、苦、惱等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是從自我的觀念所産生。所以,苦並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要觀念一改變,痛苦也就不存在,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好象遭遇了苦難,但只要心中不以爲苦,也就不覺得痛苦了。例如我們心甘情願爲兒女、配偶、親人而犧牲,或是心甘情願爲理想、信仰、心願而奉獻,就不會覺得痛苦,反而會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心裏覺得非常踏實。雖然同樣是辛苦的付出努力,但只要心中沒有任何不喜歡、不願意、不甘心接受的想法,痛苦便不存在。

  

  由此可知,正確的觀念很重要。例如把《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明白我們的生命是因緣和合而成,所有的事物並不是永遠不變的,只是暫時的存在。如果體認到這一點,我們就不會老是痛苦的自我掙紮,想要逃避痛苦,而能夠采取面對、接受問題的態度,並努力加以改善,而不會感覺到憂慮。

  

  因此,一個真正懂得佛法的人就會明了,事實上,痛苦是由一己的觀念所造成的。現實世界其實沒有什麼可怕之處,沒有任何事情需要加以逃避,也就不會消極悲觀、逃避現實。從經典以及曆史記載中,我們可以明確地知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即使已得到究竟的解脫,遠離世間的痛苦,他仍沒有拋棄這個人間,反而更深入世間,爲救苦救難而努力。所以,如果認爲現實世界很可怕,而有消極悲觀、逃避現實的觀念,就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

  

  然而,佛法所說的「入世」,並不一定等于一般人所認爲的「入世」。佛法中有「入世」、「出世」和「戀世」叁種名稱,一般人所謂的「入世」通常比較接近「戀世」,無非是貪戀世間的虛名、浮利、男女情愛,以及種種虛幻不實的享受。真正修行佛法的菩薩,雖身在紅塵之中,但並不被世間種種物質誘惑所困擾、淹沒,這才是真正的「入世」,也才是真正的「出世」。

  

  因此,「出世」的觀念並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遠離人間,而是身在世間,而不受世間種種現象所困擾,這才是「出世」真正的意義。我們唯有做到入世而不戀世,既不眷戀世間,也不逃避現實,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