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天涯何處尋知己?

  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禅式管理學 

  聖嚴法師

  第一篇 多情須講理 - 天涯何處尋知己?

  

    天涯何處尋知己?

  

  你的身邊有多少朋友?

  

  聽你發牢騷、吐苦水的人就是朋友嗎?

  

  生命中真正的道義之友該何處尋求?

  

  一般人都希望能結交到好的朋友,結交到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結交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朋友。卻又常常陷在只要是聽我的,與我站在同一陣線的人,就是我的好朋友;相反的,縱然是多年的知己好友,一旦各自有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想法時,就很可能會誤解對方,認爲對方背叛我、出賣我,不夠朋友。

  

  俗話說︰「知音難覓,知心更難」,就是說一個人終其一生,要交到很好的朋友很難。有很多人自認自己交了很多好朋友,但可能只是交到一些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或者是僅于利益相同時交往的朋友。

  

  很多人在交朋友時,不一定是要交往對他有幫助的朋友,只要對方願意聽他吐苦水,或者陪他東拉西扯,聊天擡杠,以度自己空虛的時刻,就認爲是好朋友。其實這種層次的朋友頂多只能陪你聊天,聽你吐苦水,附和你而已,他不能幫你多少忙的。

  

  益者叁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真正的朋友應該是相互扶持、相互提攜、相互慰勉、相互規勸,彼此互爲善知識。

  

  所以,真正的好朋友,是他真正願意幫助你、協助你,必要時,還會勸谏你的诤友,也就是「愛之深,責之切」,有時候,對你講很難聽的話,忠言逆耳,讓你很難受,但贊歎你也贊歎得恰到好處。

  

  基本上,朋友的層次有很多。要交到真正的道義之友,必須看彼此間的互信度夠不夠?如果彼此的層次不相等,很難交到道義之友;如果彼此的互信度不夠深,也很難交到推心置腹的朋友。

  

  如果自身的修養層次不高,常常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事情,而不願意聽對方的忠告,是很容易喪失道義之友的。因爲真正的道義之友不多,那是絕對的付出,絕對的奉獻;是一心一意只想到要幫助對方,並沒有希望得到任何的回饋。

  

  不過,人與人之間交往,若說要完全沒有利害關系,是不太可能的,彼此的友誼應該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不能老是要人家幫助你,而你不幫人家。即使對方不肯付出,至少他也讓你達成了奉獻的心意,間接地,你也得到另一種利益。

  

  物資支持,精神鼓勵

  

  如何交到好的朋友?

  

  第一,要能先爲他人的利益設想。跟朋友接觸時,考慮到自己可以幫助他什麼忙。如果自己無法給他什麼東西,至少不可使對方覺得困擾,或浪費對方的時間。即使是我求助于他,也要用誠懇的態度,讓對方覺得歡喜。如果他人求助于己,要想那就是給自己奉獻和成長的機會,等于是他給了自己的幫助,如此存心,就會交到真心的朋友。

  

  結交真正的朋友要慢慢來,需要時間。在交往的過程中,讓彼此的友情培養起互信、互敬、互助的深度及濃度。所謂患難見真情,真正的朋友是他沒有想要占你的便宜,也不會拒絕你給他的好意支持;對于他需要的東西,與你對他的幫助,他都一樣滿足。物質的支持是需要的,精神的鼓勵更重要,這就是重道義的朋友。

  

  第二,要把自己的心量擴大。多一分心量就多一分人緣。如果對方已把你當作好朋友看待,講話就會比較直接,也比較公正,不會兜著圈子說客套話,但會讓人很難接受。這時候,你的心量要大,就是對方誤會也不介意,要曉得對方是知心的朋友,他不會有惡意的。

  

  第叁,要互信。朋友雖然當面批評你,對你指責很多,你對他要有信心,他不會在你的背後出賣你。建立在互信的基礎上,友情就比較穩固。彼此有了誤會,要設法去了解對方在想什麼,適時而主動地解開誤會,並向他表示歉意,不該讓他産生誤會。當對方發生困難時,要去關懷他、協助他。雪中送炭的患難之交最能令人懷念,甚至遠離了的朋友,將會再度成爲你的知音。

  

  遠離損友

  

  另外,還有一種情形,本來是好朋友,漸漸地遠離了,也互相失去了聯絡。如果發現了,就趕快打電話給他,向他請安問好。如果誤會産生了,朋友不見了,若想挽回昔日的友誼,往往由自己來努力是最好的方法,但也要不著痕迹,不要太勉強,要有一段時間來沖淡誤會。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時間久了,他會看出你對他沒有敵意,看出你並不是如他所誤會的那麼壞。

  

  結交不到真正好的朋友,也千萬不要交上壞朋友,有一些禮尚往來的普通朋友,或是見面叁分情的點頭寒暄的朋友,也是蠻好的。縱然終生找不到推心置腹的好朋友,也沒有關系。只要你自己做每一個人的忠實朋友,用心去關懷他人,不論他們的感覺如何,反應如何,你就是他們的朋友,他們也是你心目中的好朋友了。(原載《天下雜志》一八四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