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暇滿身命卻並非如此。它不只珍貴、具大意義及甚難遇到,而且更很易失去,我們不可能擁有它很長的時間。
這個難得再遇,能爲我們帶來無量利益的身命,最終必將失去。曆史上,出現過不少不可一世的皇帝、智者、佛法大師乃至佛陀,但永遠不死的先例卻從未出現過。即使是圓滿覺者(佛陀),亦示現入滅死亡的現像,何況凡夫呢!在曆史上,即使最強壯的勇士、最有權勢的帝君或最多財富的商賈,最終亦難逃一死。
自出娘始以來,我們其實正在一步一步地向死亡這個終點步近,每一呼吸間我們都向死亡邁近了又一步。即使現在我們大家靜靜地坐在這不動,時間卻並不停頓,我們的生命當下便在一秒一秒地流逝。
在一生中,扣除年幼無知期、睡覺、吃飯、勞動、如廁、閑聊及玩樂的時間,可供修善的時間有多少呢?照理來說,今生不過短短數十寒暑而已,未來生卻無窮無盡,我們理應暫時放下眼前極短暫的安逸,好好爲未來生修善積德,然而可供我們修行的時間卻不多。
如果我們能准確判斷死期,尚可以好好去計劃一下,先把俗事忙完,再來精進修持。但世事卻並非如此,我們無法預知死期。不少年青人在滿懷壯志時已死去,還有些在襁褓時期便夭折,有誰能肯定明天仍能活呢?我們要知道,人身及人命十分脆弱,一口氣喘不過來已足以致命。令我們馬上喪命的因素比比皆是,能導致長壽的因素卻不多。
在死時,不論你有多少財産及親友,唯一有助的只是你曾作的善業,僅此而已!我們窮一生對自己的肉體百般照顧呵護,到頭來它能救助我們嗎?在死時,即使這身體亦幫不上忙。
我們的暇滿身命珍貴難得而意義很大,卻最終會失去,而且我們無法得知何時將失去它。
失去人身後前景並不樂觀
剛才已多次提到,要得到暇滿人身極不容易,必須有清淨的戒德及廣大的布施,配合純正而猛利的發願,才能感得一次具足暇滿的身命。我們想一想,由出生起至現在這一刻,有哪一條戒我們肯聲稱曾圓滿無瑕地守持的呢?以五戒、菩薩戒或密戒的任何一條來算,我們都不敢說完全未曾違犯,何況說守持全部大小粗細的各種戒律呢?有一位大師曾感歎地說:「具戒時不知如何持戒,到知道如何持戒時卻早已破失了戒!」,這正是我們的真實寫照。
又由布施來說,有多少人曾作廣大布施呢?在作布施時又是否發心清淨地舍施呢?這些大家心中有數,不需衲多講了。
再從發願來說,世俗的人本已少作善因,即使偶爾作少許善行,卻又回向願自己今生多財多福,何曾回向于未來生再得暇滿身命呢?
所以,由上述叁點可知,我們一旦失去今生的身命後,再得一次同樣的機會是不大的。
反過來說,我們對積聚惡因卻樂此不疲,從不厭倦,堪稱「精進」!我們在處事待人時,心中因貪念、瞋恨及愚癡而由身體及語言作各種惡因。即使在獨處時,我們也擅于在心中造作惡因。這些惡因,最終必定成熟結果,所以我們絕不愁缺乏生于叁道中的因緣,單只今天一天中我們就已積聚了不少這些惡因了!
佛經中雲:「生惡趣者多如大地土,生善道者少如指上塵!」。我們能否再次得到人身,只要細細思維一下,不難知道其機會甚微,而在下一生中生于地獄、餓鬼及畜牲道中的機會則極爲肯定。
結論
如果暇滿身命利益不大,我們盡管可以把它浪費。
如果暇滿身命容易再得,我們也盡可把它浪費。
但透過以上所說,大家可以知道暇滿身命極難求得,其意義極大,要再得一次是近乎不可能的,但偏偏它卻隨時可以失去,在死後我們便會墮回叁惡道中。所以,我們不能白白浪費這個經我們在過去生多番辛苦現在才得到的機會。在一方面,我們必須精進地持戒、布施及發願于未來生能再得暇滿身命,又或發願死後能往生極樂淨土、兜率淨土及琉璃淨土等(注:有關修持上述淨土的法門開示,可參考法師著作《生死自在》、《心生歡喜》及《本尊海會》),又或致力于今生得證解脫或即身成佛的境界。在另一方面,未來生去處不定,因我們多造惡業,生叁惡道中機會很大,即使我們由現在起精進修持,亦未必敢說有把握在死前能修得有成,故此我們同時可修持延壽法門,令我們有更長的時間修善積因。
這個暇滿身命,能爲未來生帶來很大的利益,甚至能令我們達至佛境或解脫自在,所以我們必須盡力令它延長。延壽法門修持動機並不同世俗上貪生怕死的執戀心態。如果我們常常造作不善惡因,生命越長亦只會助令我們造作更多惡因,絕無其它好處!修持延壽法門,正確的發心是欲令身命延長而多修持,絕不是因爲要多作享受或怕死。
佛法中的延壽法門,修持動機應該是爲求令有更長時間在人間逢法之良機修持,令人生過得有意義,並不同世俗心態中的怕死貪生,也絕不是爲令自己能有更多時間造作惡業。
在一邊修持淨土法門或任何善行時,如果以正確的動機配合延壽修持,我們便能在這個最完美的修持良機 -- 暇滿身命 -- 中盡取其利益,臨終時對未來便會有把握,這便是延壽法門的真正意義。
《壽份無量--修持延壽本尊法門 (修持延壽法門的意義)》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