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盲目放生反而殺生
問
有些宗教團體認爲放生是功德,大量買動物來放生,又可能放錯環境,造成生物死亡,有業者還專門抓動物來賣給人家放生。這不是很兩難嗎?
答
放生的淵源來自慈悲,放生本身是正確的。釋迦牟尼佛講過好多動物被虐待、被宰殺前救起來放生的故事。比如鴿子被鷹追,逃到佛陀身旁,佛陀代鴿子求情。可是鷹說,它也需要食物才能活命。鴿子和鷹都要活命,怎麼辦呢?釋迦牟尼佛就割肉喂鷹,割下和鴿子相同重量的肉,喂給鷹換回鴿子的命。這樣舍身放生,是很感人的。
曆代高僧建了許多放生池、放生園,有人捕了魚要去市場賣,被出家人見到了,不忍心見魚被殺,買回來放生在池裏,免得再被人釣走。
放生園裏的牛羊雞豬等,都是在送到屠宰場途中,出家人遇上了,當下動了慈悲心,買下這些牲口送到園裏放生。出家人的放生行爲,並不是爲了放生,專門到牧場裏買動物或叫人去捕了再全部買來放生,而是面對屠殺的當下引發了慈悲心。
孟子說:「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天主教、基督教提倡愛萬物,佛教講衆生平等,是說動物未來也有機會成佛,對動物要慈悲;並不是說,目前的一切動物就和人類是相同的。
以前交通很不便利,放生的鳥魚等,都産自本地或附近,放生並沒有水土不服或是物種差異的問題。但現在很多放生的行爲出問題,常在佛誕日或定期舉辦的放生會,集合很多人、募很多錢,買整批的魚、鳥、龜來放生。有些動物是人工飼養的,已經失去野外求生的能力,根本不適合野放,放生反成放死。例如魚塭養大的魚不能放在河裏、海裏,因爲它們可能已經不會自行覓食了;或者是把海魚放到河裏,沒有考慮到魚類與水質、水深、水溫的習性,盲目放生,沒有功德,反倒有罪過。
農禅寺早年也放生,但是少量的做,派專人去找原本是要宰殺的動物,才會買來放生。有時候放了魚,還要再和漁人說,這些魚不要再捕了。如果爲了大量放生而捕捉動物,這等于是虐殺動物。
現在我們主張保護野生動物,不只是珍稀動物。我們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裏捐了幾個鳥籠,收留各地撿到的傷鳥,送到動物園醫好了,再送到原生地去放生。這才是現代放生的實踐方式。
如果爲了大量放生而捕捉動物,這等于是虐殺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