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家庭溝通 - 晚年再婚

  方外看紅塵 聖嚴法師

  

  

    晚年再婚

  

  問

  

  現代人的壽命延長,有人在晚年喪偶或離婚後,想要結交異性朋友排遣寂寞,甚至還想再結婚,兩老共組家庭。然而,不少子女怕財産會流入外人手中,都持反對態度,阻撓想再婚的父母,建議只要同居就好。法師怎麼看呢?

  

  答

  

  這要看各人個別的情況,並沒有一定的標准。先說個故事,我俗家的叁哥活到六十多歲時往生了,叁嫂雖也已六十多歲了,但孤零零一人獨居,因此有人爲她介紹對象再婚;但這樣一來,整個家族的凝聚中心就受到很大的沖擊。

  

  在傳統的鄉下地方,一個家族的凝聚力往往要靠母親或祖母等家族中的女性長輩,父親或祖父反而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因爲叁嫂已經改嫁,改姓另外的姓了,必須照顧她的先生以及她先生的家庭,所以原來的家族,就必須靠叁嫂的大女兒來凝聚了,這是很奇怪的現象。

  

  老人家年老喪偶,無依無靠,想要再婚,也是人性的自然需求。子女擔心財産被新加入的家庭成員瓜分,往往會反對父母的第二春。我遇過不少喪偶的老先生,有一位再婚,沒有再生小孩;也有老人家是同居作伴的,還有人生了小孩。他們的財産怎麼分呢?有人采取的方法是:同居人雖然生了小孩,但因爲彼此沒有夫妻關系,因此只給母子一份財産,老先生原本的孩子也能接受這樣的安排,家庭沒出現大問題。

  

  當孩子都大了,父母要再婚時,子女可以多些體諒,父母也要爲子女設身處地想一想,彼此包容。財産問題在婚前就先談好,以避免未來會爭議不斷。許多子女怕財産被瓜分,往往阻止老人家再婚,但財産是老人家自己辛苦積存的,想找個老伴度過余生,讓生活有個照顧,爲人子女應該給予祝福。有人願意在老人家身邊照顧晚年,子女該感恩,而非阻止。

  

  但從我的角度看,年紀大了,是不是非再找個伴才不孤單呢?一生辛苦打拚,好不容易將小孩養大了,配偶過世了,正好可以修身養性;或者到非營利事業擔任志工,一樣不會寂寞,反而能讓自己有限的人生更有意義。

  

  年老了,再找個伴,如果雙方彼此扶持,的確可以度過美好晚年;但如果遇人不淑,在財務、生活、感情上糾纏不清,往往會是另一種負擔,結果反而讓自己的余生更不快樂。

  

  父母要再婚時,子女可以多些體諒,父母也要爲子女設身處地想一想,彼此包容。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