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到房裏痛哭。大衆關切,懷海請他們去問老師,馬祖則表示懷海自知緣故。大衆回去後,竟看見懷海呵呵大笑,不禁深感費解,于是問他爲何從前哭,現在笑,懷海信心十足地說:「我就是從前哭,現在笑。」
此段禅門公案寓意深遠,百丈懷海因爲馬祖道一的一句「野鴨子飛到哪裏」而粉碎時空,破除執妄。
宋代的子元禅師,有一天在禅坐入定中聽聞鴉聲而大悟,作了一首偈:「二十余年紙上尋,尋來尋去轉沈吟,忽然聽得慈鴉叫,始信從前用錯心。」從此,子元禅師于順逆境都不再動念。
《五燈會元》裏,有位僧人問趙州從谂:「狗子是否有佛性?」趙州回答:「沒有。」那僧人說::「上自諸佛,下至蝼蟻,皆有佛性,狗子爲什麼就沒佛性?」趙州說:「因爲它有業識在。」
後來另一位僧人問趙州:「狗子是否有佛性?」趙州回答:「有。」僧人再問:「既然有佛性,爲什麼撞入這個皮囊?」趙州說:「因爲它明知故犯。」在這裏趙州有時言有,有時言無,爲的是打破人們知見上的執著。
還有,百丈禅師以「騎牛牧牛」的問答,讓長慶大安自此領旨,更不馳求;廓庵禅師繪「十牛圖」,闡示修禅的方法和順序;洪恩禅師藉「六窗一猿」的譬喻,使仰山慧寂了悟佛性真義。
每一種動物都各有不同的特性,也都有存在的價值。在單純的生存法則下,它們以各種能力、道德、慈愛、感情、道義、智慧等等,呈現豐富深遂的生命體,開展自在清朗的佛心,是人間溫馨歡樂的種子,更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待續)
【參考書目】
1.《衆許摩诃帝經》,《大正藏》第叁冊。
2.《續傳燈錄》,《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3.《大智度論》,《大正藏》第二十五冊。
4.《禅林寶訓音義》,《卍續藏》第一一叁冊。
5.《大乘義章》,《大正藏》第四十四冊。
6.《中峰本禅師語錄》。
7.《增一阿含經》,《大正藏》第二冊。
8.《毗尼母經》,《大正藏》第二十四冊。
9.《摩诃僧祇律》,《大正藏》第二十二冊。
10.《阿彌陀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11.《佛說寶如來叁昧經》,《大正藏》第十五冊。
12.《觀無量壽經》,《大正藏》第十二冊。
13.《聯燈會要》,《卍續藏》第一叁六冊。
14.《景德傳燈錄》,《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15.《仁王經》,《大正藏》第八冊。
16.《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九冊。
17.《維摩诘經》,《大正藏》第十四冊。
18.《道樹經》,《大正藏》第十四冊。
19.《大唐西域記》,《大正藏》第五十一冊。
20.《佛祖曆代通載》,《大正藏》第四十九冊。
21.《梵網經》,《大正藏》第二十四冊。
22.《譬喻經》,《大正藏》第四冊。
23.《五燈會元》,《卍續藏》第一叁八冊。
24.《虛堂和尚語錄》,《大正藏》第四十七冊。
25.《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正藏》第二十冊。
26.《釋氏要覽》,《大正藏》第五十四冊。
27.《佛遺教經論疏節要》,《大正藏》第四十冊。
28.《史記‧殷本記》。
29.《論語》。
30.《人間福報》。
31.霍格蘭‧窦德生著,李千毅譯,《觀念生物學一》(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十月)。
32.霍格蘭‧窦德生著,李千毅譯,《觀念生物學二》(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九月)。
33.汪子春、程寶綽,《中國古代生物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五年十月)。
34.勞倫茲著,遊複熙、季光容譯,《所羅門王的指環》(臺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五月)。
35.張學文,《生物族群與群落》(臺北:臺灣書店,一九九九年八月)。
36.布萊恩‧福特著,劉藍玉譯,《蒲公英的記憶》(臺北:貓頭鷹出版社,二○○一年四月)。
37.彼得‧湯京士、克裏斯多福‧柏德,《植物的秘密生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二○○一年二月)。
38.蘿賽著,鍾友珊譯,《花朵的秘密生命》(臺北:貓頭鷹出版社,二○○二年四月)。
39.太田次郎著,張麗瓊譯《生物的超能力》(臺北:大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一九九八年八月)。
40.徐炳聲、諸一麟、裘樹平編著,《植物之謎》(臺北:業強出版社,二○○一年十月)。
41.周本湘、華惠倫編著,《動物之謎》(臺北:業強出版社,二○○二年七月)。
42.青田俊郎著,宋碧華譯,《植物趣味問答》(臺北:大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一月)。
43.朱耀沂,《午茶昆蟲學》(臺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二○○二年十月)。
《佛教與自然生態(上)》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