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由人成道的佛陀 四、菩提樹下的體驗

  由人成道的佛陀

  

  

    四、菩提樹下的體驗

  

  實際上,佛陀並未墮落,只是從苦行的經驗以及享樂的事實中,理解到極端的苦行和放任的享樂,同樣無濟于開悟的目的,此在後來佛陀訓誡他的弟子時,便作了這樣的說明:「比丘們!當過宗教生活,須避兩種極端。」那兩種極端呢?一是耽于享受歡樂的快樂生活,這是卑下的、有害精神的,是無聊的浪費;另一是苦行的生活,那是淒慘的無聊和浪費。比丘們!完成者(如來)是避卻了這兩個極端,發現了行之于中央的大道。這條道路,便是開眼精神,是安、是知識、是悟、是至涅槃的大道。佛教稱此爲不苦不樂的中道行。

  

  再說喬答摩(佛陀未成道前,大家均以他的姓氏稱呼他)因爲坐在那棵畢

  羅樹下冥想而成了佛,所以後來稱它爲菩提樹或佛樹(Bodhi-tree意爲智慧之樹)。那個地方,爲了紀念佛陀的成道,被稱爲佛陀伽耶(Buddha)。那棵樹的切枝,迄今依舊長在伽耶佛塔的附近,另一株切枝則于西元前第叁世紀時,由印度名王阿育王的女兒,帶到錫蘭移植,至今仍然活在錫蘭島的前首都阿奴羅達波羅。不論在伽耶的或錫蘭的兩株菩提樹的分身,均被朝聖的信徒們視爲聖物,當作參拜佛迹的重要對象。其實這是一種無花果樹,植物學者把它叫作FicusReligiosa(宗教無花果),大概也是由于佛陀在這樹下成道的原因吧!

  

  喬答摩在這棵菩提樹下,宴坐冥想了四十九日,以其奮勇精進的精神,克服了身心內外的一切魔障,遂于十二月八日之夜,達到了冥想的最高境域,開了智慧,真正的認識了宇宙的真理,明白解脫衆生輪回之苦的方法。漢譯佛典說那天是陰曆十二月初八日,依照現代學者的通說,乃是西元前五二叁年陽曆五月的月圓日之夜。

  

  但是,他在這四十九日之中,接受了各種生理、心理及自然界的沖刺和考驗。當他正要擺下一切人間的欲望之時,欲望的火焰卻更旺更盛起來;他對那些迷戀的情愛,生存和悅樂的渴望與回憶,必須要用堅定的信念來與之戰鬥。那些東西,確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求上進的根源,但也均系苦難的泉源。因此,人若到了將要和這些東西告別的關頭,它們便會猛烈地在心中浮現出來,榮譽、名聲、權力、財富、愛情、家族生活的樂趣,以及來自周遭的寵愛等等,一切的喜樂和歡悅的誘惑之相,全部湧現在眼前。這種景象,使他感到困惑;可是,終于在智慧的決斷之下,突破了人類的最後弱點,戰勝了身心的魔障,也克服了自身的障害,登上了人類智慧和人格的極㶴,完成了究竟無上的佛果。他的心境,從波濤洶湧的狀態,進入了平靜如鏡的狀態;從此之後,永無波浪,也沒有漣漪,唯是一片深廣無邊與澄澈清涼,容受一切,包舉萬類,而又絲毫不受他物的騷擾。

  

  此在佛教的聖典之中,是用優美的文藝筆觸,把它描寫出來。說是天魔波旬,恐懼喬答摩即將成佛,當他成佛之後,魔宮的子孫便會減少,所以來到正在進入深定之中的喬答摩之前,向他提出了誘惑的條件,如果放棄成佛,即可使他成爲支配世界的偉大國王。事實上,當他初出生時,就有一位特來看相的仙人預言,悉達多太子如不出家成佛,必可成爲支配全世界的轉輪聖王;此時的喬答摩當然不會爲天魔的說辭所動。天魔接著召集他的軍馬,用大自然的破壞力,向喬答摩的宴坐之處,施行瘋狂的襲擊。人類遇到無法抗拒的自然災變之際,就會感到自身的渺小,生起怯弱之心,祈求神靈的保佑。天魔波旬了解人性的弱點,所以在震怒之下,發動了隆隆的巨雷大鳴、電光閃耀、搖動大地、山崩土裂、降下豪雨、泛濫成災、暴風吹襲、折木拔樹、飛砂走石、卷襲而至。可是,無畏的喬答摩,繼續住于叁昧之中,平靜如常,不動聲色。天然災變所能造成的死亡恐怖,對于喬答摩而言,絲毫不起作用。天魔見到利誘威脅,都不能使得喬答摩改變企求成佛的初衷。最後便使出了最惡毒的武器,派遣了他的叁個女兒,以美色和情欲來破壞喬答摩的定力,他的叁個女兒,名叫渴愛、憎惡(Aroti)、貪欲,她們的膚色不同,媚態各異,均能極其誘惑之能事。當這叁個魔女出現之際,周圍的森林,也呈現出一片美妙的景色,襯托著叁個姿色動人、音聲柔美、能歌善舞的魔女,她們個個甜言蜜語地向喬答摩挑逗。可是,卻被喬答摩的神力,把她們變成了醜婦。在不淨觀的觀照之下,最可愛的美女,也和墓場的腐屍沒有什麼不同。畢竟,讓他戰勝了惡魔的種種武器,震撼了魔宮,使得天魔波旬潛形逃走了。

  

  成佛之後的釋迦菩薩,即被稱爲佛陀(Buddha意爲覺悟了的人),又被尊稱爲世尊、如來、釋迦牟尼或釋尊(釋迦族出身的聖者)等。

  

  佛陀的覺悟,究竟是什麼呢?最主要的便是四聖谛和八正道。所謂四聖谛,便是遍及衆生界的苦惱,稱爲「苦谛」(duhkha-satya);這些苦惱的原因,稱爲「集谛」(samudaya-satya);若想解脫這些苦惱,便當斷絕苦惱的原因,稱爲「滅谛」(nirodha-satya);如何斷絕苦惱的原因,則當修行正道,稱爲「道谛」。正道的內容,共有八項,所以名爲八正道。其實,佛陀的證道,即是證實了世間的憂、悲、生、老、病、死、輪回等苦患,以及苦患的因由,滅除苦因的方法;滅除了苦因,便不再接受苦果的生死,不生不死,即是永恒的、極樂的、真實的、絕對清淨的涅槃境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