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由人成道的佛陀

  

  

    二、出家以前的悉達多

  

  悉達多的意思是達成目的的人,中國佛經中譯爲「一切義成」。因爲一位聖人的降世,必有他過去世的偉大來曆,所以當他出生之前,摩耶夫人是夢見了一只小象入胎而始成孕。此在印度的觀念中,將偉大的人物,總是用龍、象、獅子、虎、牡牛來作尊稱的習俗有關;當他降生于藍毗尼園之時,百花競放,天龍噴灑溫泉香水,爲太子淋浴。太子初生,即能自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說:「我于天人之中,最尊最勝。」說畢此語,即如平常嬰兒。

  

  從佛教的基本立場而言,這樣的傳說,並不十分重要,但是確可信以爲真。此後的太子,在父王及姨母的疼愛之下,物質上享受著豪華富麗的宮廷生活,同時把所有的各種文藝武術,都在快速的進度下修學完成。由于他的智力過人,體能拔群,在已有的知識方面,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在同輩的王子群中,他既受到擁護,同時也受到了嫉妒。例如當他十六歲時,即在弓箭競技會上,以一箭射穿七樹,獲得了冠軍,並且贏得了他的表妹耶輸陀羅。

  

  在知識方面,當以婆羅門教的典籍爲主。從印度思想史上考察,西元前第六世紀之前,已經發展出了《奧義書》的偉大哲學。印度的哲學和宗教是不可分的,《奧義書》將宇宙的本體稱爲梵(Brahman),個人的本體稱爲自我,梵是宇宙的實在,自我的本體即是梵。由本體之實在,産生支配宇宙的人格神;由人格神的自在天(isvara),現出衆生輪回生死的舞臺,即是天、空、地的叁界;活動在這舞臺上的衆生,分有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的四種。像這樣的宇宙本體論和宇宙的現象論,比起基督教的上帝創造宇宙之說,實已高明得多了。

  

  對于一般的民間而言,高深的形而上學,當然應用不到,倒是其中的輪回之說,民間殊爲風行。此所謂輪回,乃是說明生命群的生死和來去的一種宗教思想,也就是說現在生存的生命,是接續了過去生存的生命繼續存在,當現存的生命死亡之後,未來的另一個階段的存在又將連接下去,而且是由于現在世的罪惡行爲,感受到未來世的不幸的果報;今世的幸與不幸,乃是根源于過去世的善惡行爲。所謂輪回的範圍,則有天、人、地獄乃至遍于植物等各界的差別。人的善惡行爲,稱之爲業(karman),善業多,即在輪回之中上生至人天界;惡業重,便下降至地獄界。這種思想,雖然遭受少數唯物主義者的嘲笑,但在宗教的本位上,確爲最最公平合理的思想。此種思想,能使人們在不如意的處境之時,心平氣和地面對現實;正在風雲際會之時,不敢胡作亂爲;尤其在想到來生的遠景之時便會努力行善。在輪回和業的觀念之中,對于生存並不可喜,面對死亡也不用畏懼。因爲今世的生,是由前世的死而出現;今世的再度死亡,又將引起來世的再度新生。

  

  因此,在佛教的經典之中,雖未見到佛陀和《奧義書》的關系,但是,除了《奧義書》的梵天顯現宇宙的思想,沒有接受之外,輪回和業的思想,已被佛陀接受。可是婆羅門教的宗教儀式之中的特權階級,以及釀造蘇摩酒祭神,並用動物的犧牲作爲對神獻祭,求神賜福的媚神行爲,不唯使得祀神的人落于迷妄,也使得宗教的精神趨于墮落,這在佛陀是無法接受的。

  

  除了宗教儀式之外,在傳統的印度宗教之中,尚有一種極其重要的宗教行爲,那是一種希求達成神人合一之境的內觀工夫,印度宗教的古代聖典,大抵便是由于從修行中,達到了這種境界的人們之所傳出。他們被稱爲神仙或仙人,他們是用一種直觀的方法,直參宇宙的真理。這種方法,名爲瑜伽(Yoga),首先將身體落實坐穩,調節呼吸,統一精神,對于現實世界,求取高度的認識;從這種神秘的直觀之中,精神力高揚,往往即能産生不可思議的奇迹。在佛經之中,稱他們爲得了神通的仙人。佛陀沒有出家之前,對于這些宗教的現象,當然已經明了,並且也曾遇到過這樣的仙人。

  

  佛陀不是僅以享受人間的繁華爲滿足的人,雖然貴爲太子,並且已經結婚,但在精神上依舊非常的空虛,所以想到郊外去看看民間的風情。根據佛典的傳說,他一連出城郊遊了四次,這四次郊遊的經曆,便改變了他的生活,也決定了他之出家成道的前程。他帶著隨從,駕著馬車,第一次出遊之際,在市區見到了一個白發躬腰、風燭殘年的老人;第二次在路旁見到了一個痛苦呻吟的病人;第叁次遇到了一個送喪的行列。這使他覺悟到,不論何人,出生之後,必然會漸漸地衰老,誰也不能免除病痛,最後的結果,便是死亡的來臨!死了之後,又將出生、衰老、病痛和死亡;像這樣的人生,如不設法求得徹底的解脫,實在太可憐、太悲哀了。同時,當他童年時代,曾經隨同父王去農村舉行春耕祭典之時,見到農夫犁田之際,從土中翻起了蟲蟻,立即被蛙類爭食一空,轉眼間,蛙被花蛇所吞,花蛇又給由天上淩空而下的巨鷹所啖,像這樣弱肉強食的衆生相,在他看來,不禁要怵目驚心了!他爲了求得最後的答案,所以第四次再度郊遊,這一回使他遇到了一位神態安詳的出家沙門,終于使他領悟到他所應走的是什麼路了!唯有及時出家,一心修行,徹悟了宇宙的真理,才能知道以何方法,來解脫衆生的生、老、病、死的輪回不息的四大苦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