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用這樣的指示:「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也就是說,當你正在不思善也不思惡的心境之時,那個就是自性本體的顯現。試問:我們離開了善惡的一切心念思惟,不就是一片空明朗澈的定境嗎?那也正是一種無我境界的顯現。所以禅宗教人參禅,還有一句明訓,那就是「離心、意、識而參」,不依心體、不藉意思、不用識辨,正在此時,那能還存有什麼事物在我們的腦中呢?這些都是頓悟的方法,是直下指歸的方法,比起止觀均等的方法,又更直接了一層,也更高深了一層,這在普通的人,在短時間內,恐怕是用不上力的。所以用止觀的方法還是比較安全的。
禅觀的方法還有很多。根據唐朝宗密禅師的分類,共有五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如來禅。它們的內容頗多,已不是本文的篇幅所能容納。大致上說,中國的禅宗修的是如來禅,那是一種將定的工夫活現並融和在實際生活中的禅定,所以經中說「如來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中國的禅師則說「饑來吃飯困來眠」,都是禅定的表現。這使得枯坐守寂的小乘禅,全部活了起來。但這也有流弊,因爲如來禅雖能與實際生活打成一片,若非上上根機的人,那就用不上力。試問:能有幾人做得到心「常在定」的?定是收攝散心,不受外境的蠱動便是定,誰能如此了?見色、聞香、聽聲,乃至觸惱等等,能夠毫不動心嗎?這是很難的修養工夫。如果僅在口頭撥弄幾則禅宗的公案,焉能算是修禅?所以,安全的修定方法,還是從靜坐及止觀方面著手。
靜坐,不等于修定;修定,最好是請已有禅定修養的人直接傳授,否則就容易出毛病。比如: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蘊處界觀、數息觀,這是小乘的五停心觀,尤其是不淨觀與數息觀,最受重視。這些觀法,在南傳的泰國等地,以及現在的歐美,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的。從文字書本上學,那是靠不住的。
但是,修定的人最好先由靜坐著手。靜坐時必須注意以下事項:第一,要有一個寂靜的環境;第二,要有一個平靜的心境;第叁,要有一個平穩的坐姿。不論單腿盤坐、雙腿盤坐,或交叉盤坐都可以,主要的是平衡身體的重心,保持著不倒的坐姿。如果年老的人腿無法盤,也可把兩腿垂地,不過那是不能持久的,一則要倒,再則由于血液循環的受阻而會使腿腳發生不良的後果。還有,兩眼的視線,最好要集中在座前的二叁尺處之一點,不注意它,也不放棄它,否則,不入昏沈便會散心。眼睛如覺不適,也可暫時閉上後再微啓。
如果沒有高明的禅師指導,就照上面所說的止觀方法練習也可以,但要注意:千萬不要希望從修定的工夫中求得什麼神迹,如果先就存了某種雜念,修持之後,一定會出岔子。要是不存雜念也有幻境顯現時,那就必須提高警覺,馬上回心返照,觀察我在那裏?我也找不到時,幻境自然消失。或者是對于很可能出現的種種可喜或可怖的幻境,置之不理,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切勿以爲是靈驗,也別怕它是魔障。
如果有些人不習慣靜坐,心太散、意太亂,靜不下來,那就另修禮拜、讀誦、忏悔、持名念佛等的法門,這是依賴佛菩薩的他力,提攜接引我們本具的自力,選定一門,或選定有連貫性質的數門,比如修彌陀淨土的,應該拜彌陀佛像,誦淨土經論,念彌陀聖號,觀西方樂土的種種莊嚴,這就是一貫性的法門。只要懇切持久地修持下去,就會漸入佳境。所以,這也是修定的方便法門,這是從動中取定的方法。比如《阿彌陀經》的念佛法門,也在求得一心不亂,那也就是定的一種。
修持,最要緊的是信心、敬心、決心、恒心;死心塌地地信,虔誠皈命地敬,勇往直前地行,持久不懈地修。不要叁心二意,不要急求速效,每日定時定數地修持下去,平心靜氣地修持下去,必然會有成效的。即使久修不驗,那是工夫不純,不是佛法不靈。在此,我想順便一提:時下一般寺院的課誦,往往只顧形式唱念,而不顧內心修養與陶冶的修持法,實在是極待糾正的。
(叁)修慧
慧,是睿智的意思。修持佛法的目的,是在求得解脫,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智慧,還是不得解脫。戒的作用,像是治病的藥;定的作用,像是調補的藥;慧的作用,像是指導生活的知識。治了疾病,強了身體,還得要有超人的理智,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所以慧的功用,要比戒定更大。
至于慧的産生,也與戒定有關,通常是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慧又轉過頭來,指導持戒,指導修定,就這樣連環地形成了螺旋狀態而向解脫之道邁進。如果只修戒定而不修慧,那便是不得解脫要領的盲修瞎煉!
不過,慧的成長,不一定全部要賴戒定的滋養,所以,通常把慧的來源分爲四類:聞慧、思慧、修慧、證慧。從聽法(包括閱讀)而得到的智慧,稱爲聞慧;加以自心的思惟而後,所得的心得,稱爲思慧;再將自己的心得,從事于實際的踐履,從實踐中所得的心得,稱爲修慧;若能親自體驗到了這種心得的本來面目,便是證慧。但我在此必須指出,在這四慧之中,除了聞慧以外的其他叁慧,都與戒定有關,特別是與禅定的關系。因此,解脫道的證得,沒有這叁學的相互爲用,根本辦不到。雖然有些慧力特別高的人,不必經過呆板的禅定修持過程,一經點破,就得解脫,但是在其解脫之際,仍得有一種定的力用促成,不過那是非常快速的,所以稱爲電光喻定。由此可見,我們也不必批評不修禅定的人就等于沒有修持。前面說過,如來是「無有不定時」的,真正的大定、深定,絕不限于靜坐,《首楞嚴經》所說的大定,也就是這樣的。
《怎樣修持解脫道 四、佛教的解脫方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