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兩類超度存與亡 叁、超度活人

  兩類超度存與亡

  

  

    叁、超度活人

  

  超度活人,第一重要。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所說經法,諸部大小乘經的主要對象,乃是人間的七衆弟子,其次是天神,故稱佛爲「天人之師」及「人天教主」。

  

  大乘經中如《華嚴經》、《法華經》的會衆,除了諸佛菩薩及二乘聖者,便是人間的七衆及八部天衆。叁塗惡道的鬼、畜生、地獄的衆生,便無福報參與盛會。雖有《地藏經》卷中〈如來贊歎品〉曾說:「世尊⋯⋯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诃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贊歎地藏菩薩摩诃薩。」可是此中的鬼神,是指多福鬼不是罪惡鬼或餓鬼,應被視爲地居天及空居天。因此《地藏經》卷中〈如來贊歎品〉又說:「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爲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無量壽經》也是爲了「開化一切諸天人民」而說。特別強調「利益人天」,這都表示佛法的超度主要是人;次要是天。

  

  此在《增一阿含經》卷叁六,明言佛出世時,爲人天廣演教法,得至涅槃,然而,衆生在地獄中、在畜生中、在餓鬼中、生在邊地、在長壽天者,都是「不聞、不睹」。《增一阿含經》卷二六雲:「諸佛世尊,皆出人間。」以人類的身體成佛,也以人類爲其攝化的主要對象,所以佛的第一位在家弟子耶輸伽的父親是人,佛在鹿野苑初轉*輪所度的五位比丘弟子是人,佛的常隨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羅漢全是人,乃至臨入涅槃之際所度的最後一位老弟子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也是人。可見曆史上的釋迦牟尼佛,以及與佛相關的僧俗七衆,無一不是人類。即使是將來彌勒佛下生人間之際,他在兜率內院的那群弟子,也都要下生人間,以人類的身分,聽聞佛法,證解脫道。

  

  對生者的超度,意思是運用佛法信解修證,超越叁界的火宅,度過生死的苦海。

  

  「火宅」的譬喻,出自《法華經·譬喻品》雲:「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故以羊車、鹿車、大白牛車,比喻佛說二乘、叁乘、唯一佛乘的方便法及究竟法,來將衆生度離叁界生死火宅。「苦海」的譬喻,出典有多處:1.《法華經·壽量品》雲:「我見諸衆生,沒在于苦海。」2.《楞嚴經》卷四雲:「引諸沈冥,出于苦海。」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雲:「常于生死苦海中,作大船師濟群生。」若從其前後因果來看,「火宅」是貪瞋等的煩惱,「苦海」是生死等的果報。衆生若不及時修學佛法,超脫叁界的生死苦海,便只有永遠由于煩惱而造業,由于造業而受苦報,在受苦報之時又因有煩惱而造業,然後再受苦報,如此周而複始,生死流轉,就像是浮沈在無邊的大海中一樣。

  

  在此茫茫的生死苦海中,如何抽身上岸,便不得不靠佛法慈航的救濟,那便是依靠佛說的叁皈、五戒、十善、具足戒、菩薩戒,乃至戒定慧叁學,以及六度四攝,自利利他。

  

  佛陀最初在鹿野苑說法,便是轉的苦集滅道四谛*輪。知道有苦,便不再造作受苦的因,要想根本上把苦滅絕,就該修證八正道、叁十七菩提道品,以及叁學六度等一切法門,不僅自求滅苦,也要助人滅苦,自利者必會利人。以上所舉的專有名詞,請查佛學詞典,或看《佛法概論》及《佛教入門》等書。我們就是要學懂它們,運用它們,來自度度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