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如何建立佛化家庭

  

  (一)建立婚姻的共識

  

  我們講建立佛化家庭,是希望從你們兩個結婚開始,就是一個佛教家庭。如何建立佛教的家庭呢?首先需要建立婚姻的共識。婚姻的共識是關懷、是互敬、是禮讓、是互爲同修菩薩,互爲善友,彼此相互提攜、共同的成長。

  

  如果遇到另一半很消極、很無奈、很孤單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他(她):「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暫時的挫折無所謂,我們再好好努力,你千萬不要灰心!我會陪著你共同度過難關,而且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你的照顧!」這就是互相關懷。

  

  釋尊教導我們,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皆有成佛的可能,皆是未來的佛。所以我們要尊敬對方,即使對方不尊敬我們,甚至受到虐待,也要認爲這是成長的逆增上緣。我們不是教大家逆來順受,而是倘若實在無法避免的時候,就要學習接受事實,並由衷感謝一切成長的順逆因緣。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如果對方一時無法改變,一定要調整自己,時時以尊敬、尊重的態度,來與對方相處,視其爲未來佛、爲菩薩。互敬、互重,對家庭生活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

  

  很多家庭問題的發生,來自于夫婦雙方不能相互禮讓。曾經有一位先生在禅七期間痛哭流涕,他說:「一味嫌棄太太是我這一生最大的罪惡,出禅堂後,我一定要跪在太太面前,好好地賠罪、忏悔,並由衷謝謝她多年來的包容。」第二天他的太太跑來告訴我:「感謝師父!本來我先生已經准備和我離婚,如今,我撿回我的先生。謝謝師父!」這是很不容易的。夫婦之間一定要互相禮讓,尤其是先生對太太,因爲一般而言,先生讓太太比較難。

  

  (二)懷胎之教育

  

  結婚不要孩子,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爲,也是拒絕成長的舉動;拼命生孩子也是不負責任的事。有了孩子,我們才會深刻體會到父母生養我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從懷孕到生産,從生産到小孩上學、結婚、成家,成家之後,還要幫他立業,牽腸挂肚、萬般呵護。沒有孩子,不會知道爲人父母的責任,也不知道爲人父母的辛苦。

  

  但是現在不論中國人也好、西方人也好,結婚之後,非但忽略了雙親的奉養,還因忙著事業,而把小孩交給父母去「孝順」,這絕對是錯誤的。

  

  懷胎的時候要想:這是菩薩來入胎,我們懷的是一尊小菩薩。千萬不要認爲:「生孩子嘛!把小鬼生出來就好了。」如果你認爲那是小鬼,他真的會變成小鬼;如果你視他爲菩薩,他會是個菩薩。

  

  心的念頭是非常重要的。懷孕時,心中常念觀世音菩薩,多看觀世音菩薩像,經常觀想菩薩慈祥的面容,對胎兒很有用;我們要經常保持心平氣和,想要生氣的時候,就趕快念觀世音菩薩。懷胎時,不可以暴飲暴食、生活不正常。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表情及心理現象,都會對胎兒産生直接的影響。先生們可能認爲自己跟胎教沒有關系,其實你的身心狀態會影響太太,也就會影響到腹中的胎兒。所以良好的胎教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

  

  (叁)小菩薩的培育

  

  當小菩薩會爬行時,就要教他拜佛;在還未識字之前,可以讓他看兒童佛教書籍上的圖畫,例如「本生談」-講佛往昔生中種種愛護動物、救度衆生的故事,培養慈悲對待一切衆生的胸懷。有人主張讓小孩長大後自己選擇宗教,其實這絕對是錯誤的。所以佛教的信仰,應該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更何況母親懷胎時,就已經在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其實他在胎裏就是佛教徒了,爲什麼還要等他長大再讓他信佛?這是父母未盡義務及責任。多給小孩一點時間,小孩才能健康地長大,心理上才不會古怪。

  

  (四)夫婦的生活

  

  「原諒對方」這句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有一對皈依弟子結婚四年了,有一次來跟我說他們要離婚了,我問他們爲什麼?丈夫說:「性格不合,生活方式不一樣。我這個太太,吃蘋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絲,還常常把擦桌子的抹布拿來擦碗筷。」太太也說:「我先生每天晚上睡覺前不漱口也不洗腳的,上臭下臭,我覺得跟死屍睡在一起,我還能睡得著覺嗎?」這個好玩了,吃蘋果不削皮,吃橘子不吐絲,不漱口不洗腳,都變成了離婚的理由。夫妻之間原本就不會有什麼大事,但是最討厭的就是這些雞毛蒜皮、芝麻綠豆的事,因爲太煩太雜了!其實夫婦的共同生活,要包容對方,能改就改,不能改也是小問題,只要太太不紅杏出牆,先生不拈花惹草,其他都是小事。

  

  還有,要諒解對方、不要懷疑對方;夫妻之間要互信、互愛,不能猜疑,就算先生在外面真的有一點事情,你也要相信他,久了他會覺得慚愧:「太太這麼相信我,對我這麼好,我竟對太太不忠實,實在太不象話了。」夫妻雙方彼此要絕對信任,而互信是從諒解、原諒來的。作爲一個佛教徒,你要相信對方,相信他絕對會守五戒中的不邪淫戒,相信他會念觀世音菩薩,學習原諒對方,這個非常重要。

  

  (原收錄于《一九九四法鼓山禮儀環保年禮儀環保實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