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誰-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行菩薩道-尊重他人而安心安身
一般人總是先求安身,才求安心,也就是說,以爲自己的身體得到安全的保障,內心才能安定下來;也認爲自己應先求得安全的保障,然後再考慮到社會上其他的人。
但是學佛的人,一位菩薩道的修行者與實踐者,觀念恰好相反,是以安心來作爲安身的基礎原則,以安人來完成自安的功德。
因爲心安定了以後,身體自然也會安定。心理健康,身體即使有病也算是個正常健康的人;如果心不健康,身體再怎麼好,這個人也是有問題的,對社會、對家庭,都可能造成困擾。
如果能夠隨時隨地,以他人的安全、他人的安定、他人的幸福,以及他人的利益爲首要考慮,你一定是個很安定的人,你的家人、親友,也都會因此而得到安全。
因此修行菩薩道的人,一定是舍己而利人,安心而安身。
如何安心?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心不受環境汙染,也不因個人心念的蠢動而影響社會環境,這就是法鼓山所提倡的「心靈環保」。
如何安身?就是要落實法鼓山提出的「禮儀環保」,其中包括了心儀、身儀、口儀,要我們從語言、身體,乃至于面部的表情、動作,都表現出對他人的尊敬、尊重、感謝、感激與感恩。由于我們對人真誠有禮貌,所得到的回響也一定是安定的、安全的,當然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會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