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在家居士應如何修行?

  日常生活中的佛法

  

    在家居士應如何修行?

  

  曾經有一位信衆對我說:「師父啊!我好羨慕那些沒有家累的師兄們,他們可以專心修行,而且都好象很有道行的樣子!」

  

  他的弦外之音不外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只不知他家裏那本難念的經,究竟是婆婆媽媽經,還是丈夫兒女經?總之,有家就有經。那麼,如何讓這部難念的經變得容易一些呢?其實,在浩瀚的佛經當中,是有一部《六方禮經》,專門指導在家居士,如何謹守自己的分際,如何修行。

  

  (一)在家應知《六方禮經》

  

  《六方禮經》全名叫作《屍迦羅越六方禮經》,這是一部指導在家居士如何持家和修行的經書。何謂六方呢?經中指出:父母爲東方,師長爲南方,夫婦爲西方,親黨爲北方,僮仆、執事爲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爲上方,這六方實際上便包括了人生各方面的人際網。經文

  

  中把每一個人所應該扮演的角色,規畫得非常清楚,例如做父母的應該爲兒女盡什麼責任,兒女又應該爲父母盡什麼責任;還有老師和學生之間,員工及老板之間,彼此所應盡的義務等。

  

  針對夫妻相處之道,經中指出,丈夫對妻子應該注意五點:1.相待以禮,2.威嚴不嬖,3.衣食隨喜,4.莊敬以時,5.委付內家。

  

  而妻子對丈夫也有五項要注意:1.先起,2.後坐,3.和言,4.敬順,5.先承意旨。雖然由于時空背景的差異,未必適用于當前社會,但其所傳達互敬、互信的原則,仍是值得遵守的。

  

  這部經的內文相當豐富,可惜流通不廣。不過,看不到這部經沒有關系,法鼓山出版的《佛化家庭手冊》、《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以及拙著《怎樣做一位居士》這叁本手冊,內容就是告訴大家,如何做一位在家居士,非常實用。

  

  (二)正常的生活作息

  

  作爲一名在家居士,要有正常的生活作息,不要暴飲暴食、狂嫖爛賭、酗酒吸毒。

  

  (叁)結交善知識

  

  如果一個人所交往的盡是酒肉朋友,想擁有健康正常的生活態度也難。儒家主張:友直、友諒、友多聞。結交朋友要選擇直心腸的人,不用心機盤算你的人;但是「直心」未必是「心直口快」的人,心直的人,口不一定快,口快的人常惹是非。友諒是結交能夠諒解你的人,寬容你的人。友多聞是與有豐富知識學養的人做朋友。

  

  佛教中有個名詞叫「善知識」,釋迦牟尼佛鼓勵我們應該多親近善知識而遠離惡知識,等于儒家所說的「近君子而遠小人」。但是誰是善知識呢?益友、诤友都是善知識。至于我們自己,即使現在尚不是善知識,也要學著做他人的善知識。

  

  (四)但盡義務,不問權利

  

  常聽許多人彼此抱怨,說自己的太太不賢慧、

  

  先生不忠實、婆婆不體諒、媳婦不乖巧、兒女不孝順⋯⋯,究竟是誰不好呢?我認爲,凡是抱怨的人都不好。其實只要把家裏的人都當成菩薩看,善盡自己的責任,至少你已問心無愧了,又何必抱怨。

  

  之所以會鬧家務事,甚至鬧家變的原因,都是當事人的內心有問題;不是把家人當作敵人看,就是把家人當作財産來支配。

  

  曾經有一對男女來找我,一見面他們就說:「師父啊!我們准備要結婚了。」

  

  我說:「恭喜!恭喜!」

  

  他們說:「將來我們要是吵了架,要請師父來評理。」

  

  我說:「請你們千萬不要自找麻煩,還沒有結婚,就准備吵架。」

  

  聽了我的話之後,男的就對女的說:「聽到了嗎?以後你要聽我的話,不可以和我吵架!」

  

  女的卻對男的說:「不!是你要聽我的話,不要和我爭,這樣子,我們才不必麻煩師父!」

  

  事實上,這對青年男女還沒有結婚,就已經開始吵架了。

  

  人間就是這樣,想要夫妻不吵架,真的很難。《六方禮經》還有前述的叁本小書,就是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盡自己的義務,對家人應當要負什麼責任,做父母的有什麼義務?爲人子女的又該如何?如果人人都知道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什麼樣的責任,彼此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了。

  

  (五)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曾經有兩位法鼓山的護法居士,因爲公司不景氣而被解雇了,我問其中的一位居士說:「你的工作怎麼樣了?」

  

  他很平和地回答:「師父,您不必擔心啦!」

  

  其實我是關懷倒不是擔心,而他是如此的心平氣和,如果換作其他人,大概就免不了要抱怨一番了。

  

  第二位居士的際遇更令人不平,他在被辭退前的連續幾個月當中,老板不停的要他加班,因爲他是一個部門的負責人,而加班又不給加班費。

  

  大家都以爲他大概要升官了,沒想到工作趕完了之後,就被解雇了。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大概會忿忿不平,氣得七竅生煙,但是他一點也不生氣,因爲他認爲自己已經得到學習和成長。反倒是許多人爲他擊鼓鳴冤,認爲這位老板真是豈有此理。

  

  這件事過了幾個月,我問他:「你的工作有著落了嗎?」

  

  他答道:「師父,我已找到工作了!」

  

  我說:「那是因爲你心平氣和,所以能夠很快又找到工作了。」

  

  像遇到這種情形,事實擺在眼前,光是生氣也解決不了問題,那又何必生氣?不如接受現況,勇于面對與改善,這個就是將佛法用在日常生活的好例子。

  

  (一九九五年五月十叁日,講于美國紐澤西州,遊貞玲居士整理,本文現收錄于《平安的人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