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內外和平 二、佛教所見的內在與外在

  禅-內外和平

  

    二、佛教所見的內在與外在

  

  (一)佛教的宇宙觀與人生觀

  

  佛教的宇宙觀是由人的內在完成的,外在的世界只是反映著過去內心的造作,因爲業由心起而萬法唯心所現,個人的小世界是自己個人業力所現,外在的世界是大家共同的共業所感。由無明煩惱爲因,而有人生宇宙的結果,無始無明的煩惱使人産生心理及生理的行爲,再由身心的行爲産生後續生活及生命的結果,在獲得生活及生命之延續結果的同時,又由于厭苦與求樂的本能而不斷地造作新的身心行爲,如此由因至果,從果生因,便形成相續不斷的生命現象,這就是叁世流轉。而這個生命現象的起因是內心的無明煩惱,因爲個人內心有煩惱而不能平靜,造成外在世界也不能平和。

  

  (二)佛教內在與外在的統一論

  

  衆生與聖人所不同之處在于心的染淨,衆生的心不清淨而有雜染,相反的聖人的心是清淨而無染,心有染故衆生所見的宇宙也不清淨。佛教將世界分爲精神的心法與物質的色法,人生與宇宙是由精神的心法與物質的色法組合而成的。在精神與物質二者之中,以精神的心法爲要,因爲精神的心法是內在生命的動力,而外界的色法是生命的現象,「心」的精神加上「色」的物質,則有人生宇宙的各種現象。我們必須依靠內在的精神才能認識外在的物質世界,如果離開精神,物質的世界對我們來說,就等于不存在。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和平,首先每個人的內心必須平和,一般人只是希望世界和平而自己的內心卻無法平和,那麼這個世界是不可能和平的,有人希望世界和平而瞋恨戰爭,這個人的內心便是不平和。有兩個人在爭論,其中一人主張和平是不需要戰爭的,而另一個人卻主張只有戰爭才能達到和平的目的。正在劇烈的爭論時,那位主張戰爭的人問那位主張和平的人說:「既然你主張和平,那爲什麼又要與我爭論呢?爭論就是不和平。」像這樣的兩種人比比皆是。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