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宇宙與覺醒—聖嚴法師與太空人米契爾博士的對話
科學與心識奧秘
主:在科學裏,如果不了解任何一件事,就會試著去建立它的模型。因此,我們可否用量子全像的模型,來解釋聖嚴法師所談的《華嚴經》的宇宙觀
米:這絕對是我們正嘗試去做的研究。現代思想加諸于過去思想所産生的,就是訊息的力量。現在我們談能量,我相信您也談能量與佛教。我們說存在是以能量爲依據,而物質只是濃密的能量而已,只不過是壓縮過的。所以當我們的頭撞上木頭,便會覺得痛。
訊息是我們知悉任何事物的憑借,而我們把「心智」定義爲運用訊息的能力。訊息只不過是能量的形態。例如我們仰觀天空,可以看到稱爲「北鬥七星」的星系,我們爲它取名爲「北鬥七星」,而它只不過是能量的形態,因此它是一種訊息。
所以,我們此刻正在科學裏建立理論與模型,所依據的觀念是:物質只是壓縮的能量,訊息是能量的形態,而運用訊息的能力是心識。對訊息的覺察,就是心識。在以模型化科學這個基礎來建立一切的時候,它顯示了自己,也觸及自己。幾乎每件事物在這裏都談到了,我們只是用了幾個不同的字眼來說它。
師:我想回應米契爾博士,科學跟佛學這兩個名詞應該是不大相同的,雖然它們的內容有交集點,不過我相信科學永遠無法理解到佛法的最高層次。因爲佛法最高層次是「離言」的,亦即「心行處滅」、「離言說相」,離語言就是不可思議,不可用思想、不可用語言,沒有語言文字可以表達,所以是「不立文字」的,那又怎麼能夠用科學來處理、來解決呢?我不否定科學,但是要科學完全解釋,或者是分析佛學的層次,這比較不容易。
但是,在某一種程度,科學可以幫助佛學,使得大衆可以使用它,這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覺得要肯定科學,科學愈昌明,對佛法的幫助也愈大。
米:是的,我同意,我們談到的許多事物是相同的。當然,在科學裏,例如我們知道東西的美麗,可是我們無法寫出方程式來表達美麗。盡管如此,做爲一個有心識的人,我還是可以同意,那是美麗的、溫暖人心的、可愛的東西。溫暖可以在科學裏創作出來,我可以測量溫度,給它一個數字,但是我還沒有方法可以表達我的快樂,並給它一個數字,或者表達我的心很平靜,然後給它一個數字,不過,這是我們所要朝向的境地。對我來說,此刻科學的終極挑戰是,我們真的不知道在生命結束後,能覺知的心識究竟怎麼了。我知道死後心識仍然存在,以及輪回轉世的觀念,也知道它們是很重要的,卻也是科學還無法掌握的領域,不過我們愈來愈接近了。
我覺得這次對談成果相當豐碩,我們只是用稍微不同的用語和诠釋,來處理同一個現象。做爲一個科學家,我比較有興趣的是物質的性質,以及傳統唯心論者所談的心識。這是個根本。所以我打算把物質和心識放到同一個關系上,以便看出兩者要如何才能配合得更好。但是當然了,那是四百年來科學家和唯物論者的觀念。現在我們則試著把更爲瞬息變化的精神面的觀念整合進去,以使心、物能融合爲一體。這非常困難,不過我認爲我們做得相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