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安重建希望家園—聖嚴法師與蕭萬長、張淑芬、李連傑的對話
現場問答
問:請問可不可以針對「四安」中的「安業」再多說明一下?
主:「業」包括了家業、事業,還有志業,請蕭副總統說明一下。
蕭:我個人認爲「安業」實際上與「安身」、「安心」是完全連結在一起的,不可能分割開來,因此在災時或災後的整個重建過程中,都要在身、心、事業等各方面找到讓自己覺得能夠「安」的解決辦法,才會看到新希望的來臨。
最近我去了幾趟九二一的重建區,發現當地慢慢有許多別具特色的産業出現,這是因爲當時有很多受災戶在重建事業或家園時,並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老本行,反而另外創造了新的行業,這是人們從災難的過程中領悟出來的,因此對這個環境、對這個社會,重新有了一種新的抱負,以此再重新站起來。看到這樣的轉變,我有很深的感受,這就是如何安業的一個很好的答案。
但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如意,所以,我還是覺得要從「安心」著手,從心靈建設開始,這樣就不會有很多人因憂郁而做出傻事。
主:所以,心靈是穩定力量的基礎。
問:關于這次四川大地震,很多人說是因爲叁峽大壩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共業,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業力?
師:業力可以解釋爲非常負面、悲觀的,也可以解釋爲正面、樂觀的。四川大地震究竟是什麼業?許多受到災難的人會問:「我和家人一輩子沒做什麼壞事,爲什麼災難會臨到我頭上?這不公平!」當我訪問災區時,受災民衆最常問我這樣的問題,認爲佛教所說的因果很不公平!
我從小就曆經許多災難,我很感謝自己是從災難中走出來的,讓我有機會成長,對衆生的苦有切身的感受,這也是我爲何會成爲宗教師,發願能照顧所有的人,縱使舍命奉獻也無悔。這些我造的業,我也受報,但是反過來我不被苦難降服,反而要去救苦救難,因此我說:「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救苦救難的是菩薩。」受苦受難的人,要比救苦救難的人更偉大,因爲他們在苦難中,他們發願以自身苦難示現大衆,幫助大衆,進而去救苦救難。業報應該要以樂觀、正面去解讀,不是以報應、自作自受的說法,這樣是非常不慈悲的!
主:雖然業是有共業沒有錯,但業是可以轉的,這個轉換的能量、轉換的心,其實也就是學佛很重要的基礎。
問:法鼓山是無所求地去幫忙,不過我們在做心靈重建工作的時候,運用了很多佛法的觀念,我們應該如何將佛法很精確地傳達出去?
師:我們今天所討論的「安心、安身、安家、安業」,是我所提倡「心五四」運動中的一個項目,而這裏面就是佛法,雖然「心五四」運動沒有強調宗教的信心,但是其中卻含有宗教的信心。我們現在也提倡「心六倫」運動,其中也沒有佛學的名詞、沒有佛教的形象,更不帶宗教的色彩,這是一種全球倫理的教育,也是任何一種宗教都能夠接受的。
我們去救災,不一定要教當地的民衆拜佛,而是在潛移默化之中,讓他們接受佛法的利益,不要一開始就教他們祈禱或拜佛,用「你要信觀世音菩薩」、「你要信釋迦牟尼佛」、「你要信我的宗教」這樣的方式去表達,否則會把人嚇壞。
實際上,我們到中國大陸不是去傳教,而是以慈悲心來幫助四川災區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