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無名問無明—聖嚴法師與李連傑的對話 現場問答

  無名問無明—聖嚴法師與李連傑的對話

  

    現場問答

  

  問:名師和明師之間有什麼差別?從大乘菩薩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除了有名以外,應該更有智慧,才會對衆生産生更大的幫助?

  

  李:對佛教徒而言,老師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師只是一種世俗的尊稱。佛教並沒有什麼名師、大德這種名相,講求的只是師徒間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執著名師,因爲再有名的師父也不能把你變成佛,只能爲我們指出心靈的路,還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像我來見聖嚴師父,就是因爲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須向一位有智慧的老師請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對不對?路對不對?師父能夠爲我指引,哪裏要注意、哪裏要改變、哪裏要做。

  

  師:求名師或明師,是我們凡夫的執著,不要相信有名的人就是高明的人,也不要相信高明的人就一定有名。而人與人之間也是要講求緣分的,如果沒緣,即使一個明師在你面前,也會任由他擦肩而過。所謂「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的成就不是師父能夠幫忙的,我想不管是顯或是密,不管是學什麼,自己努力是非常重要的,自己不努力的話,再好的老師也是沒有用。

  

  問:對于剛接觸佛法的人來說,要如何選擇善知識?

  

  師:選擇善知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善知識選你,一種是以自己的因緣來遇到善知識。如果你的業障很重,即使善知識在你面前,你也不識明師而錯失了。如果你的善根深厚,不必刻意尋找,明師自然會出現在你眼前。

  

  至于如何找到明師?最好是先多忏悔、多拜佛、多結人緣,等自己的業障消一點、善根更深厚一點,因緣自然會成熟。如果老是想要找到明師,如此是找不到的,找到的大概也只是名師罷了,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有用。

  

  李:我想,尋找善知識之前,更重要的是多深入了解佛法,例如你可以多涉獵佛教的書籍,然後以此判斷你所遇到的老師,看他們的思想和行爲舉止是否符合佛法。不過在修行過程中發現,師父會用各種的方式來啓發你,指引修行的方向,但是如果你誤解了,那就不是善知識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問:請問武術精神和修行的關系?

  

  李:其實做任何事都要從基礎做起,武術最高的境界雖然是無招,但如果初學就想一步登天,達到無招的境界,那就全散了。學武功就像蓋房子,必須打好基礎,要從肢體上開始慢慢去領會心的感受。當你把身體的基礎打好,很多招術練到最後,宇宙萬物盡在胸壑,無形當中就會變成一種招術了。

  

  所以,這是一個過程,不能從一開始就跳到最頂端,否則很容易掉下來。做人也是,做人也要從基礎,在社會中努力做好一個人開始,然後再慢慢地多看書、多聆聽,追求心靈的提升。

  

  師:這就正如佛法中談的「有相」與「無相」。講「無相」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相對性的「有相」做爲著力點,在有相的當下你能夠體會到無相,這就是佛法的「空」。

  

  因此「無相」並不是說,眼睛看到了東西說沒有看到,耳朵聽到了聲音說沒有聽到,或者吃了東西說沒有吃到。乃是在看到、聽到、嗅到、嘗到,或身體接觸到任何現象時,心裏便知道這是一個暫時的假相,不是真實的有,不是永恒不變的存在。因此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叫作「無相」。如此就能會通地看世間與佛法,一樣通,樣樣通!

  

  主:「無名問無明」的主題,經過李連傑和聖嚴師父今天這一席對話,希望過去我們曾經因我執太深而被自我中心蒙蔽的智慧,能藉由今天的對談茅塞頓開、開啓智慧。我們給自己祝福,也祝福各位。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