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眼中有平安—SARS後的心靈對話
現場問答
問:人類的醫療方式往往是將致病的病菌消滅。但病菌也有它生存的權利,這和佛教徒強調的慈悲與公平,以及不殺生的戒律是否沖突?如何協調?
陳:生命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病菌亦然。包括臺灣在內,由于人類對抗生素的濫用,導致病菌的突變,産生抗藥性;另外像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或者是漢他病毒等,原來都寄生在野生動物身上,但因人類不斷擴展自己的生存空間,侵入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才得到了這些人畜共通的傳染病。
所以首先我們應該克製自己欲望的擴張,避免侵襲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才能避免人畜共通疾病的蔓延;第二是要節製口腹的欲望,由于過度而大量的養殖牲畜,會導致病毒在動物體內進行基因重組,産生新種病毒,這就是前幾年禽流感大流行的主因。如果我們盡量少吃大魚大肉,就不需要大規模的農業與養殖,便可減少這類型傳染病的發生。
至于人類該不該把病毒消滅?就醫療立場,當然是需要的;不過換個角度,人類也應該要反求諸己,避免因爲人類的私欲而導致病毒的擴散。我認爲人應該要跟大自然和好,扮演好身爲自然界一員應有的角色,如此對于很多疾病的擴散將有抑止的作用。
問:SARS期間,如何關懷隔離、染病,甚至因SARS而往生的民衆及其家屬?義工又該如何做好自我防護以及和家人的溝通,讓自己與家人都安心?
師:SARS流行期間,法鼓山對于從事臨終關懷的菩薩們的基本態度是不勉強,也不鼓勵,此外還有兩個提醒:第一,助念者首先要做好心靈健康的預防,再加上萬全的防疫准備,也就是要穿上防護衣,戴上口罩。換句話說,只要菩薩們本身願意,而且做好萬全的准備,就可以去爲往生者助念;第二,如果心裏感到有些擔心或害怕,不去也沒關系,可以在家裏爲往生者助念,因爲往生者和我們是沒有空間距離的,只要我們的心念向著他,助念的利益還是可以令往生者與其家屬安心。
至于義工和家人的溝通,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家人知道「心安就有平安」的道理,並告訴他們你有自己的信仰,同時也已做好萬全的防護准備,請他們放心。但是如果家人一定不讓你去,那就不要去了,因爲如果你非去不可,那就勢必會引起家庭革命,家裏就不安了;你一個人安,全家其他人都不安,那也不好。
問: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社會往往會出現不少的指責和怨怼。如何能夠幫助民衆消弭心靈的障礙,使災難之後能彙聚更團結的社會力量?
師:人有怨恨、委曲、不滿是必然的,當自己遇到意外狀況,其他的人沒遇到時,都會産生負面情緒並尋求發泄,我認爲這是健康的。與其自己忍氣吞聲,還不如說出來的好。所以如果我們聽到一些怨言,除了傾聽,也要抱持感謝心,那表示對方正在治療自己;我們還可以告訴他:「如果我是你的話,我也會這麼說。」這樣就可以消弭彼此的對立。
另一方面,每個人應該都學習如何體諒他人,如果是自己遇到不公平的待遇,可以設想自己是代替所有其他的人來受此苦難,就好比菩薩爲救所有衆生而奉獻自己,這就是菩薩精神。SARS讓我們見到很多菩薩,像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義工,以及八十四位往生者,他們都是菩薩,我們應該懷抱感恩的心,感恩他們對社會大衆的付出與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