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 第二九集

  六祖壇經 (第二九集)

  1981年 中廣電臺 檔名:9-4-29

  【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爲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爲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爲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叁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志道聞偈大悟。踴躍作禮而退。】

  第一首偈:『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爲斷。』前面兩句是說明涅槃的本意。「無上」是指至高無上。何謂「涅槃」?《楞伽經》雲:「妄想不生,不起不滅,我說涅槃。涅槃者,如真實義見。離先妄想心心數法,逮得如來自覺聖智,我說是涅槃。」古德說:「法身、般若、解脫,具足這叁法,就叫做大涅槃。」《頓悟入道要門論》雲:「如何得大涅槃?禅師說:不造生死業,就能證得。如何是生死業?禅師說:求大涅槃是生死業,舍垢取淨是生死業,有得有證是生死業,不能擺脫對治的法門,這就是生死業。」由此可知,佛法是對治我們惑業病根而建立,惑業離了之後,對治法門的藥也要把它擺脫掉,這樣才能纖毫不立,這就叫做大涅槃。大涅槃之用,「圓明常寂照」,「圓」是圓滿,指妙淨明心,「明」是光明;光明的清淨心無始無終,這是「常」;從來也不散亂,這是「寂」;靈鑒不昧,這是「照」,這是凡聖同具的理體。凡夫、二乘(愚是指二乘)迷了寂照的大涅槃,誤以爲是生死。外道也沒有見到事實的真相,將涅槃執著爲斷滅。

  第二首偈:『諸求二乘人,目以爲無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二乘」是指聲聞與緣覺,這兩類小乘聖者的見解也並不完全正確。《大智度論》雲:無作見解是屬于邪見,雖然六十二種都是邪見,而以「無作」這個邪見爲最重。「無作」的意思是說,連一切功德求涅槃都不作;要是稍稍偏差一些,就會墮在惡取空,這個病比執著「有」還要大。古德常講:「甯可執有如須彌山,不可執空如芥子。」無作就是偏在空的邪見上。大師說,這些「盡屬情所計」,是凡情計度分別,是六十二種邪見的根本;死、斷、無作,這是一切邪見的根本。

  第叁首偈:『妄立虛假名,何爲真實義,惟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前面兩句是說明六十二種邪見所建立的種種名目,無非都是虛而不實的假名。斷見、常見、無作之見,這裏面決定沒有真實的義理。這是總指凡夫、外道、二乘所執著的,總而言之,都不是真實義。真實義誰見到?唯有諸佛菩薩、唯有過量人,「過量人」是指非常人,不是平常人所能度量的。這樣的人才能通達而無取舍,通達是指通達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他通達涅槃的真實義。通達之後他又如何?他于涅槃決定沒有取舍,他不取涅槃,也不舍涅槃。因此他與小乘人不一樣,小乘人是取涅槃,佛常說「墮無爲坑」,墮在偏真涅槃,這是小乘聖者的執著;《楞嚴經》雲「內守幽閑,猶爲法塵分別影事」,這是小乘的境界。六祖說「目以爲無作」,與佛所講的沒有兩樣。「目以爲無作,盡屬情所計」,這兩句是六祖說二乘聖者的境界。大乘菩薩對于大涅槃的義理既然通達,他不取不舍。爲什麼?我們看下文這兩首偈頌所說。

  第四首偈:『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這四句是說明法相。這些過量人、這些大菩薩們,對于五蘊法真正通達明了。五蘊一展開就是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的歸納,我們講五蘊法,也就是說世出世間一切法。五蘊當中,一般人所執著的主宰丨我執。「我」以外,這是一切境界相,境界相有人事環境、物質環境、自然環境,這些在此地也以兩句話代表:「外現衆色像,一一音聲相。」這是說色與聲,香味觸法都省略。雖然是說兩句,當然統統都包括了,因爲前面有一句「五蘊法」,後面只說兩句作代表。

  第五首偈:『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叁際斷。』這是說明聖哲的見解,曉得五蘊與我以及色像音聲,這是包括一切萬法,都是平等一如,《金剛經》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切有爲法就是五蘊法,也就是百法。你作如是觀,才能見一切法的真實相,也就是平等相,也就是萬法皆如之相,這樣當然就不會再生起凡情聖智的見解。心若平等,不分高下,即與衆生諸佛世界山河,有相無相,遍十方界,一切平等,無彼我相。這個時候,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滿,光明遍照,就是圓明常寂照的境界現前。「不作涅槃解」,對于大涅槃無取無舍。佛說涅槃是爲對治衆生生死病根,生死既離,如果還存一個涅槃的見解,又錯了。「二邊叁際斷」,兩邊不立,「叁際」是說過去、現在、未來。到這個境界,時間與空間是一,正是所謂一真法界,在淨土是常寂光淨土。

  第六首偈:『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首偈是講證得大涅槃之後的德用自在。在眼叫見,在耳叫聞,在鼻叫嗅,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見聞覺知的作用一切明了,「而不起用想」,這就與我們凡夫不一樣。覺悟的人,他不起用想,天天用它;我們迷的人,雖然天天用它,就起了用想。「用想」就是無明,《楞嚴經》雲:「知見立知,是無明本」。「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悟的人,心于一切境界不起一念;不起一念,他在日常生活中,對于萬法還有沒有分別?若無分別即是白癡,他有分別,雖有分別不起分別想,這就是與凡夫不同之處。凡夫分別是用第六意識,第六意識起作用,他有分別想。所以,佛在大經教導我們,尤其是交光大師在《楞嚴正脈》教導我們「舍識用根」,用見性見一切色法,用聞性聞一切音聲。見性見一切色法,就是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這就是見性起作用。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我們耳根聞音聲,這是聞性起作用。諸位懂得這兩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你能這樣用,這就是《楞嚴經》的宗旨,也就是交光大師特別提出來的「舍識用根」;凡夫與佛的差別就在此地。

  第七首偈:『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這首偈是說明,這個世間縱然遭遇到大劫難,與證得寂滅之人不相幹。佛在《仁王經·護國品》說明,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有大叁災的劫難,經雲:「劫燒終訖,乾坤洞然。須彌巨海,都爲灰颺。天龍福盡,于中凋喪。二儀尚殒,國有何常。」這就是講成住壞空的大劫。這樣的事情,在今天科學家都爲我們證實。我們用天文望遠鏡觀察太空的星球,星球就是世界,每天會發現有新星出現,每天也有許多星球毀滅,這就是世界的成住壞空。「風鼓山相擊」,說明這個世界壞的形狀。「風」是毗岚大風,「山」是指須彌大山;災風鼓動,須彌崩倒。我們以天文望遠鏡的觀察,一個星球的爆炸必然有大風、大火,佛法講的大叁災,水災、風災、火災都達到了極處。這個現象從科學裏得到證實,我們確實相信這些事情會發生。佛經講的小叁災:刀兵劫、瘟疫、饑馑,使我們想到第叁次世界大戰(核子戰爭)。如果核子戰爭爆發,輻射塵所落的地方就造成原子病,這就是佛法講的瘟疫。同時,這個地區草木不生,這些動物必然要受饑餓之苦。佛經講的大叁災、小叁災,現代科學都已經證明,而且這個劫難距離我們愈來愈近,這是我們應當要警惕的。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最要緊的就是要真正證得「真常寂滅樂」;這是如來所得之法,真實常住,所以叫真常。《楞嚴經》雲:「獨妙真常」。《起信捷要》雲:「究竟樂有二義,一者、無上菩提覺法樂,二者、無上涅槃寂滅樂。」《涅槃經》雲:「生滅滅已,寂滅爲樂。」佛說,縱然是大叁災,何況是小叁災,在這大劫難中,唯有證得真常,唯有生滅滅已的人,他才不受影響。

  第八首偈:『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這首偈是說明說聽的方便以及態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