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佛教概要

  西藏佛教概要

  作者:法尊法師

  關于西藏佛教,可分數點說明:第一,西藏何時始有佛教?第二,西藏佛教有若幹派別?第叁,西藏佛教有何種典籍?今依次說明之。

  西藏佛教,始于唐初文成公主下嫁藏王以後。唐以前,西藏無文化,亦無曆史可考,故曆史上,所記載多系傳說,絕無信史,因西藏之有文字,始于唐宗太宗時,此時之藏王名松贊幹布,雄才大略,印度之佛法,亦自彼手中開始傳入西藏。至唐玄宗時金城公主之子墀松得贊即位,大弘佛法,如連花生、無垢友、靜命諸大師均系于此時入西藏弘法,故西藏之佛教,在唐代始有。

  然西藏本土以前是否有宗教耶?相傳有所謂崩波教,此種宗教,現在西藏邊界尚有之。但其原始之內容如何?無從知之。自佛教傳入西藏後,山崩波教徒竊取佛經爲自己聖典,僅將名詞更易,其內容完全依舊,故佛教以後之崩波教,具有極濃厚之佛教色彩。除佛教與崩波教外,余尚未知西藏是否尚有其他宗教。不過文化低落之民族,崇拜自然神鬼,在所不免,此不限于西藏,其他文化低落之民族亦有之,此種信仰,故不能稱爲宗教。故西藏之宗教,除崩波教而外,即爲佛教。

  印度佛教,太虛大師判爲叁期,初五百年爲小行大隱時期。此期之佛教,可以現在南洋流行之佛教爲代表。第二爲大小並行時期,唯識、中觀盛極一時,與小乘佛教相媲美。此期可以內地之佛教爲代表。第叁爲密教盛弘時期。當然,在大小並行時期已有密法,特波時尚僅爲少數人之修持,如龍樹、提婆諸大論師,鹹系密宗之祖師,但在顯教典籍中,殊不易見。唯義淨法師之《求法高僧傳》中曾稍談及。義淨法師極端推重密教,並敘述龍樹傳密法于難陀,難陀集成十二千頌,後至陳那菩薩亦大興贊歎。西藏傳入之佛法,即此第叁期之佛法。此期不僅盛弘密教,即唯識、中觀亦一並盛弘。故此期佛教傳入西藏,典籍極其豐富。

  通常多謂蓮花生大師等乃專弘密法者,實則不然。當彼入藏後,僅將密法秘傳數人,仍以弘揚顯教爲主。因彼時翻譯密典,尚在禁止之列;欲翻譯密典,須得藏王之列;欲翻譯密典,須得藏王之許可始得爲之。

  由上觀之,佛教在唐初傳入西藏,可分兩個階段:初爲松贊幹布時開始傳入;至墀松得贊時始大量翻譯盛弘,爲西藏佛法奠下一堅固之基礎,凡以前所譯之名詞,在此時也得一個確定之標准。

  當唐武宗在內地滅佛法時,西藏亦出一摧毀佛法之朗達瑪。彼焚經殺僧,將拉薩大昭寺改爲殺豬宰羊之屠場。彼在位雖僅數年即遇刺而死。但在此數年中,佛法之無氣已大傷,出家之喇嘛,根本已零落殆盡,僅有少數人,尚秘事誦經,此種流于民間之殘余佛教,徐徐演化而成所謂紅教(亦名舊教),彼等娶妻育子,而自身又爲喇嘛,驟視之似覺奇異,而實際乃由“教難”所演成。

  朗達瑪被刺後百余年間,西藏太亂,其子孫東逃西散,各霸一方,後藏峨日一派,前藏拉薩又一派,此時西康亦與西藏隔別。因朗達瑪之政治力量未能達到西康,故西康之佛教幸免于難,西藏亦有若幹喇嘛逃往西康。後有藏王欲弘揚佛法,而無佛法可弘,乃遣人至康學法,然後返藏建寺弘揚。但所弘者,大多系中觀,唯識、戒經等;而遺留于西藏民間之紅教,則專傳密法,以蓮花生大師爲本尊,如彼等所修之大圓勝慧等是。此二派均稱爲前弘期,弘顯教之一派,後融合于新教。在後藏峨日爲王之藏王,因接近尼泊爾與印度,亦遣人前往學法,故以後西藏之佛教,爲新舊會合之一種新佛教,因是其派別亦遂增多。但其主要者,第一爲阿底峽尊者傳下之迦當派。阿底峽尊者系印度之一大德,其入藏弘法,系因藏王不滿意前期所遺留之舊教,欲一轉其風氣而加以整理,但是事實又不可能,以是,乃遣人到印度學法,雖有成就,但整頓佛教仍然不可能,後始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尊者初至藏,見藏人對業果不能深生信仰,乃專弘業果之理,因是有“業果喇嘛”之稱。後又見人民皈依叁寶之心不切,又專講皈依,又得“皈依喇嘛”之名,同時著手整理西藏之佛教。後又有一時期專弘發菩提心。其所以能成爲迦當派,即因其一部菩提道次第教授——《菩提道炬論》。

  尊者對于密法亦有傳授,但甚少,且其教授亦特殊,如彼所傳之拉卻敦登(譯七種天法),主張本尊有四——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綠度母、不動明王,所修之法爲叁藏,合之而爲七法,此派無論爲顯教或密教,俱不外修菩提心,後轉成今日最盛之黃教。

  此外尚有人往印度求法,如卓越彌譯師則專弘密法。其法不輕易傳人,學者必納極嚴格之供養,而其傳又將說行劃分,故其弟子遂分二派。後有薩嘉寶王,兼學說行二派之法,其子慶喜藏學法尤完善,于是遂開薩嘉一派(以地爲名,地多白土故薩嘉)。其法之特殊者,禁不外傳。更有十叁種所謂金法,非供以大量黃金不爲傳授。然其教授,確亦甚佳。薩嘉寶王等雖未離俗,然其所住之寺則分二院,一院傳法統,一院傳血統(亦稱法統),其法顯密皆有,顯教傳現觀莊嚴論、中觀、因明等,密教則以歡喜金剛爲主。此派諸祖,阿底峽尊者曾授記爲菩薩化身,察其弘傳事業,確非常人所可及。以其傳承不同,故別成一派。

  此外有迦舉派。此派之初祖爲瑪巴。瑪巴初亦學法于卓彌,後又留學印度,專攻密法:歡喜金剛、集密、母部等次第學成,後以金盡返藏,籌資複往,如是輾轉數番往還藏印。後有彌拉日巴等輾轉相傳,遂成迦舉(口授義)一派。

  此外尚有許多小派,如覺囊等,然主要者,則惟上述數派。此當內地趙宋時。

  至元末,各派漸衰,且多流弊,如薩嘉派之飲酒,迦舉之忽視戒律修大手印(豁達空義)等。尤有甚者,謂薩嘉派之五祖發思巴,既爲大元帝師,其後嗣遂與余派以勢力相傾,余派嫉抗之尤力者,爲迦舉派,故薩嘉之政權,終爲迦舉派所顛覆。

  明初,宗喀巴大師出,遂發振興之志。大師留學西藏考格西後,又專事阿底峽尊者之教授切實修持,爲弟子樹立師範,逐漸形成所謂新迦當派,此派乃吸收各派之長而成者。後建叁大寺,遂折伏一切而巋然樹一新風氣!上首弟子如克主傑,迦曹傑等,皆學兼顯密,爲一時教主,故黃教遂確然以立,後得DL、班禅、章嘉等之弘傳,黃教乃遍布各地。現在西藏佛法,經教等僅系少數,余盡黃教,誠所謂日麗中天,繁星失照矣。

  至于見解方面,若以印度有部、經部(小乘)、唯識、中觀(大乘)之四部見解衡量之,則西藏之初期佛法,可謂順瑜伽行之中觀見。至阿底峽尊者時,遂一變而爲應成派之中觀見。唯薩嘉派之見解,則介乎順瑜伽行與應民派之間。此外尚有覺囊派之他空見。然以新迦當派之普遍深入,故目前西藏佛教徒之見解漸趨一致,即皆爲應成派之中觀見也。

  關于文獻典籍方面,顯教經藏,小乘缺四阿含,大乘尚稱完備。律藏爲一切有部律,經釋皆具,尤有內地之所無(如德光師之注疏等)。論藏小乘以俱舍爲最盛,六足、婆娑缺無。大乘中觀方面,則有廣百論、中論、入中論等,而尤以入中論之弘傳爲最盛。唯識方面,則以安慧釋爲主。其他論述,亦較內地完備。因明方面,其完備尤非內地所可及。密教則有經有論,皆較顯教爲多,以故遂有人誤以爲西藏之佛教皆系密教者。然就研究教理者論之,則顯教尤勝于密教。至于寺院組織、教義之傳教授,非短時間所能詳述,可參閱余所編之《西藏民族政教史》等書,茲不贅焉。(覺宗筆記)

  (原載《康導月刊》一九四五年叁月第六卷、二、叁四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