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的特殊科學
唐仲容
一、人定勝天特殊科學的形成
任何一個動物,特別是高級動物的人,其自身都具有一個最極特殊、最極偉大的萬能珍寶。這個珍寶是什麼
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識八種認識功能合而爲一心,一心分而爲八識的唯識。如是心識,他具有知、行、變果的特殊功能。從知來講,心識的偉大作用在于認識。這個認識就包括有豐富的知。一般說來,知有叁類:l、感性認識的知。具體指眼識見色、耳識聞聲、鼻識嗅香、舌識嘗味、身識觸塵。2、是理性認識的知。具體指第六意識用語言文字分別一切法,也就是對一切事理的推想和簡略分析的尋,或詳細分析的伺。3、實踐認識的知。具體內容略有叁種:(1)初在心內未表現于外,名審決二思,審慮之後,然後決定怎樣處理,屬意業;(2)及至表現于外,屬動身思,屬身業;(3)或搖唇鼓舌,發爲語言,名發語思,屬語業。如是叁知,不但包括各種知識,也包括一切行動造作。更重要的是,心識還有變果的特殊作用。所謂變果,各種知識還能熏習成種,名名言習氣,而爲生起一切事物的親因。各種行爲造作惡習成種,名業習氣,而爲生起一切事物的助緣。知之中,有我執法執、煩惱障、所知障、熏習成種,名二取習氣,是世間染法生起的親因:知之中,無漏正知正見熏習成種,各般若種子,它能對治二取習氣,而爲生出世淨法的親因;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無漏業,習成種對治有漏業習氣,而爲生起出世淨法的助緣。這樣一來,無論世問天、人、阿修羅,以及地獄、餓鬼、旁生的六道輪回,都全由自心熏習成種,由賴耶識內變根身,外變器界之所形成。至于出世問,無論證有余依,無余依涅粲的阿羅漢或獨覺,以及證無住大涅粲的大乘如來,都是全由知行所熏成的種,由阿賴耶識內變根身,外變器界,或轉賴耶識爲無垢識所變身土之所形成。由是則世出世間,染淨諸法,皆是人們心識變果之所決定。故《阿毗達摩大乘經》說:“無始時來界”,指第八賴耶。“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桀證得。”《維摩诘經》也說:“依無住本(指賴耶識),立一切法。"
心識所起知、行、變果叁種複雜而偉大的功能,一貫相續,輾轉往複。一環扣一環,環環扣緊地,無問相續地,表現著、往複著,他們依據什麼自然規律爲它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呢
直言之,就是唯識學所講的熏習。心法八識,前七轉識爲能熏,第八賴耶識爲所熏。能熏的七轉識,有一定熏注、投入的作用,名爲熏;笫八賴耶識自然規律有承受熏注、投入的作用,名爲習。習是養習接受的意義。唯識學對此說有能熏的特點,名能熏四義;也說有所熏的特點,名所熏四義。能熏方面的四義:l、有生滅。謂有爲法有生滅活動,才是能熏,此遮面生滅的無爲法,非是能熏:2、有勝用。謂帶善惡性的法,有殊勝作用,才是能熏,此遮無記性法,無有勝用,非是能熏;3、有增減。謂未成熟,圓滿的無漏善法,才有熏習作用,此遮佛果的圓滿淨法,無增無減,非是能熏;4、與所熏共和合性。謂七轉識與所熏的賴耶識恒常同時同處,相依不舍地存在著。所熏方而的四義:l、堅住性。謂賴耶識始終都是無覆無記性,相續不斷,能持習氣,故是所熏。此遮轉識中,常有轉變或間斷,不能持種,故非所熏;2、無記性。謂賴耶識,性是無記,故無淪善法惡法都能受熏,此遮非無記性法。有或善或惡性法非是所熏;3、可熏性。謂賴耶識無有我法執著,體常顯露,故是所熏,此遮轉識中第七末那識有覆無記,體非顯露,非是所熏: 4、與能熏共和合性。謂賴耶識與能
熏的轉識恒恒同時同處,相依不舍地存在著,關系極端密切,故是所熏。
此能熏所熏各四義中,兩者相互依存的共和合性,在熏習方面極爲重要,此如人中男與女以及各類動物中的雄與雌,經常相依共處,男方或雄方的精氣,常向女方或雌方熏注和投入,而女方或雌方恒有承受精氣,使之保留和養習,使能熏方面的精氣與所熏方面的血液,融合一團,而成胎産子。通過不斷的養習,自會發展成熟,形成一定的體格,而生出母腹之外,由是各種顔色,各種形狀的人,以及各種不同的動物,遍布五洲四海而漫演全球。此能所熏其余諸義與共和合性相互結合,所形成的熏習,自會將各式各樣的知識,與各式各樣的技術,以及各式各樣的感情,通過熏習,不但恒常保持不至遺失,而且通過不斷的養習,還
會不斷的發展,而使知識、技術、感情各方面的活動,都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使各方面的情境,不斷新新而非故故。在受熏持種方面,唯識學常講,內種的特點有六方面,名日種子六義:一刹那滅,謂此內種在賴耶識中是一種諸能,如同人們吃飯飲茶一樣,在腹內暗暗地不斷運動變化著,使之成爲消化了的大小便,故內種常常運動不停,而不是僵死不變的。二果俱有,謂此內種常常生果功能充定,毫不毀壞,故對所生之果恒常同時,無行無後。此如農田中五谷雜糧的種子,新鮮無病,自會發芽抽枝,故日果俱有。叁恒隨轉,謂一切內種恒隨能藏種的賴耶識變化轉動。因爲人們所造的業多足善惡混雜,如善業多于惡業則先是善業變果,而生人天善趣,其所造惡業寄在賴耶識中,待善業所起的作用結束,而惡業自身會隨阿賴耶識下變地獄、餓鬼、旁生的叁途的根身器界:如人們所造雜業惡多于善,則其惡業必先起用受報,而先生叁途惡趣,待其惡業用盡,而所留下的善業,自會隨賴耶識發生作用,變爲人天善趣的根身器界,而受樂報。因此世間才有六道輪回不停,而全由自業決定,不帶絲毫迷信色彩。四待衆緣,內種變果必借很多的助緣,唯識學對此立四緣說:(一)賴耶識中種子親變自果名因緣:(二)八識各各前後自類無間,等而開導,令後自識隨即生起,名等無間緣;(叁)八識與所緣境,一面以境爲所認識的對象,名爲所慮;一面以境爲生起的助緣名爲所托,此境界爲能緣識所慮所托的對象,名所緣緣;(四)增上緣,八識都有所依之根,此根是識生長的門徑,是主要的增上緣,其次還有六識的分別依,七識的染淨依,賴耶識的根本依,皆增上緣所掇。如是諸緣品類非一,故日待衆緣。五、性決定。謂諸內種的性質,有善有惡,有有漏有無漏,性各不同,其所生果皆受其性所決定,善種不生惡法,惡種不生善法,有漏種不生無漏法,無漏種不生有漏法。各隨其類毫不混淆,故日性決定。六、引自果,內種雖皆由性決定,但善惡諸法各有多種,如善性中有:信、慚、愧、無貪、無嗔、無癡、精進、輕安、不放逸、行含、不害,共十一法。信種只能生信現行,信現行只能熏成信自種,慚種只能生慚現行,慚現行只能熏成慚自種。其余諸法種現各各自類相生,互不混淆,例此可知。在惡法煩惱方面,根本煩惱六,小隨煩惱十,中隨煩惱二,大隨煩惱八,共二十六種,以根本煩惱貪、唢、癡、慢、惡見、疑六法爲例,謂貪的自種只能生貪的現行,貪的現行只能熏成貪的自種,其余五法,自類的種現熏生,毫不混淆,例此可知,根本煩惱如是,隨煩惱亦然。有漏無漏、各各的內種均是多非一,其各各種現,自類相互轉化,與上例所講善性惡性中的自類,轉化毫不混淆,完全相同,故日引自果。
以上所談諸種子皆指尚存于賴耶識中而未生起現行,屬于潛能。潛能的種子必然會轉化成顯能,也就是內種,一定會生起現行。在生起現行時,唯識學稱爲因緣生法。這種內因緣生法,唯識學稱爲甚深緣起,又名賴耶緣起。此賴耶緣起所生諸法,唯識學曾有頌日:“內因緣生法,自性即是幻,迷人執實有,大聖悟入中。”此頌所顯,因緣生法有兩大殊勝作用, 一是顯此所生法對將來發展能破能立,此法既是幻有,而迷人執幻爲絕對真實,即是顛倒夢想,絕對非有,故應進行破斥;但此內因緣所生諸法,幻相是有,不是全無,故有成立的作用。成立什麼?主要是成立人定勝天特殊理論和事實,乃至殊勝的顯著作用。同時也能成立 許多驚天動地的偉大事業。兩用結合,故日能破能立。由此才令人大雄無畏、積極有爲,而 對國家、對人民作大貢獻。至于“大聖悟入中”,也就是成就第二偉大作用的聖雄所行的非有非空的中道。意謂因緣所生的幻法名依他起性,是客觀有實有的事。此諸幻法名依他起性,是客觀的實有的事,此諸幻相又顯示出如夢如幻,有而非真,不可分別言說,真實不虛的道理,唯識學稱之爲圓成實性。此依圓二法是有非空。迷人所執的顛倒夢想,唯識學稱之爲遍計所執,如龜毛兔角,絕對是空非有。依他、圓成、計執,唯識學稱爲叁自性。此叁自性相結合,就成爲非有非空的中道。依此中道持之以恒地實踐,就成爲偉大聖賢英雄的事業,而爲同類拔萃的偉大人物。
此因緣所生的法,還含有無窮無盡的因果事理,唯識學于此曾有頌日:“諸法于識藏,識于法亦爾,更互爲果性,亦常爲因性。”此頌意謂“諸法于識藏”即是積集名心:“識于法亦爾"即是集起名心。此中的識和心字都指阿賴耶識。因阿賴耶識的定義是宇宙萬有能量不斷運動轉化,無限推陳出新的總根據地,當一切現行諸法轉化潛能含藏于賴耶識中,這時一切現行諸法爲因,他所轉化的潛能含藏于賴耶識爲果;阿賴耶識含藏諸法的潛能即能生起一切諸法的現行,此時賴耶識含藏諸法的種子爲因,而所生一切現行的法爲果。如是輾轉,由種生現,由現熏種,互爲因果循環不絕,而使一切因果相續轉化,無窮無盡。此與農家由倉
內五谷雜糧,隨緣種植在戶外許多田土內,而生起許多糧食,這時倉庫中的種子爲因,戶外農田裏所産糧食爲果;在糧食成熟之後,隨將糧食收藏在農倉之內,這時田野中成熟的糧食爲因,收藏在農倉內的種子爲果。如是年年四季倉內種子,撒出收回輾轉往複,互爲因果,無窮無盡。內因緣生法,積集名心,集起名心,由種生現,由現熏種,…
《人定勝天的特殊科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