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禅淨雙修▪P16

  ..續本文上一頁外的,這是針對沒有學佛的人。像諸位的話是完全例外的,因爲你已經覺悟了嘛,你會去試著改變,所以每一天對你來說都是增上。我們對過去開始Say

  No(說不)!我不跟你走了。因爲佛法是覺悟嘛,你開始覺悟了,你開始規劃未來了,你開始規劃往生淨土了。有了目標以後就有動力嘛,願力産生動力,你強迫你自己的腳步往這個方向走去,你培養一個憶佛念佛的相狀。所以在緣當中就是你今生的努力。當然一般沒有學佛的人,今生的因緣是完全放棄了,大概他過去怎麼樣今生就怎麼樣,今生怎麼樣來生就怎麼樣,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佛法,這個緣的力量才産生,他生命才能夠做一些腳步的調整。所以這個緣在生命當中扮演了兩個角色:第一個,你隨順它,加強它的力量;第二個,你采取對治,開始折損它的力量。那麼由過去的因跟現在的緣的結合,就會産生未來的果跟報。果跟報是不一樣,我們一般講果報果報,其實詳細來說果跟報是不太一樣。果是約等流果來說的,這個報是約異熟果。什麼意思呢?果是一種內心的狀態,內心的習性;這個報是一種我們依正二報的受用,是顯現出來的一種依正二報的受用。比方說,我們很喜歡吃榴蓮,這榴蓮無所謂善惡,它是無記。那你有一種喜歡吃榴蓮的相狀出來了,你今生又順從它,那它勢力就加強。加強以後,來生你看到榴蓮,你就開始心動,因爲你那個習性還在嘛,你就起歡喜心,這叫果,你來生的習性還有一種等流的習性之果。那麼你這種習性之果有它相應的果報,你不斷地憶念它,你來生還是會跟它在一起的,這就是報,報是約外在的環境受用,果是約你內心的狀態,這個意思。所以我們從你一念心性的相狀可以看到你過去是怎麼來的,你現在要怎麼面對,你未來將往哪裏而去。所以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就構成了整個叁世的因緣,就在你一念心中就構成一個假觀。你來生要去哪裏你來生會出現什麼五蘊身心?其實你不需要問別人的,你不需要問別人的,你有在靜坐的人,你大概就知道了。

  【52】

  那麼前面的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這整個過去的因,現在的緣,未來的果報,它們有它一個前後相應的關系,叫作本末究竟等,這個本就是最初的相,這個末就是最後的報,那前後呢有它一個對等的相互關系。也就是說,你有這個相,你就有這個因,那麼你就很容易有這個緣,最後就有這個果報。它有這個相,它就有過去的因、緣、果報,這個前後是有它的連貫性的,有它的連貫性的。

  美國有一個醫生——一個心理醫生,他寫一個報告叫作《前世今生》很多人看過。他其中講出一個個案,他的一個病患叫凱瑟琳,這個凱瑟琳她內心當中一直有一個相狀很困擾,就是她看到水就恐懼,她有恐懼水的相狀。這個相狀對她來說是揮之不去,這個是很麻煩啊,你肯定要面對水啊!你看你要喝水,你洗澡還得要面對水,所以這個相狀弄得她很苦惱。吃藥也沒效果,就找心理醫生。那麼心理醫生把她催眠了,讓她這個恐懼的相狀回到——你從什麼地方來?解決問題先找根源,什麼病都有它的根。結果找到兩個根,她過去生爲什麼怕水呢?主要有兩個因緣。第一個她過去的生命曾經有一生,她要回到她的娘家去,她帶她的女兒回娘家,那個時候她娘家有一個喜慶。結果她回去的時候遇到大雨,在過橋的時候河水暴漲,就把這個橋給沖破了,她女兒先落水。她爲了救她的女兒,也跟著跳下去,結果兩個人都死掉了。那麼她死亡的時候是在水中掙紮,産生了痛苦跟恐懼,所以她對水的印象,那個恐懼的印象,那個痕迹留下來了,這第一個。其次,她過去在一個很落後的村莊當中曾經得到一種類似麻風的病,而這個病的傳染的過程是跟水有關系,喝了某種不幹淨的水得到一種特殊的病毒,而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染,而且沒有藥可以治。所以村莊的人只要得到麻風病的,全部集中起來,把他們逼到山洞,把洞口封住,讓他們自生自滅。而她那一生死亡的時間拖得很長,拖了好幾天才死掉,所以過程非常痛苦,而痛苦的根源來自于水。所以她對于水充滿了怨恨、充滿了恐懼,所以她今生有這種相性體力作因。

  【53】

  所以我們的今生其實是要繼承過去的生命的這些因,這部分是我們不能決定的。我們對于過去只有兩個字,叫作認命,因爲這個過去是不能改變的。說是佛法消極,那得看什麼情況,我們對過去是很消極的,但對未來是很積極的,未來還沒出現,你到死亡之前你都還可以改變你的生命,念頭一轉,你未來就改變了。衆生跟我們的想法,很多人他明明是不能抗拒,他一定要抗拒。你這個環境是這樣子,他一定要抗拒,結果把問題弄得很大,結果把未來也破壞掉了。佛法對于過去這一塊是叫作認命,對于未來積極創造,非常積極,因爲過去已經做了,你還能怎麼樣呢?隨緣消舊業呗,你還能怎麼樣?你不認命,你把你今生的心態破壞了,你來生也完了。所以對于過去的因這一塊是認命,但是對于未來的結果我們是要好好地規劃。當然你先了解你自己,你心中經常出現什麼相,然後從外在的止觀的力量、從空假中叁觀來調整你的相狀。你不斷地調整,你的生命的腳步也就跟著改變了。你改變你心中的相狀,就能夠改變你的未來。爲什麼可以改變呢?因爲它緣起性空,它本來沒有的。我一再強調,所有的相狀都是本來沒有的。

  【54】有很多佛弟子跟我講說,他小時候遇到什麼人、遇到什麼事,揮之不去,障礙他修學。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你根本不需要把它揮去,因爲它本來就是個假相嘛!你越是要把它揮去它更嚴重,這個假相很奇怪,你越弄它,它就跟真的一樣。你要做到一件事:心常覺照,不隨妄轉。你就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這個東西。所有的相狀,它最怕你看它的真實面貌,它最怕你去追根究底,它最怕你問一句話,你從什麼地方來,它就完了。它沒有實體,它怎麼經得起你這麼問呢?所以你要改變一個念頭很簡單,你就想你從什麼地方來,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就是這樣子,哪有什麼地方來?它本來沒有的嘛!那麼這個時候你就建立一種真實的信心。所有大乘佛法的斷惡修善度衆生,所有大乘佛法的四宏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菩薩雲何發這四種誓願?因爲何其自性本自清淨,所以我敢說,煩惱無盡誓願斷,他敢這樣講,因爲煩惱都是本來沒有的。所以這個大乘信心,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那個大悲心、菩提心是這樣生起的,不是靠一時的沖動、不是的,那是要靠智慧的觀照。

  好,那麼這個假觀就是說,我們從假觀當中了解過去的相貌,從假觀當中調整自己,那麼規劃未來,這天臺宗的假觀。你念頭一動,就有相狀,這個相狀就有它過去的因,你現在怎麼面對的緣,跟它未來的結果,是這個意思。好,回到講義。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因爲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界的果報的升沈就是從這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産生了差別,所以生命是我們自己的想象力捏造出來的。你經常憶念什麼、想象什麼,它就往哪一個方向走。好,那麼這個是空假中叁觀。

  【55】看蕅益大師的總結,翻到第12面。那麼了解到我們一念心性的即道理,要怎麼辦呢?你要做一件事情,故須念佛求生淨土,方是大乘不可思議圓頓法門。我們今生可以捏造很多的相狀來幫助我們成佛,但是站在淨土宗的角度,念佛的相狀、求生淨土的相狀是特別重要。因爲你到了淨土,你在成佛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的順境的因緣,你可以具足五種神通,親近十方諸佛,你有無量的壽命來支持你修學佛法。所以在整個成佛之道當中,你如果是有志于求生淨土的,你現在要安立一個憶佛念佛的相狀。你要憶念彌陀的聲音,你要不斷地觀想阿彌陀佛是廣大的功德願力,你是罪惡生死凡夫;但是沒關系,你把整個身心世界完全投入彌陀的光明當中,憶佛念佛。你平常要經常建立這個憶佛念佛的相狀,那麼以這樣的相狀求生淨土,這樣才是整個大乘的我們講不可思議的圓成佛道最圓滿頓超直捷了當的法門,是最快的法門。所以在我們開始從外境的因緣的修學回到一念心性,把心帶回家以後,你經常就是空假中叁觀,從空觀當中告訴你自己,本來沒有這個東西,從假觀當中經常檢查你念頭的相狀,這個相狀是應該要折損還是應該要把它擴大,你要做出正確的判斷,每一個相狀你都要加以過濾。

  看第叁段的總結:夫念佛者,豈有他哉?以此緣生無性之一念,念彼無性緣生之佛名耳。所以念佛法門最安全的方式就是禅淨雙修,禅淨雙修就是先達到緣生無性,先告訴你自己,你內心當中是本來沒有五蘊身心世界的,就是依止不生滅心,安住我空法空的真如,不要安住在五蘊身心。依止一念緣生無性畢竟空的清淨心,然後在這個地方建立一個憶佛念佛的假相。先告訴你自己,你是本來無一物,然後再把佛號提起來。佛名既是無性緣生,則緣生亦仍無性。阿彌陀佛的廣大的無量光、無量壽的功德,它雖然是具足因緣的萬德莊嚴,但是它的體性也是畢竟空寂的,這一點倒很重要。我們在憶念佛陀的時候,我們要慢慢體會,能念所念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爲什麼我們衆生的苦惱的身心世界能夠即衆生心投大覺海?我們一個凡夫的心憑什麼跟阿彌陀佛能夠感應道交呢?他是萬德莊嚴,我是業障深重,憑什麼感應道交?憑的就是緣生無性。也就是說,阿彌陀佛雖然萬德莊嚴,但是阿彌陀佛萬德莊嚴也不是本來有的,那是六波羅蜜的因緣才有的,它的本性是如,是清淨;我們的業障深重也不是本來有的,那是因爲無量的生命的顛倒所累積的,也是緣生無性的。所以當我們把阿彌陀佛的因緣的萬德莊嚴的假相剝開來,我們看到如;我們同時也把我們衆生的業障深重的因緣剝開來,我們也看到了如,一如無二如。原來我們跟阿彌陀佛是…

《禅淨雙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