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講
各位聽衆!我們中國人,幾千年以來,原有的傳統道德、可以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八個字來包括一切。儒家認爲人皆可以爲堯舜。堯舜是什麼呢?堯、舜、是夏、商、周叁代以前的兩個好皇帝。堯做皇帝的時候,他住的宮室,是茅、茨土階,自奉極其儉約。可是他對于百姓呢?有一個百姓挨餓,就好像是他的罪惡;有一個百姓挨冷,他也承認是他沒有照顧得周到。他一天到晚,戰戰競競,爲著百姓在焦慮操勞,所以孔夫子稱他是個仁君。而舜呢!他也是一個仁君,更是一個大孝子。他母親去世得很早,父親娶了後妻,也是他的後母;後母生了兒子叫做象,也就是他的弟弟。不用說,父親怕後妻,而後母大半是溺愛自己生的兒子,而虐待前妻之子的。父親因爲要討好後妻,往往做了後妻虐待前妻之子的幫凶。舜帝、遇著這樣一個家庭,我們看、他的日常生活,夠多麼苦惱。但舜帝對于父母,對于弟弟,仍然親愛異常。好幾次,老夫婦要想把他弄死,幸而都被他逃了。然而他還是象憂亦憂,象喜亦喜。雖然做了大官,他回到家裏,還是照舊操勞,因此堯帝反而把皇帝的位置都傳給他了。這就是中國舊道德的來源。
儒家大學上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明德親民且置,什麼叫做至善呢?善、是人人能做到的,一談到至善,可就難了。都如、有些宗教的教義說:愛父母過于愛主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愛兒女過于愛主的,不配做我的門徒。換句話說:就是信我的教、要愛主,不要愛你的父母;信我的教,要愛主,不要愛你的兒女。因爲信仰了宗教,抛棄自己的父母和兒女,在信教的專一與誠笃上說,可算是了不起,然而、我們能稱贊他是至善嗎?
孔夫子、對于堯舜的崇拜,無以複加。但我們現在尊孔祭孔,提倡舊道德,重整舊文化。舊有的道德文化是個什麼?堯帝的仁讓,舜帝的大孝,是不是舊道德,舊文化的一角。然而、盡有人、在尊孔、祭孔的今天,很起勁的、在提倡、愛父母過于愛主的不配信教;愛兒女過于愛主的不配信教的異教。所以最近多次傳聞,山地愚民,爲著某種教徒五百元以上的臺幣,劈毀自己的祖宗牌,這是抛棄在世父母,不向父母行禮,猶嫌不足,再來清算叁代祖宗的表示。拿錢毀祖宗牌的愚民,不足責,利用臭錢、叫愚民劈毀祖宗牌的教徒,也不足責,奇怪的是因有錢可拿,不惜劈毀祖宗牌位的事實,發現于尊孔祭孔,重整舊道德,恢複舊文化的今日,不能不算是,眼前的一大怪現象,更不能不算是一個極大的諷刺與矛盾。
複次、人不應該殺人,殺人應該要受裁判而抵命的。但人以外的牛、羊、豬、馬、雞、鴨之類的生物,異教徒說是“主”製造了給他的神子神孫吃的,不妨大殺而特殺。不錯、製止殺人是善,人以外的什麼都殺,能算是至善嗎?憑你用盡方法,總不能使天下人不殺,這原是事實;但我們也可以說,憑你國法多嚴,總不能使人不殺人。我們因爲不能禁天下人不殺生是事實,但何必筆之于書,認爲是應該被殺的,這能算是至善的宗教嗎?等于法律不能禁止人不殺人,索性將法律取消,這理由還說得過去嗎?
釋迦世尊說:人皆可以成佛,一切衆生皆有佛性,基于這個原理,所以佛教教人,不但不能殺人,並且不殺一切衆生。因爲一切衆生,皆有佛性,這才是至善。家家彌陀佛,處處觀世音。家家的彌陀佛,就是各個人家自己的祖宗;處處的觀世音,就是各人堂上的生身父母。佛教教人,你能敬祖宗,孝父母,就是等于敬佛菩薩;不敬祖宗,不孝父母,你天天敬佛拜菩薩,分毫沒有用,納民于正軌,輔政治法律之所不及,唯有佛教可以夠得上稱爲至善。
孔子之徒,徒然的傳其教,而沒有能宏其道,如天子無故不殺牛,士大夫無故不殺羊,縱然有至善的大宗旨,也等于虛設,所以今日的孔教,猶衰于佛教。佛教徒雖生在, 釋迦世尊滅度近叁千年的今日,而遏製情欲,戒除殺生,不爭名利的人,還是不乏其人。然而這又是什麼緣因呢?因爲至善的大前提,固然還別有所指,即此十善中的不殺生,你能遵守著不犯,保管你得到許多好處。孔夫子雖有“修其天爵,而人爵在其中矣”的教條;但究不及 釋迦世尊,說法的善巧,所以在教徒的崇拜上,就顯到優劣的不同。所以今天講到宗要分中。
乙字下第四段、別明十善利益中,丙字下第一段、明不殺生的利益。
經上說:
“龍王!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何等爲十?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二、常于衆生起大慈心。叁、永斷一切嗔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壽命長遠。六、恒爲非人之所守護。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九無惡道怖。十、命終生天。是爲十”。
這十種離惱法當中:第一、二、叁、同是一個不殺生,而有因果的關系在內。經上的次第雖然如此,講的時候要將他顛倒過來。因爲、嗔恚是殺生的導火線,由于第叁永斷嗔恚習氣,才有第二,于諸衆生起大慈心。由于既無嗔恚,又有大慈心,所以視一切衆生,皆如自己的親屬,甚至視一切衆生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所以永斷殺害一切衆生的殘忍。由于不殺害一切衆生,所以才能有第一,于諸衆生,普施無畏。無畏者,無所畏懼,一般的說來,就是不駭怕。普施者,普遍施與。由于不殺害一切衆生,所以一切衆生,見到這位不殺者,皆踴躍歡喜,毫無畏懼。過去有趙州從谂禅師,陪同一個貴客遊山,有一只野兔子從趙州禅師前,很快的奔去。客人問禅師說:兔子爲什麼怕禅師呢?趙州禅師說:老僧殺心未斷。這話、我們盡管把他當真話看,而不是禅師的機鋒。因爲已斷殺心的人,野獸見到他,是不會駭怕,也不會反過來傷害于人的。再說:過去有一位華林禅師,搭一茅蓬,僻處在深山裏。地方官,仰慕他的修行,因而披荊斬棘的到深山去拜訪。見面之後,地方官問:禅師!怎麼連侍者都沒有一個?華林禅師答覆他說:有一兩個。地方官說:何不請出來見見呢?華林禅師用手拍拍禅床,喊道!大空!小空!有兩只猛虎自茅蓬的後面,哮吼而來。地方官駭怕得面無人色。禅師揮揮手說:去!去!這裏有客,不要唬壞了客人!各位,斷了嗔恚心的人,不但能施與衆生的無畏,自己也不怕而且能降服,殘忍成性的猛虎,更能使他訓伏如人一樣,可以呼之使來,揮之使去。
十種離惱法中的第四,一直到第十,都是不殺生所得的好報。由于不損惱衆生,所以得到第四的身體康健,不時常鬧病。由于不殺害衆生,所以得到第五的壽命長遠,並且還連帶的獲得,父母妻室兒女,比較長時間的團聚,不致中途離散。因爲殺害衆生,是叫衆生身體受苦,壽命夭折而眷屬離散的。因此,我們應該知道,是凡身體多病,或壽命短促,或眷屬離散的許多苦惱,是從那兒來的。第六、恒爲非人之所守護者。非人、就是神,所以受持五戒的人,戒經上說:有二十五個善神,恒常保護你,使你一切平安。第七、常無惡夢,寢覺快樂者,由于大慈不殺的緣故,心理上自然坦坦白白,毫無挂礙。所以獲得不做惡夢,寢時與睡醒以後,都很快樂。第八、滅除怨結,衆怨自解。怨者仇怨,結者糾纏不清。人人愛護自己的生命,誰殺害了誰,這股怨毒之氣,永遠糾纏不清。不殺生的人,因爲不殺生的緣故,所以獲得滅除怨結,而且過去已有的怨結,也將因你的不殺生,皆能永消瓦解而化爲烏有。墮落惡道,由于不善,不善無過于殺生,所以不殺生的人,沒有墮落惡道的恐怖,而得到第九,無惡道怖。既不墮落惡道,而且可以獲得生天,天上的天福,當然是快樂無比。然而惟有不殺生的人,才能獲得這果報。所以不殺生的人,可以如第十所說,命終生天。不施無畏,不起慈心,是使他人受苦惱。不斷嗔恚習氣,是使自己與他人,均感受苦惱,身常有病,壽命短促,沒有戒神爲你護持。你又常做惡夢,四周都是冤家,常常恐怕墮落惡道,不得生天,一個人如果有這許多遭遇,你看!夠多麼苦惱。然而、這都是殺生者自己殺業的招感。假如守持,不殺生,就遠離自他、這許多苦惱了。所以佛說、若離殺生,即得成就十離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