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人生要常念無常。

  

學佛要歡喜自在。

  

生活要規律潔淨。

  

工作要認真負責。

  

做人要堂堂正正。

  

待人要和藹慈憫。

  

學習要廣大聞思。

  

修行要念茲在茲。

  

參禅要萬念俱灰。

  

念佛要念念分明。

  

修法要持之以恒。

  

活動要未雨綢缪。

  

做事要有條不紊。

  

說話要清楚明白。

  

身體要放松自然。

  

動作要小心謹慎。

  

心意要專注清醒。

  

吃飯要少語念住。

  

睡覺要明想入觀。

  

遇緣要正念現前。

  

說法要無有希望。

  

領衆要沒有私心。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

  楞嚴悲華禅師2005年4月17日講于彌勒講堂

  剛才在前面,我們略舉了十點,可以叫做傻瓜式的修行方式十要。既然是傻瓜式的修行方式,也就沒什麼好商量的,與其很聰明地去做,不如傻瓜式地來做。其實,往往是傻瓜式的修行很難。

  接下去,再給大家講:瑜伽二十二要。“瑜伽二十二要”貼在大雄寶殿的那個大柱子上,已經貼了很久了。有沒有人去認真地看和記?我想,能夠把這個二十二要背下來或者印象很深刻的人不多。在論壇上也有,大家打開論壇。在禅師傳語裏面有“瑜伽二十二要”,是置頂的,大家看一下。下面講解“瑜伽二十二要”。

  什麼叫瑜珈二十二要?一個人和佛法相應,這就稱爲瑜伽,它有二十二條要點,這二十二條要點分別對修行的二十二個方面做了最凝煉的講述。我們今天來學習它、記住它,必須明白它的要點和含義。現在略作解釋。好,第一句話:

  “人生要常念無常。”人活著就要經常想到無常。一個不想到無常的人,他不會修行。什麼叫想到無常?想到眼前這一切終將消亡、一個也留不住;想到不管是什麼,他最終將逝去;想到我們這一生忙忙碌碌追求的東西也都是無常。再艱難的命運、再痛苦的果報,都是無常。你不必過于擔心什麼,它會過去的,都會過去的。幸福的時光,再美好的時光,再難得的因緣,也是無常、轉瞬即逝。所以,你要緊緊抓住,要十分地珍惜那寶貴的人生。對不對?你不要虛度它。比如說吧,我們今天能夠遇到上師來修行佛法、聽聞佛法,你要想到這是無常的,如果你當下不珍惜,機會很快就會逝去,想抓也抓不住。你能想到這個,就會感到恐怖,就會珍惜眼前。想到好的,要想到無常,想到不好的呢?也要想到無常。人生中種種境遇,不管天大的、多麼悲慘的命運,亦是無常。當果報受完的時候一切都要結束。所以,縱然你現在身陷地獄中,如果你還能有知覺的話,你也不必憂慮,因爲地獄的痛苦終將過去。你不要過度憂慮,它是無常的。所以,想到無常非常地重要。一個人如果常念無常,他就會修行,他就會真正明白爲什麼我要來學佛,他就自然而然地會讓自己精進修行。好,第二句話:

  “學佛要歡喜自在。”爲什麼這麼說?其實是告訴你學佛要有正確的動機。因爲學佛的目的是爲了去除煩惱。人生有苦是因爲有煩惱,去除煩惱當然得歡喜自在。所以,你學佛的目的和動機不要搞錯了。學佛要歡喜自在地去學。那什麼樣的情況他不會歡喜自在的去學呢?比如說,他想求一種歡喜自在,他認爲我學佛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比如說,有的人認爲我學了佛我就可以很聰明呀,請問,你聰明了幹什麼?又比如說,有的認爲學了佛就可以很清淨了,你那麼喜歡那種所謂的清淨嗎?有的說我學了佛就可以賺大錢了,你富了做什麼?這些都不是學佛正確的動機。所以說你懷著這樣的心去學佛,就不可能歡喜自在。學佛要歡喜自在,也不是說我虛僞地整天到晚笑哈哈,心裏面苦得要命,臉上卻樂。對不對?很多人經常都是這樣的,對不對?內心苦得要命,臉上卻十分燦爛。你這是幹什麼?完全沒有必要,裝出來的歡喜不是真的歡喜。學佛要懷著歡喜心去學佛,一定要歡喜。學得歡喜自在原因何在?因爲學佛的動機是對的!因爲學佛是爲了去除煩惱,煩惱漸漸輕微,當然也就越來越來越歡喜自在。

  “生活要規律潔淨。”很簡單,修行的人首先要安排好你的生活。你的生活要規律化。你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你一定要給自己抽出一段時間專門來修行或者學習。起碼,在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中,你這十分鍾、十五分鍾它是最純潔的,他是純粹用來修行的,而且要形成規律化。一定要堅持規律化,規律的修行比你一開始非常勇猛或者是非常懈怠都要來得好。打個比方,你想使你的手臂變得很有力量,就必須堅持每天到井裏去打水,對不對?每天堅持的打叁桶的水回來,過了一段時間,你的手臂就非常有力量了。反過來,你晚上鍛煉這個手臂,一個晚上打了幾十桶水,打到半夜叁更,累得躺倒在地上,請問手臂會變得很有力量嗎?不會的。你今天早上去打了二桶水,過了半年你再去打叁桶水,又過了半年,你又打好多桶水。請問,你的手臂會變得很有力量嗎?絕對沒有力量。可是你每天堅持地打這叁桶水,你不但打水的動作越來越熟練,而且你的手臂力量也越來越大,對不?所以,修行必須要生活有規律,持之以恒。把生活規律化,修行規律化、安排妥當了,而且生活還要潔淨,要純潔,要清淨,不要過那種糜爛的生活,這點很重要。生活如果能達到規律和潔淨,那這個人就能修行了。這是修行者的生活態度:規律而潔淨。那什麼樣的生活是不潔淨呢?整天到晚跑去搓麻將——,什麼樣生活不潔淨呢?過糜爛的生活,天天到晚聽靡靡之音——。怎麼樣生活不潔淨呢?有了錢就到處賭——。什麼樣生活不潔淨呢?晚上沒事幹到處跑,在城市中遊蕩、尋找刺激——。什麼樣生活不潔淨呢?偷偷摸摸的幹一些壞事,見不得陽光——這都叫生活不潔淨。總之,要有高尚的生活。生活不規律潔淨,身體會壞,神志會不清,一片混亂,一事無成。這是第叁點。

  “工作要認真負責。”這個爲什麼和修行也有關系呢?因爲修行本身也是一種承擔,也是一種工作。要全神貫注地去工作,要負起責任來,不要有頭沒尾。爲什麼?因爲修行他就是一種工作。一個會工作的人,他就會懂得生命的意義。工作本身就是一種福音。一個人哪怕他再笨,如果他能夠投入到勞動和工作當中,這個人總是有救的。因爲勞動和工作本身就有價值。在工作和勞動中,在您圓滿地完成勞動和工作當中,一切佛法的要義都顯現出來了。這點你要認真體會,一個工作做不好的人,他絕對修行是修不好的,你相信嗎?一個修行修的好的人,他承擔一項工作,他肯定是好的,肯定是非常認真負責的,這個道理是相通的。這個稱爲第四要。第五點:

  “做人要堂堂正正。”這點不容易。堂堂正正的、亮亮堂堂的、正直無私的,你要想成爲一個修行人,要想瑜珈相應,這是第一步。先做人,做個堂堂正正的人。什麼樣是堂堂正正的人?不說謊話,不拐彎抹角的去求得他自己的利益。他擔得起,他能拿得起、能放得下,他仗義,他不讒媚,他也不屈服于某種淫威,他不怕因爲自己的堂堂正正所謂得罪他人,他也不怕因爲自己的堂堂正正就使自己在別人面前看起來很傻。不!他就是堂堂正正、亮亮堂堂、非常正直的。這種人他是有信念的,他沒什麼好相信的,他只相信因果,他相信正直無私的人是得到善的回報的,他相信說只有堂堂正正的做人,那才配做個人。好,再看下面:

  “待人要和藹慈憫。”這是講如何待人。爲什麼如何待人跟修行也有關系呢?因爲修行不是自我的,一個人修行絕對不是只有他自己在修行。宇宙萬物因緣而生,人與人形成一種共業,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出一個完全與他人脫離關系的人,不可能!你躲到深山老林去也跟人有關系,你這世沒有關系來世還會見到人,不可能的,沒有獨立的人存在。待人就是講你的心地,心就是佛,你如何待人也就是如何待佛!因爲每個人他都是佛,你也是佛,可惜糊塗了、不明白了。我們平常怎麼待人的?是和藹的嗎?是充滿慈憫嗎?你會覺得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和平是多麼可貴嗎?你覺得對人態度和藹讓人生喜悅心——你覺得這不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東西嗎?你能用慈心來面對他人、把愛給別人嗎?你看到別人受苦,你懷著悲憫心去救拔他嗎?所以說你待人能不能做到和藹慈憫呢?——這個是很困難的。我們平常並不和藹慈憫的待人,當別人說的話違背自己的利益,當別人的觀點和我們不同的時候,當別人的形象、別人的言語讓我們覺得很不舒服的時候,當別人指責出我們的毛病的時候,當別人誤解我們的時候,當別人傷害我們的時候,當別人抱怨我們的時候,我們還對人和藹慈憫嗎?就不會了。但是如果你能不管遇到什麼人,都能有一顆和藹慈憫的心、平等而待,那麼你的心就會遠離種種的過患。你就會明白,一顆平常的心他就是佛的心。因爲他沒有更多自我的維護、沒有更多自我的掩飾,他不向別人表白他自己,他也無須向別人證明自己,他更不可能希…

《瑜伽修行二十二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 继续阅读 ▪ 傻瓜式修行十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