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十八章)▪P2

  ..續本文上一頁不下去。既聰明又肯踏實研究,不管做什麼都成功。聰明人往往是浮的,包括我在內,我也自認是聰明人,聰明反被聰明誤。有天才不力學,何用?等于黑暗的眼睛起不了作用。

  “多聞無智慧,亦不知實相,譬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相反的,光做學問,沒有天才智慧,永遠是個書呆子,充其量變個兩腳書櫃,頭腦裝得很多,你問哪裏都懂,到達沒有?證到沒有?沒有。等于有亮光的房間中沒有眼睛,亮光白照空房間。

  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是名人身牛。且如有慧無多聞者,況如大暗中有目而無所見,雖有智眼而不能遍知萬法,法界緣起,諸識熏習等。

  “多聞利智慧,是所說應受,無聞無智慧,是名人身牛。”這是龍樹菩薩說的,有人學問淵博,智慧敏利,聽了我說的道理,馬上了解接受了。又沒有智慧,又不肯努力研究學問,雖是人身,卻是牛的腦袋瓜。龍樹菩薩罵人罵得非常藝術。

  “且如有慧無多聞者,況如大暗中有目而無所見,雖有智眼而不能遍知萬法,法界緣起,諸識熏習等。”有人有智慧,不肯多聞,在黑暗中雖然有眼睛但是看不見,雖有智慧的眼睛,而不能遍知萬法皆從法界緣起,皆從諸識熏習而來。注意這兩個要點,萬法是從“法界緣起,諸識熏習”而來。這八個字講起理論很繁瑣的,可以引進一堆佛學的經論。

  舉例而言,在座許多人用功,今天境界好,昨天境界不好,或者昨天夜裏打坐睡不著今天拼命想睡,剛才說過,都是因爲自己理論不清楚,又不觀察研究,盲修瞎練,不要被龍樹菩薩罵我們是人身牛,那就慘了!各種事物變化的道理何在?法界緣起,有個原因來的的,爲什麼這一堂好那一堂不好?要觀察緣起。

  譬如好多同學前幾天非常用功,我說當心白坐,這兩天會生病,爲什麼?空氣中的濕度太大,平常六十二、叁度最舒服,前幾天梅雨季濕度達到八十四度,不得了,像我房間擺一部除濕機,晝夜除濕,水一桶一桶倒。外在環境濕度大,而你的飲食又吃得好,粽子什麼的……毒品裝一肚子,外面濕氣一進來,再加上生活上許多事不注意,不病倒才怪呢!如果不病倒,那才叫佛法無靈,病倒是應該。你想,在這種情況下,做功夫的人,空氣要注意,飲食要注意,沒有哪一點不是法界緣起。當這許多因緣極不合適時,你怎樣去調整它,去解脫這個環境?結果我的話蠻靈,其實是佛法有靈,不是這個鼻子塞了、那個頭痛,再不然感冒,在家裏大病一場。很多原因不注意嘛!佛法不離世間法,這就是法界緣起,一切都是緣生的。

  所以這兩天同學送來很多粽子,同學好意要老師吃,我說對不起,一口也不要,我受不了,如果吃了,算不定接著第二個緣就要吃藥,都是吃,但是何苦多麻煩受罪呢!這些是什麼道理呢?法界緣起。有些看到好吃的不吃,叫他好好保養,多穿衣服,他說不要緊,還覺得熱。第二天找老師拿藥,叫你圍一下你不圍,你看我老頭子包的好好的。這叫菩薩畏因,一切事情因一動就害怕;凡夫畏果,我們是人身牛,果不來不知道害怕。人身牛不是我講的,是龍樹菩薩說的。

  許多人不曉得我們修行,主要是要把心意識熏習的習氣、生活的習氣整個叁百六十度地轉彎,轉彎還是要大轉彎,才能把自己改過來。我們人的習氣大得很,不光是這一生習慣,有許多習慣是前生帶來的。經常看一個剛生下的男孩有女孩味道、女孩有男孩的味道,也是前生習氣帶來的,這個習氣有叁世因果。學佛、修養做功夫要轉這些東西。這八個字我們這樣講比較明白一點。我不是佛學家,也沒得學問,喜歡講土話。照佛學家、學問家就不是這樣講,這麼講要打手心的,“法界緣起”,引經據典,學問是學問,同我不相幹。那麼,現在把學問的理論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後體會,也許會比較清楚。

  所以,要遍知法界萬法緣起,是諸識熏習等等道理,要確實去了解,不要犯大毛病,學問是學問,行爲是行爲,對佛學所懂的道理與身心修養配不起來,那學問等于白費,做個學者,教教書、講講理論還可以,我們不希望做成這樣,學問要能夠用的。

  諸佛遍送醒眼樂

  如處大暗之中,一無所見。是以實相遍一切法,一切法即實相,未曾有一法而出于法性,若不遍知一切法,則何由深達實相,故雲亦不知實相。

  一肚子學問有什麼用?等于在黑暗的房間,什麼都看不見。

  這就是學佛。大家喜歡講明心見性,假使我們問,學佛修證、悟了道的、明心見性的人如何呢?能夠遍知一切法。你說我只是明心,其他不知道,那你拿經典來對對看,算不算明心?可以說一點明心悟道、一點空性都不是,那都是意識所造的境界。真的有所悟,要遍知一切法。不能遍知一切法,“何由深達實相”?哪裏能說是悟道?這是這個,那是那個,什麼這個、那個?這就是實相,實相就是智慧之體,你見不到。“故雲亦不知實相”,所以說,也不知道實相爲何。實相即般若的實相,拿現代話說,就是智慧的體、形而上的道,也就是我們拼命想修道的“道”,那個東西叫實相。實相是佛學名詞,實相無相。

  多聞無智慧者,況如大明中有燈而無目,雖有多聞記持名相,而無自證真智,圓解不發,唯墮無明。大信不成,空成邪見。

  他說學問好,沒有真智慧,這其中有層次的。多聞是知識,包括佛學的經典;智慧不是知識。等于講儒家時我提一個口號:學問不是知識。書讀得好、文章寫得好只是學識高;學問是做人做事的真修養。換言之,引用到佛學也是一樣,多聞是知識;智慧是道,天生自然的境界。

  多聞沒有智慧,等于光明中有燈沒有眼睛。學識淵博,“記持名相”,一問佛學名詞行得很,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八識:前五識加第六意識、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答得都很對,但記持的只是名相。“而無自證真智”,自己沒有證到那個境界,真智慧沒有來。剛才講悟了道能遍知一切法,爲什麼你不能遍知一切法呢?因爲沒有自證的真智,所以“圓解不發”,圓融無礙的見解發不起來。因此,懂唯識不懂般若、中觀;懂了中觀又不懂唯識,懂了佛學又不懂世間的學問,懂了世間的學問又不懂佛學,不能圓融貫通。什麼原因呢?因爲你沒有“自證真智”。本篇開始即言叁量四分,“自證分”要自己證到,由自證真智慧,後圓通見解才能發起。“圓解不發”,因此“唯墮無明”,墮在愚癡當中。

  “大信不成,空成邪見。”對一切信仰亂信、迷信。廣義地解釋,迷信爲何?譬如算命的問我有沒有算命這個道理?沒有,一切唯心,命由人轉。如果命斷定你會發財,躺在床上睡個叁年五年,看你發不發財?可見還是要人爲地努力。然而有些人不相信算命,斥爲迷信,我說你胡扯,算命看相在中國也有叁千年的曆史,據我所知,中國曆史上的名人,第一流的頭腦、第一流學問的人都還喜歡這一套,包括皇帝,你以爲他笨啊!他接觸的人也多得很,爲什麼還信這一套,去做專門研究?而且迷進去都是第一流的頭腦,還不是差的。可見得算命即使是騙術,騙也有學問,你既然不懂,隨便說迷信,你才迷信呢!不懂亂下批評、不知道而只相信自己的意志就是迷信。如果研究了再批評,那不是迷信,是正信。學佛還不只是正信,要大信,要自己證到才不是迷信。大信硬要自己求證過。

  所以,他說這般人學佛沒有自證智,全是宗教情緒上的信仰,不是智慧上的大信,因此,大信不成,所有見解都成邪見。

  如大明中雖有日月燈光,無眼何由睹見。雖聞如來寶藏,一生傳唱,聽受無疲,己眼不開,但數他寶,智眼不發,焉辯教宗。

  沒有真正選擇佛法的眼睛,何由修成?

  

  

《宗鏡錄略講上冊 (第十八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