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降伏其心 叁 學佛關鍵是能起用

  學佛關鍵是能起用

  問:在修行的過程中怎麼區別是否著魔呢?

  師:說句很實在的話,每個人都認爲自己的觀點最正確、最到位!所謂的“走偏差”了,自己根本不知道!別人說給他,他也根本不相信。好在都信佛祖,學佛的人都知道佛門裏有叁寶——佛、法、僧。可是有些學佛的信叁寶,有的信兩寶,也有的只信一寶。

  譬如說有的人就信佛祖,不相信法、也不相信僧;有的人就信僧,只相信一位出家師父;有的人相信幾千年流傳的一個法,很少有人對叁寶都虔信。

  我們可以問一問自己是否對叁寶深信不疑?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對“叁寶”有一個不信,你在修行的途中肯定會出現偏差,進入不到核心,更不用說對佛法持有正知正見了。

  這次離開東華寺本打算出去一個星期的時間,結果被一些外境牽纏,半個月才回來!這次出去印象最深的是:好多學佛的人悲觀厭世,對待家庭、對待生活、對待工作都不是健康正常的心態,都是很偏激,而且都不願意做人了!

  試問,你連“人”都不願意做了,紅塵裏的事情都不願意去盡職盡責,怎麼還要學佛呢?紅塵比起學佛修道來講是最簡單的,你連最簡單的都不願做了,難道還能把最難的做好嗎?

  一個事物(佛法、宗教)能夠流傳數千年,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否則的話早就被淘汰掉了。你認爲它沒有用,那只能說是對你而言是這樣,也許對另外一個人它卻是最有用的。我曾經作過一個比喻:四川人、湖南人每頓飯都離不開辣椒,上海人和廣東人可能就不理解:辣椒那麼辣,有什麼好吃的呢?!而上海人,廣東人愛吃甜的,四川人和湖南人可能也會不理解。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只是一種存在,我們沒有必要去過多地評價它。你評價了它,就付與了它一種概念,就給它塗上了一層自己的色彩。你們可以問一問自己,每天頭腦裏是不是都是“是與非、對與錯”,人我是非的東西?不想這些,又能想些什麼呢?

  身心的力量,你不讓它朝這個方向去,它必然會向另一個方向去。爲什麼修道修不進去呢?或者說爲什麼想用功用不上呢?就因爲每天都被六根轉走了!如果能夠做到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聞到的都不去理睬它,身心這股力量肯定會被抓住,到另外一個方向被利用!

  有許多人要體力沒體力,要毅力沒毅力,要膽量沒膽量,渾身一點力量都沒有!他的力量都到哪裏去了?整個都被胡思亂想消耗掉了!一個人的六根,哪怕有少許的關閉,你靜坐一個時辰——2個小時,馬上就又“充足了電”,體力恢複如初了!

  我每次出去一次,都後悔一次,都決定以後再也不出去了!可是過幾個月以後,還是被外邊的力量給拉走了。本身我講的也不一定是正知正見,只是自己學佛的感悟,代表不了佛陀的認識。

  佛法不是講出來的,是靠一點一點做出來的。從嘴巴裏講出來,力量就都從嘴巴裏消耗掉了,所以能講話的人肯定幹起活來沒力氣。能吵架的人肯定不能打架、能打架的人肯定不能吵架!如果你每天把力量都消耗在觀察別人的對與錯上,你肯定沒有力量用來修行。

  你們是否觀察過身邊的朋友?那些愛打麻將的人,打起麻將來一夜都不累!可是你要讓他去幹活,一點勁兒都沒有。你要是讓我們出家人去打麻將,肯定會沒有勁兒,可是讓出家人去打坐、念經,又會有另外一番感受!

  問:晚上睡不著覺是什麼原因?

  師:如果沒有外界幹擾的因素,那就跟修行的階段有關。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體內的力量是來回循環的。當力量到了上邊(頭部)的時候,就睡眠很少,甚至睡不著覺。當力量降到下邊的時候,就會昏沈,特別能睡覺,用功用得好的,也會感到很清淨。

  我們修行人,不在于你修多少,而在于你修的是否正確、是否到位。看外面的修行人,修漢傳佛教的不外乎念念佛、打打坐;修密宗的不外乎觀想、持咒,總之都是在修加行,都是些最基礎的。當我們把精力都放在這些最基礎的方面,就不可能進入核心。

  可是沒有辦法!誰也不知道何爲核心,舉國上下,所有的人都是這麼搞,偶爾有一、兩個人不這樣搞,大家都會說這一、兩個人是邪知邪見!都知道是“以心入道”、“以心悟道”,可目前偏偏都流行于這些形式上的東西!

  我可以告訴大家,你如果是修禅的,你必須要讀《圓覺經》、《金剛經》、《楞嚴經》;你如果是修淨土的,淨土五經一論你必須要讀,尤其是《觀無量壽經》;如果你是修密的,《菩提道次第廣論》、《菩提道次第略論》、《現觀莊嚴論》,都必須要讀!

  既然是個人,又生在娑婆世界,你對娑婆世界的事物不能夠接受,你怎麼能生存下去?即使你能生存下去,也會活得非常累!因爲你和它同處在一個世界。你如果在這裏不能解脫,阿彌陀佛把你接到極樂世界去,你也會這也看不慣、那也看不慣,還是個大煩惱人!

  問:請問師父,我們要修完“四禅八定”,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師:修行很難用時間來恒量。古人修行,快的有叁天的、慢的有叁年的,再長要叁生叁世的時間。有更利根器者就在當下!修行怎麼能用時間來定呢?法是沒有一定的,最高的法是不定法,也即“法無定法,定法不是法”。

  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做事、學習,有的人一看就會,有的人怎麼學也學不會。聽說有的人一個禮拜就能背會《楞嚴咒》,我做不到,但我相信有這種根性的人。還有的人能夠背會《楞嚴經》,還有的會背《金剛經》,有的會背《地藏經》。

  據說美國萬佛城宣化上人的出家弟子都要會背《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90年我原本打算想去萬佛城,一聽說要背會這叁部經,就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爲我做不到。

  修行人一定要學會把事情拿到心上去慢慢體會,不要一遇到事情就躲,事情過後就放到一邊。如果是見人就躲、逢事就避,怎麼修行呢?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連自利都達不到,又怎麼能利他呢?

  說是“開智慧”,如果你的眼根、耳根不能開,不能閉,別說開智慧,你連小聰明都達不到!根器固然重要,可是在座的人,包括我在內,有誰是大根器呢?佛是大根器的,都知道佛是早已成佛了再來的。我們現在只有好好修行,累積資糧,以便提升自己的根器。

  眼前的事物,只不過是一種暫時的存在、是現象,有生就有滅。實際上你想留也留不住,想推也推不開。

  學佛之人不在你學得很多,而在你會用,一旦學會用,就不會被物所轉。哪怕有一點、一次你會用了,就會有第二次、第叁次出現。人的力量太渺小了,太微弱了!對于環境你超越不了,說明環境的力量你使用不上。我們每個人“自身”這一點點都做不好,對于外面大的因緣、大的環境,你更沒辦法把握得住!

  你認爲自己成長了,很能幹了,跟外面一交手,別人看你僅僅是個皮毛,還是個門外漢!不以佛經對照,不依止善知識,很難知道自己的對與錯。如果你認爲自己開悟了,也還是要用佛經來鑒別自己是否真的開悟了。

  每次出去都會遇到這一類型的人:譬如這次在北京,佛教雜志社的一位編輯說看了我的書,覺得我的觀點不對,和佛說的不一樣,我說,佛說的是佛的思想,我說的是我學佛以後的感悟。

  每一尊佛、每一尊菩薩、每一位祖師,他們的思想都不一樣。如果都一樣,就不會有佛教、有叁藏十二部經典了。

  每個人的根器不一樣,業力不一樣,過去的經曆不一樣,對某一件事物的認識和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譬如說大家讀完同一段佛經,每個人的認識和感受不可能一樣,因爲每個人的經曆、業力和根器不一樣!花園裏的花,大街上的人是否都是一樣的?學佛後的思想不一樣,很正常,它只是一種存在,沒有什麼對與錯?

  魔王還有魔子、魔孫呢,不要以爲魔王幹的事情就都是壞事情,魔王也有幹好事的時候,他只是行爲偏激,表現不一樣而已。

  一個真修行的人不趨佛、也不避魔,才是正確的。也就是說不被佛轉,不被魔迷,把握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思想。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