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說眼睛看多了,也是一種內在力量的外漏。你可以通過閉關的形式把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切斷掉,但是你沒有辦法把意根切斷掉。也就是說你的念頭、散亂心無法斷掉。等你走出山洞,前五根會變本加厲地活動(散亂),把你在山洞裏得到的一點“功夫”全部給消耗掉。不能降伏意根,你這堂功課算是白做了!所以說你必須一上來就把意根降伏住。
你看“獅子”肚子裏面那個小和尚,這兩天又在浮動了。身體裏面這股氣一點也沒有沈下去、太躁動了。我晚上去看他的時候,他一直在唉聲歎氣、長籲短歎。最初來的時候,他的心態非常平穩,跟他說話他都懶得回答,因爲他的氣沈下去了,說話會感到很累,而現在他的氣憋在胸腔一帶,往上沖,他不說話、不歎氣,不舒服。因爲歎氣可以把胸部的氣呼出去,所以會感到舒服些。
如果他會對治的話,第一就是通過活動,第二就是通過呼氣,就把胸部的氣給呼出去了。實際上你往外呼氣,呼得越厲害,當吸氣的時候,就會往下沈得越深。你裏面的力量不排出來,外面的力量也進不去。
偉傑來了沒有?你記不記得你說過這個小和尚“能閉(關)一個月就不錯了”?本來人家是要閉叁年,甚至更久的,像他這種心態我們要給他打打氣啊,你總覺得他閉一個月就不錯了。像他這個年齡,正是沖勁十足的時候。不論男女,你一過了叁十歲,這股沖勁就沒有了。人就是在二十來歲這個年齡段沖勁是最大的。回憶起我在二十歲以前,根本就不知道累、不知道疲勞,那個勁啊,根本就用不完!一過了叁十歲以後,就感覺到會累了、會疲勞了。
過去很多修行人都是從小修,一鼓作氣把功夫沖上來以後,就可以告一段落。但也有許多有根器的人,五、六十歲出家,也一樣修行成就。小孩子跟成人的區別是:小孩子的心態波動大,上去得快,也容易下來;中老年人呢,他上得慢,一旦上去就不會下來,因爲心態比較穩定
問:師父,如果有人在境界中知道從哪裏來,以後到哪裏去,以後該怎麼走?
師:如果你真的是實實在在證到了這個境界,你足以達到“無師智”了,你足以知道前面的路怎麼走下去,你的情況足以說明你這個境界不是你修行來的,其實是你幻想來的,渴望、想象來的。(答:我沒想象、也沒心思。)
如果你這種情況再出現,就讓“門”一直打開,你就順著門出去。慢慢捕捉你是怎麼找到門的、門又是怎麼慢慢開的?既然門能夠慢慢開,既然你說門曾經好似開過,那麼你就從門縫裏學著進進出出。
對于這種情況我借用曹山禅師的一句話:他的徒弟有一次問他:“師傅,碰到了屋頂怎麼辦
”曹山禅師是過來人,經曆過這個境界,他徒弟是已經達到了這個境界還沒經曆過。師傅一聽馬上回答他:“沖出去!”徒弟一聽立刻就明白了。就像你剛才講的情況,如果你真的達到了這個境界,我一說“從門縫裏走出去”,你馬上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從門縫裏走出去!(居士答:……)
不,你這不是我剛才所講的境界,你這是屬于《楞嚴經》裏所講的五十種陰魔中的“受陰”。你如果讀過《楞嚴經》,你就知道是怎麼一種情況了。這也是一種妄想,也是一個過程。“妄想”它也是一種力量,如果沒有一點點力量,你是妄想不起來的。會不會妨礙修道呢?你執著它就妨礙;你不執著它就不妨礙。(居士:……)都是妄想!
我如果說你是觀音菩薩,你是一種什麼感受?(居士:……),你就直接回答我這個問題!如果我說你是小鳥投胎再來,你又是一種什麼感受?(答:說什麼都可以,我不在乎。)在座的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這種心態。如果我說你們在座的都是羅漢再來,你們心裏都是美滋滋的,如果我說你們前世是牛、是馬投胎來做人的,你馬上會說:不是吧?我怎麼會是牛馬轉世呢?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這一世能夠聞到佛法並能夠修學佛法,說明我們過去世中早就聞到過,所以這一世我們還能夠堅持不懈地修學佛法。說明我們過去修煉過,也做過人。
……
如果你們感覺到身體累,在睡覺前靜坐半個小時。打坐昏沈,就是下面這股力量,也就是元氣,沒有上來供應給頭腦,所以頭腦缺氧,就會昏沈。什麼時候你能夠通過靜坐、靜坐……,下面這股力量能夠上來供應給頭腦使用,頭腦就會清醒,但是這個時候你會感覺到雜念特別多。等到這個階段結束了(雜念減少了),你又會感覺到要昏沈。就這樣上去下來,要反複好多次。等到裏面的力量足了,就不存在“上去下來”,你一坐,身體裏面就像是一個通道一樣,亮堂堂的。裏面每一個念頭産生,馬上看得見。
何爲“看得見”?就像一談到我們的父母親,頭腦裏面馬上會出現父母親的形象。就是這樣看到了,而且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等你修到一定程度,內心産生一個念頭,猶如看到母親的形象一樣,看得清清楚楚。
看到自己母親,不是眼睛看,勉強用佛門裏的話說是“眼根”看到了,或者說是“心眼”看到了。當你心光出現以後,就是這樣,內在一個念頭出現馬上看到。到了這個時候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聰明,大智慧還談不上。真正聰明的人自己的起心動念能夠看得清、能夠把握住。我們現在的起心動念看不清,也把握不住,所以連小聰明都達不到,只能是個糊塗蟲!
《降伏其心 二 體內能量喚醒後有什麼表現》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