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紮西持林冬日劄記▪P3

  ..續本文上一頁又貴重的氣度皆來自于達森堪布的熏陶教導。我無法想象,如果沒有達森堪布,這些年輕人會長成什麼樣。

   爐膛裏的樹枝燒得噼啪作響,愈發襯出外面世界的寂靜。雪花紛紛揚揚無聲飄落。紮西持林的冬天本很少見到來訪的漢族居士,嚴寒是個不小的考驗。今年這裏不僅來了漢族客人,而且他們修行起來比一般藏族人更精進、熱情。有兩位虔誠的漢族居士發願在農曆新年第一天,用磕大頭的方式向諸佛菩薩行法供養。他們的誠心一定感動了天人,到這一天,天界的鮮花撒下來了,落到人間化成漫山遍野晶瑩的雪花。一片白茫茫中,我看見兩個磕大頭的身影,一前一後繞山而行,我的眼淚湧上來。論精進,我差他們太遠。

   說起做人的慷慨寬厚,很多弟子的表現也讓我自歎弗如。有一位弟子出生在貧窮的農村家庭,六歲上母親就去世了。父親怕孩子們受委屈,沒有再娶,含辛茹苦獨力撫養幾個兒女。這位弟子是家裏的老幺,母親過早離世使他的內心比一般人更加憂傷和不安。少人疼愛的他就那麼在孤獨中慢慢長大,嘗盡生活的艱辛和人情的冷暖。我剛認識他時,他叁十幾歲。憑第一印象,我以爲他是享受蔭下之福,從來一帆風順,再也想不到一個從小失落母愛、經曆如此坎坷的人會那樣豁達厚道,待人一團歡喜熱情。有一次他不慎把手包遺失在外面,包裏有幾萬元現金、剛辦下來的美國簽證和一些重要證件。第二天有人在路邊撿到他的手包,現金沒有了,其它物品還在。這位好心人便按包裏名片上的電話找到他的朋友,而後找到他。他喜出望外,非贈送人家幾萬元不能表達他的謝意。後來跟我提起這件事,他說撿到別人遺失的物品,即使不起貪心想據爲己有,一般人也不會費那個精神幾經輾轉尋找失主。事不關己,置之不理,也是無可厚非的,所以當那位好心人找到他時,他特別感動。他也很感激第一個撿到包的人,雖然那人把錢拿走了,但證件等絲毫未動,說明他並不想存心害人。這位弟子就是這樣,無論什麼情況下都在念別人的好。也許從小沒有得到過多少關愛,人家一點點好意他就珍惜、感激,念念不忘。很多人喜歡放大別人的缺點、過失,總覺得自己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也有一些人,就像這位居士,善于放大別人的優點、恩德,仿佛他一輩子活在蜜罐裏,甜美得連自己都感覺受之有愧,總想把幸福分出去。去年四川地震,他悄悄捐了很多錢,若不是我問,恐怕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會知道他的善舉。

   我相信我身邊的很多喇嘛、居士、弟子都是佛菩薩的化身。他們慈悲地示現人間,來幫助我完成我的修行和心願。

   (四)母親

   我十四歲離家求學,從此沒有與家人生活在一起。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妹四人拉扯大。1995年,她和我的姐姐,以及姐姐的兩個女兒在五明佛學院剃度出家。雖然同在學院,我們見面的機會卻少之又少。學院紀律嚴明,僧尼分住不同區域,不得互相串門走動。有事大家都到公共區域來說。後來安裝了電話,一般事情在電話裏就能說清楚,更沒有必要見面。母親性情沈靜,少言寡語,向來不喜歡到處走動。有時間她倒更願意坐在家裏念經咒。姐姐和外甥女們平時忙于聽法、做功課,除非我這邊有東西交給她們,需要她們跑一趟公共區域來取,否則她們不會輕易給我打電話,就是見我,也是和學院其他人一樣偶爾在經堂等處見一面。盡管如此,我們一家人的感情還是很深。藏族人在某些方面熱烈奔放,家庭成員之間在感情的表達上卻非常含蓄。雖然彼此在心裏信任、支持,言語上卻不會有多少表示。阖家團圓從來不是我們心目中幸福的體現。我們最大的幸福是解脫。所以只要一家人都走在通向解脫的路上就滿足了。

   母親患有嚴重的關節炎,一到冬天爲寒冷潮濕所迫幾乎無法走路。在條件比較艱苦的學院,她生活上的不便可想而知。雖然我常勸她去漢地過冬,她卻執拗著不肯離開學院。在高原上生活了一輩子,她喜歡、習慣這裏稀薄冰涼的空氣、遼闊澄清的藍天和簡單的人際關系。她非常講究禮數,在意其他人的感受,總要把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照顧到了才安心。這種脾氣到了人多嘴雜、個人空間狹小的地方,的確是很受累。所以如果她冬天堅持留在冰天雪地的藏地,我也不會勉強她改變主意。今年,我把母親、姐姐等人接到紮西持林,這使我們一家有了難得的一次團聚。晴暖的日子裏,我們會在附近的溫泉邊生火煮茶,一邊享受陽光一邊聊天,談起以前家裏的各種事情和故去或健在的親朋好友。這種時候,我好像又回到童年。那時我們總是搬家,有時住山上,有時住容擦河邊。無論走到哪裏,我都不斷在製造麻煩。前幾天在紮西持林養老院講課時,坐在下面聽法的人,但凡是措阿鄉來的、且和我年齡相差不大的,一問之下,沒有一個當年沒吃過我的拳頭或讓我吃過拳頭的。即便是那些年紀比我大許多,我這個頑童根本招惹不上也招惹不起的人,也大多數被我惡作劇耍弄過。我從小是闖禍專家,母親爲此生了不少氣。她最慣常做的就是等我回家,一把揪住我的耳朵打屁股。我一邊求饒,一邊虛張聲勢地嚎叫,七扭八扭就掙脫了母親,一溜煙跑掉了。家裏四個孩子中,我是最不讓人省心的。母親很少帶我出去串門,因爲怕我調皮闖禍丟她的臉。如果親戚們來家裏做客,母親總要在招呼客人的同時留一只眼睛在我身上,生怕一下沒看牢,我又做出什麼令她難堪的事。

   想來當年母親真是被我折騰得夠嗆!我後來常年在外求學,不再像小時候成天給她添堵,卻讓她流了不知多少思念和牽挂的眼淚。母親不善言談,她所有的情感都包括在她碧清的大眼睛和羞澀的笑容裏。直到現在,她一笑起來還像小姑娘似的羞怯。一雙妙目卻是渾濁多了。貧窮、勞累、家庭、兒女,讓曾經美麗輕靈的少女變成如今老態龍鍾的模樣。人到暮年,很脆弱也很關鍵,因爲這時距離來世那樣近。牛羊生下來幾天就能自己走路,獨立生活;而人不同,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十幾年裏全靠父母養育。等我們有能力在生活中獨當一面的時候,父母親大都垂垂老矣,有的竟自撒手而去。我感激母親,不僅因爲她給了我生命,撫養我長大,而且她平安地活到現在,使我這個做兒子的有機會照顧她晚年的生活,讓她衣食無憂,安心修行。母親出家後,我很高興,我想:她以後可以享用別人供養給我的東西了。

   很多人卻沒有我這樣幸運。曾有一位年輕的喇嘛與道友相約一起去印度學習佛法。兩人手頭所有錢財加起來不足一千元,于是他們決定走到印度去。臨行前,這位喇嘛的母親病倒了,他只好留在家鄉等母親康複後再出發。沒想到這一等就是十四年。十四年後,患病的母親去世,他才踏上去印度金剛座的朝聖之旅。在菩提迦耶佛陀成道的大菩提樹下,他完成了十萬個大禮拜。在他衆多的祈願中,有一個是請求佛菩薩保佑他在家鄉的八十四歲的老父親在他離家到印度學習的叁年裏,平安健康,好好活著看到他回家。“在這古老而神聖的地方,我的心卻時常惆怅;只因爹娘不在身旁,回吧回吧回家鄉。”

   從另一個角度說,他又是幸運的,讓我非常羨慕。藏地很多人都發願有生之年能到印度金剛座去朝拜,但最終完成心願的卻不多。像他這樣不僅親眼見到金剛座、親手觸摸菩提樹,而且還在曾經爲佛陀遮蔭蔽日的同一片樹蔭下圓滿完成十萬大禮拜的人,是真正有大福報的人!他已去世的母親、尚在世的父親、揮淚爲他送行的全村人,以及所有隨喜他、幫助過他的人,都將因他的善行而獲得利益。

   作爲一個比較開明的佛教徒,我並不排斥其它的價值觀和信仰體系,如果條件允許,我願意增加對它們的了解,但我四十幾年的人生經曆和發生在我周圍的人身上的故事,都讓我確信:普天之下惟有釋迦牟尼佛宣講的妙法能帶給人們今生的安樂和來世的解脫。

   釋迦牟尼佛的生母摩耶夫人死後轉生到忉利天。那裏仙山雲海,極盡美好,人壽長久,受用豐足。世間孝子能想象到、希望父母享用的一切,那裏無不具足。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卻特意升到忉利天,爲母親和那裏的天人演說解脫輪回的法門,因爲天界再好終不離輪回,輪回即無明,無明便有痛苦;讓母親從此擺脫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幫助她解脫輪回,這也是報答母恩最好的方式。

   有人認爲釋迦牟尼佛是從一介凡夫通過修行而最終徹底覺悟的;也有些人認爲他其實早已成佛,只是待到機緣成熟,在公元前6世紀降生人間,爲衆生示現如何通過系統而有效的修行獲得覺悟,並幫助其他衆生走向解脫。我們持第二種觀點,認爲佛陀的一生就是爲了啓發我們、供我們學習、模仿而進行的演示。盡管我們還沒有像佛陀那樣徹底覺悟,但仍然可以幫助父母、家人了解解脫之道,盡己所能爲他們的修行創造助緣。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對于大乘修行人,無論善緣惡緣,到眼跟前都是同證菩提的緣!

  

   二零零九年初,希阿榮博上師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紮西持林。此間上師除爲信衆們傳講佛法,還隨感寫下了《信心》、《無盡藏》、《人人是我師》和《母親》四篇劄記。不久前在讀到這四篇劄記後,我們無不被這些文字所感動,而文中對發生在上師身邊一些人和事的講述,更可以成爲每一個尋求解脫的人的一面鏡子,我們完全可以用他們的善心與善舉來對照修正自己的發心和行爲。鑒于此,我們向上師祈請,希望將這四篇劄記錄製音頻並製作成視頻,以讓更多的人能得遇上師賜予的法雨,這也是四篇劄記現在才與大家見面的原因。

   現在音頻與視頻的製作工作即將完成,不久也會通過網站與大家見面,敬請關注。

   菩提洲網站

  

《紮西持林冬日劄記》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新年教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