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類編(淨土第十二)▪P10

  ..續本文上一頁有雲:彌陀成佛,于今十劫。劫爲數位之名,其演算法即人壽十歲起,經百年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爲止;再經百年減一歲,減至十歲爲止。此一增減爲之一劫。觀音勢至二尊,俱後于彌陀而證果。倘問二尊于極樂補佛,經有之,則先觀音而後勢至也。

  問: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能知西方淨土爲彌陀勸贊往生之處?(詹金枝)

  答:佛有無量神通,其天眼通,即能徹見徹知也。

  問:阿彌陀經雲:“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何意?又有迦陵頻伽共命之鳥等類,是同指在此世界,或專指在西方?(詹金枝)

  答:“實”爲實有其事。“名”者僅有其名,惡道者畜生餓鬼地獄也,此言西方不但無此事實,即此虛名,並亦無之。下段之問乃指西方,按本經自無有衆苦,但受諸樂句起,至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句止,皆是說西方也。

  問:無量壽經下,佛告阿難,其有衆生,生彼國土……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如此說來吾人生西後之成就尚有鈍利之別?(胡正臨)

  答:如無鈍利,蓮花何分九品,淨土何分四相?只言多有一生補處,何不言皆是一生補處也。

  問:又同經下:阿難于睹極樂世界之莊嚴後,佛詢阿難……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複見否?對曰:已見。極樂世界胎生人民是否說非蓮花化生者?若不,則與娑婆之胎生衆生有何不同?(胡正臨)

  答:彼土既無女相,焉有胚胎,此不過言其鈍根無智,昏悶如處胎耳。細觀經文下段,已自闡明,祈詳研之。

  問:臨終念佛若不能定心時,是否說往生無望?(胡正臨)

  答:臨終刹那,最爲吃緊,經雲:心不顛倒,即得生;不能定心,但能不失正念,亦有往生之望。

  問:散心念佛(行住坐臥)告一段落時,均須念回向文否?(胡正臨)

  答:尚是回向爲佳,以其願力時時得加強也。

  問:謹讀印老嘉言錄中開示:“青年人宜先著實念佛功夫,待其業消智明,障盡福崇時,再行發揮,自可闡明佛意,宣傳宇宙……”以宿業深重,世俗纏縛,青年人念佛時妄念時起時伏,降伏妄想,如之何可也?(傅愚之)

  答:此系時間久暫問題,功夫到時,妄念自消。不必躁求,只用心口耳叁輪循轉之法,按時而念,不斷不懈,自得水到渠成之效。

  問:記得數月前夢遊街道遇一年可五十左右之婦人,見吾便拜,致吾立時頭痛,眩眩欲倒,知爲魔,遂念佛數聲,彼魔立即倒地,在地上作旋轉狀。又見魔子孫四五人同時亦倒在地上同樣翻來覆去,而吾念佛聲一停,彼魔等遂即起立,吾亦遂醒。不知如何請示!(林成)

  答:衆生輪回六道,多造惡業,六道之內,多有怨家。心邪時惡業牽引,則感召其來;心正時,光明豁露,則能驅之遠避。念佛時心即是佛,怨魔豈能相近。

  問:生淨土者神智洞達,若彼此互見前作惡業,豈不太難爲情?(楊德榮)

  答:神智洞達,則情識已空,且問“太難爲情”從何處起?

  問:叁昧者定也,依此解釋,無論禅定與念佛,其叁昧一也。但禅修在性,念佛著相,其叁昧顯境異同?念佛叁昧須否經過“色”“無色”界?抑或直顯西天淨土?(羅德彰)

  答:若雲著相,念如是,參亦如是:若雲在性,參如是,念亦如是。叁昧有深淺,是其異處,深淺在功夫,不論禅淨也。念佛橫超法門,不需經過天界。

  問:彌陀經,六方佛出來證明欲使衆生生信,不知出現時,在六方耶,抑或現在娑婆虛空,出廣長舌相證明乎?(郭金針)

  答:經中固已明言,各于其國雲雲。其國即指諸佛各個國也,此雖不來娑婆,而有通者,及佛加被者,皆能得見得聞;例以觀經韋提希之睹極樂,可推而知也。

  問:西方極樂世界,是諸衆鳥說法,使人聽了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但生西了後,蓮花化生,還要念叁寶名嗎?(洪環)

  答:此爲諸惑未斷,帶業往生者而言,是等之人,帶惑即起妄念,必時常聞法,方能心與叁寶契合,離垢顯真耳。若不離垢,何能證得補處之果乎?

  問:學淨土宗早晚二課應誦何經?或只念佛就好?但覺太簡單。(王阿金)

  答:淨業功課,阿彌陀經,往生咒,六字洪名,此其法中之一。若喜繁時,可按臺中蓮社所訂之課誦本去做。再嫌簡單可依通常之朝暮二課做。話雖如此,其實精在專一,不貴多也。

  問:六道衆生在生所造之業,是否已于地獄中償還清楚,始能往生,有否帶業往生情事?(胡正臨)

  答:帶業往生,乃爲修持淨業者,所得之成就專辭,亦是發願往西者之獨得結果。並非不修而可自致者!明乎此,六道衆生,不問其升墮如何,一段之業,償清與否,皆與往生之事,絲毫無分。

  問:樹刊二五、六期合刊本內融熙大德所撰淨土要義,略謂除西方淨土外,尚有兜率淨土,琉璃淨土,香積,妙喜世界等淨土,請問大德,既有如斯多之淨土,其與西方淨土有何不同?吾人爲何念佛只求西方。而不求生其他淨土,難道其他淨土不易去麼?(胡正臨)

  答:淨土豈止融師所舉之數耶?極樂淨土,乃法藏菩薩攝取二百十億淨妙佛土之精華所成,其往生誠如所問,有難易耳。彌陀曾發四十八願,九品接引,是自力而兼他力,如有人攜之行路,易達前途也。

  問:淨土法門雖雲殊勝,但須臨終時不忘正念,一心稱名,始能感應道交,蒙佛接引。但若修持者于前線被敵人炮彈打死,或後方被炸彈炸死,或其他或遭天災殃等,處此情境生命呼吸即完,不及念佛洪名是否有礙往生?(胡正臨)

  答:所慮之叁種問題,乃爲無真信切願實修之人而說。不知此等人,縱無上叁問題,亦無往生希望,以其心原不在道也。陣前決勝負,後方防空襲,天災處危險,皆是生命呼吸之間,尤不念佛,其平素放逸可知。若曰,猝不及防,細思此叁者,均非突然加臨,與山崩所壓失足墮水,迥不同也。

  問: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即墮叁惡道,若忘了念佛或無助念之人則不得往生,如此與平時不念佛者有何分別?臨終起惡念爲墮叁惡道之因,則平時起惡念是皆墮叁惡道之因?若惡念不斷是否亦將墮無限叁惡道?(胡正臨)

  答:一念十法界,一念一粒種子。念佛之人臨終若起惡念,固須墮落,惟平時念佛種子,並不消滅,後來遇緣,而起現行,雖未能生西,確可牽之再升善道。不念佛者,則無此益。若惡念相續不斷者,自然生生死死,相續墮落。

  問:心中慢慢默念四字名號,心中是聽得清楚,加速再念,只能微聽起始及尾音之“阿”“佛”兩字,“陀”字音最明,“彌”字音最細微。若再加速念則以聞“阿”“陀”兩字,“彌”“佛”兩字極少聞。如此加速念法是否正當途徑,乞示(蔣俊義)

  答:無論四字六字,總以字字入耳印心爲妙。

  問:佛性廣大無所不包,其所現法相,當不限于人道,是人于念佛往生後所見之法象,是否乃系隨緣現化,若然,有相可見,是否仍未究竟,至究竟後之境界當無所謂相,成爲一無相之靈明妙體,自亦無所謂東方西方之別,此種思維,是否合理?(周家麟)

  答:淨土有四,最勝者爲常寂光。佛身有叁,最勝者爲無相之法性。寂光與法性,即如居士思維雲雲。

  問:念佛要求恭敬一心,自須字字著實清楚,若此,其速度似不宜過快,但與念佛遍數多多益善之要求似有沖突,何者較善,懇予開釋!(周家麟)

  答:字字清楚,無念法要件之一;精勤多念,亦念法要件之一。若清楚而加勤,多念而清楚,既盡善又盡美矣。

  問:世尊到七十二歲,才說法華經是真實法,以前所說,皆是權說。但是淨土法門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特別法門,一念佛法界之大乘法亦可謂權說乎?(顧鳳英)

  答:在此土修,一念佛法界,因地是實,往生後一生補處,果地是實,此法門何得雲權!惟權實雖有二名,必欲分成兩橛,亦有不可能處,譬如大海,水即波波即水也。世尊四十年前,所說者,皆爲顯實而立,並非僅及于權耳。

  問: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成佛了十劫中就度娑婆苦惱衆生是不是?假使度了十劫,時間如是之久,因何衆生愈多,甚不明白?(余萍)

  答:虛空無盡,世界無盡,衆生無盡。是諸衆生升沈來往,並非此界衆生只生此界,他界衆生僅限他界!譬如碼頭地方演戲,天天演,天天有人看。此看者皆是東西南北之人,此去彼來,無有斷絕。娑婆世界,亦碼頭之戲場耳,人故不見其少。

  問:有人問彌陀經一句:“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回向文又一句:“屈伸臂頃到蓮池”。請問爲何又能去的這樣快?(余萍)

  答:生西乃是心住,非爲假合之身往。要知盡虛空遍法界,皆存心量中,舉念即是。屈伸臂頃,尚是遲說。

  問:阿彌陀經一句:“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娑婆世界出一尊佛是叁大阿僧祇劫,釋迦牟尼佛以上二次之佛有說淨土法門指歸否?那個時候的衆生生西沒有?(寬湛)

  答:未見經中記載,似可不必妄答,但爲滿問者之意,只有據理推測。彌陀成佛之前,未有蓮邦。娑婆世界之古佛,自無勸生西方之理。彌陀成佛完成極樂之後,娑婆世界,釋迦佛以前之佛,當亦勸修極樂矣。彌陀經雲“已發願”“若已生”是釋尊指前代之修衆語,再佛佛道同,釋尊如是說,前佛亦必如是說也。

  問:往生西方以後再聞彌陀說法,不知與現在有否相似?(蕭慧心)

  答:佛佛道同,並無二致。未生是凡,往生侶聖境界不同,所聞之法,悟入自與此有異耳。

  問:一般不信佛教之人常常說念佛是形式,往生是假設,若聞此話以何解答?(蕭慧心)

  答:念佛之人,有形式者,有不形式者,此不能一概抹煞。如言往生假設,須看出此言者,是何等人?如系信天神宗教者,可反問他天神亦假設耶?不信宗教而信有祖先之家可問他之祖先亦假設耶?兩俱不信之人,是斷滅空之邪見,佛尚難救,況區區之言語耶?

  問:修淨土法門死後可脫離六道,而去西方世界修行才能成佛?(無名)

  答:事實如斯,…

《佛學問答類編(淨土第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