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華大學恭請演講稿
世界佛教沿革略說
時 間:西元一九七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地 點:臺灣新竹市清華大學
講述者:蓮華金剛藏聖者吳潤江上師
校長、教務長、各研究院長、各系主任、各位教授、各位同學:
今天承王教授守益、梁教授乃崇誠意要求,宣說佛法大要。谫陋如潤江,實不勝任。但諸位仁者隆情,盛意難卻,姑且略說大意。細觀到會大衆有對佛學研究而未實行者,有始修而未入門者,有實修已入其門者,機緣各各不同,不能一一開示。
我們爲什麼要學佛?因世間有生老病死、六道輪回之苦,隨業輪轉不能自拔,只有學佛才可以超出輪回,所以我們要行四皈依。現將皈依真義說明清楚:
皈者,是還皈、複顯意;依者,是依、止、住叁個意思。即是依佛所教般若波羅密多之善巧方法,止息一切妄想、妄念、七情、六欲、執著、邊見,而安住禅定,最後返本還源,彙歸法界,亦即還歸佛之家庭,這才是皈依之真義。
所謂「四皈依」是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上師,並不是皈依師父的色身,而是以上師做外緣,恢複吾人之真如本體,此即以地、水、火、風、空五大而爲依報。由始覺內發,與菩提心相應,是爲內因。內因外緣契合,方告圓滿。皈依佛,也不是皈依佛之色身,而是藉佛爲外緣,恢複吾人之真如本性,此即以六大中之識大以爲正報。皈依法,一般俗義是指皈依佛所說之五藏十二部經典,而實在是要恢複吾人之真如本智。皈依僧,也不是要皈依和尚,而是複顯菩提心本淨,就能發揮本性妙用,運用八萬四千法門度脫衆生──此方是「四皈依」之真義。
現在說到發菩提心,有七種因緣:一是知恩。二是念恩。叁是報恩。四是樂喜。五是大慈。六是相應法。七是發菩提心。菩提心有叁種,即是:願菩提、行菩提、叁摩地菩提。如發願朝山是願菩提;但必得去實行,方屬行菩提;最後證到正定,方是叁摩地菩提。
所謂菩提心即是不生不滅之真心。先要「前念不生」──當一切有形有相之外境,一切無形無相之內事,及一切境中有事、事中有境之法現前時,都要如如不動,即對境心不起。要知凡夫妄念如瀑流,念念相續不斷,致煩惱無盡;但只要對境無心,不生不滅之心自能現前,立地成佛。因一切罪業,本初不生,若對境不取不舍,即能離苦得樂,此是自度。但若不度他,即落小乘阿羅漢果,所以還須「後念不滅」,依《金剛經》所說:「所有一切衆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槃滅度之。」思維以一切方法去普度衆生,令其撥迷歸覺,返妄歸真,就能證到不生不滅之真心。前念不生,尚屬有余涅槃;後念不滅,出菩提路,建立報、化二土度生,方是十叁地正覺境界,是爲無余涅槃。此菩提心複顯,需要經過四個階段──悟、修、持、證,最後即能成佛。
下面說到佛教的宗派。在印度有六宗:小乘兩宗,一是俱舍宗,講「法有我空」;二是成實宗,講「法我皆空」。大乘有四宗:禅宗、密宗、般若宗和法相宗。佛教傳到中土,大乘又增了華嚴宗、法華宗、律宗和淨土宗,盛唐時又有地論宗、攝論宗和涅槃宗之創立。此外西藏又有圓覺宗,加起來大小共有十四宗。其中以禅宗最頓,以法華宗最圓,而至圓至頓之法門則是圓覺宗。它總攝大小十叁宗,特別把禅宗、密宗、法華宗和淨土宗合于一爐而冶。是由本師釋迦牟尼佛傳給文殊菩薩,再傳至蓮花生大士,大士傳給貝雅達賴祖師,複傳至諾那上師,最後傳給鄙人,師師相承,一脈貫注,前後共有六代。
此十四宗裏講研究之宗派是華嚴、法華、般若、法相、地論、攝論和涅槃宗,講實修之宗派是禅、密、淨土叁宗,而能實修實證者則是圓覺宗。
禅宗是「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法門,最初由本師釋迦牟尼佛傳給迦葉尊者,再傳至阿難,如此代代相傳,最後第二十八代傳給兩個人:達摩來到中土,是爲中國禅宗初祖;佛大先則留在印度。後叁十年,佛大先的門人也來到中土,從此印度正法失傳,僅存像法。唐玄奘比六祖慧能早叁十多年,是隋文帝晚年時代出世的。他經過千辛萬苦去印度取經,但只遇到像法。反而六祖慧能未出國門而遇到正法,這點各位是應當注意的。禅宗一代傳一人,至六祖傳了四十二人,此是開花時期;再傳至馬祖,一共成就了八十四人,這是結果時期。唐朝是禅宗盛世,但到後來式微了。南宋高宗時正法失傳,元末高峰法師始創「參話頭」方法度末法衆生,但一般人並不知其真意。所謂話頭是所參,意識是能參,要參到能所一如,舍所留能,最後能所雙超,自性見前,即能成佛。可是這個境界並不容易達到。後代禅淨並修,又落了一個階段。
淨土宗是晉代慧遠大師所創,後代行人,未明真旨,致誤成今日之念口簧。淨土宗有四土:帶業往生只能到凡聖同居土,此是阿彌陀佛所變化之幼稚園。到此化城,雖能永不退轉,但是進步卻很慢。若是淨業往生,則能去方便有余土。至于實報莊嚴土是不講往生的,而是禅定安住。最後自性、法性打成一片,彙歸毗盧性海,就是常寂光土之境界。事實上,常寂光土不在別處,就在現前,只要把末那識撇掉,就能立時顯現。極樂世界其實有無量無邊阿彌陀佛,但只有法藏比丘發願建立之極樂世界才有凡聖同居土,其他諸佛都只有叁土。
我們念佛若用生滅心念,至高只能到化土,不能即生解脫,必須依《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講之方法去修行:「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叁摩地,斯爲第一。」一定要止息妄念,堅守六根自性,以不生不滅心去念佛,如此淨念不斷,才能功德圓滿,究竟成佛。絕不可有口無心,必須口念心憶持,實修淨土心要。
此前永明延壽禅師「四料簡」嘗雲:「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在爲人師,將來做佛祖。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無淨土,十人九錯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無淨土,鐵床與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此中道理,諸位當深思之。
淨土宗是東晉慧遠法師閱經後所發起,並沒有印度傳承,只要工夫較深,皈依者衆,便被推爲祖師,曆代均如是推舉。但他們只能使衆生小有成就,不能使之究竟解脫。西藏密乘分爲密宗、密行和密教。密宗是佛與候補佛之傳承,弟子若與師父心心相印,即如畫龍點睛,立地飛騰,即時成佛。密行是由修心養性而至明心見性。密教則是初期祖師爲對治婆羅門教而設立的,注重事相、儀軌,修它不易成就。至于我們圓覺宗,是以《心經》、《金剛經》、《圓覺經》爲中心,用《心經》來自度,以《金剛經》之方法來度他,如此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爲圓覺。禅宗雖然最頓,但必須上根利智方能得道。我們圓覺宗則願心廣大,叁根普被。禅宗祖師度脫的人不過幾十個,我們卻能成就無量衆生,這都是發心不同之故。
圓覺宗自印度傳至西藏後,印度就已失傳;又從西藏傳至西康,西藏也已失傳;如今再從西康傳至中土,西康也失傳了──大衆今日能遇此無上圓覺法門,實當珍視之。
小乘南傳至中南半島後,僅錫蘭一地保持得較爲純粹,其他如泰國、緬甸、馬來西亞之佛教都雜有印度教、藏教、黑教,十分複雜。
印度自一千多年前梁武帝時代達摩祖師來到中土,正法就失傳而僅余像法。八百多年前回教入侵後,整個佛法都沒有了,人民皆改信印度教。民國叁十八年大陸淪陷後,中土許多佛教徒去到印度,把佛教反哺回去,印度才又有佛教。
美國本來沒有佛教,中土淪亡後,佛教才慢慢傳去。其地各種宗教並陳,中有許多邪教,情況非常複雜。衆生若無慧眼,不辨邪正,很容易走錯路。
下面將佛法的傳承略加說明。大乘傳承分叁個時期:一、正法時期千年。二、像法時期千年。叁、末法時期萬年。小乘傳承亦分爲叁個時期:一、正法五百年。二、像法五百年。叁、末法萬年。佛滅度後第一個五百年是「佛果堅固期」。第二個五百年是「禅定堅固期」。第叁個五百年是「多聞堅固期」。第四個五百年是「塔寺堅固期」。第五個五百年是「鬥爭堅固期」。我們現在正處在鬥爭堅固期,衆生分別、嫉妒心重,彼此鬥爭,致苦惱無邊。
佛教僧團之生活製度,最早是「托缽製度」。現在泰國出家人還保留此種製度。後來佛法來到中土,實行「耕修製度」,一面修行,一面耕作,自食其力,不靠供養──前二者都是很好的製度。第叁是「蒸嘗製度」,祖師留下蒸嘗田,後世徒弟爲爭廟産及供養而喪失菩提心,實令人惋惜。
以上有關佛法宗派的傳承與沿革已大致說明完畢。但我們今日學佛,必須進一步體認「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遇」,方能痛切發起道心,認真精進修行,而獲得究竟解脫。
爲什麼說人身難得?因爲我們的身體是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當父母交會之時,中陰身爭相入胎。爭胎者叁十余億,入圍者亦有十億之數,每一精蟲上附一中陰,總在十億以上。女性輸卵管,兩個孔道,分別排卵,精蟲流不到排卵方面,永不成孕;其能得入者,在內互相殘殺啖食,結果只得一個。孿生者甚少,不比豬胎能生十二個之多。若再以長遠眼光來看其他衆生,如每條鯉魚散卵有十億之多,比較之下可知人身得之不易。世界上許多自殺的人毀棄寶貴生命,實在可歎!
再說六道之中,天道衆生壽命太長,貪享福報,不知回頭,容易墮落。修羅衆生好勝喜鬥,殺心極重,墮落更快。畜生道衆生弱肉強食,彼此相啖,見血而死。餓鬼長年饑渴,怖畏驚恐,十分可憐。地獄衆生痛苦難喻,受苦無邊,無有出期。唯有人道小有福報,受苦較少;又因壽命太短,無常逼人,致易發起道心,求出苦海,所以修成佛道必在人間。我們今日得此人身,在慶幸之余,豈能不把握光陰,精勤修道,及早超出輪回?
至于說到佛法難聞,這是因爲當今全世界佛教僅有量而無質,衆生雖發心學佛,卻聞不到正法;畢生苦修,得不到究竟解脫。而我們無上圓覺宗乃釋迦世尊成佛經驗,至圓至頓,見性成佛,直趨性海。此法珍貴異常,在此娑婆世界,前後只有叁次說法:一系過去世無量劫前,現生上王佛曾演說一遍。現在世賢劫千佛,只有本師釋迦牟尼佛親爲敷演,其余九百九十九尊佛均秘而不宣。直待未來世百千萬億劫後文殊生王佛出世,始得聽聞最後一次說法,以後即永無機緣。將來彌勒佛和其他諸佛出世,都只宣說叁乘法門,成道很慢。由此可知,我們今日能遇此無上法門實在是非常殊勝之因緣,大家必須珍視,不要當面錯過。
最後還有一點真義要向諸位宣說:其實學佛不是很困難的,不過是要找出真正的自己,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因爲凡夫每日隨著外境輪轉,背覺合塵,妄認四大聚合的臭皮囊是自己。其實身體不過是個旅館,我們的靈魂暫時寄居其中;一旦房子壞了,就得搬家:今天住在人房子裏;明天住進狗房子裏;再過些天,可能要住進豬房子了──如此輪回不息,要受無量痛苦。我們既然了解色身的虛妄,就要放下對身體的執著。這個臭皮囊既不是自己,各位可能會想,那麼心是自己了。但心也不是真實的自己,它是念念遷流,逐境生滅的。一般人又認爲靈魂是自己,其實它是個混合體,真實的自己藏在其中,被六根、六塵、八識所遮閉,不能現前。靈魂是摸不到、看不見的,但是可由其作用知道它的存在:它有六個門,眼能見色,耳能聽聲,鼻能嗅香,舌能嘗味,身有觸覺,意能思想,這都是靈魂的作用。凡夫當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身對觸、意對法,有分別、愛惡、取舍,將一精明分爲六和合,自性在纏,故不得自在,此是凡夫境界;若六根接觸六塵不合作,沒有分別、愛惡、取舍,亦即把六塵撇掉,六根看空,八識知其虛妄,久而久之,束六和合爲一精明,攝用歸體,自性即能現前,這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成佛之後,以自性爲主人,把八識當作仆人以爲用,就能普度衆生。凡夫喧賓奪主,以仆人做主宰,自己反而做不得主,隨業輪轉,非常可憐。我們學佛好比開金礦,把沙子淘掉,金子就現前。我們的真如本性就是真金,煩惱就是沙子,金子一旦開出來,再也不會變爲礦,此中至理,各位當深思之。
結 論
現在正值末法,佛法真實教義已無人知,佛教根本精神亦喪失殆盡,衆生雖欲求道,亦無所歸趨。值此世界大亂將臨之際,鄙人發願將此無上大法在末法期中傳出,令正法重新住世,普度衆生。本師釋迦牟尼佛曾有偈曰:「燈將滅時必複明」,好似油燈將滅之時,必回光返照,時間非常短暫,其光之亮度要遠超過本來之光明,我們現在就正當這個時期。但正法重新住世,亦不過幾十年的時光,然後複歸于寂滅,以後衆生想要再聞正法,非常困難。諸位當此萬劫難逢的不世奇緣,應當善自把握,不可錯失成佛機緣。夕陽黃昏,珍重!珍重!努力!努力!一心淨信,精勤修持,必能頓超輪回,直證佛果,望各勉旃!
(這裏有一事要告知各位: 上師所宣說之法要,所開示之道理全是真實的,都是祖師傳下來的。但是一般法師所講和此大不相同,各位當以智慧比較、辨別,分清邪正,自不會迷惑了。今天演講之全部內容只宜和同修講述,不必和其他人說,蓋恐其不信而謗法也。)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佛曆叁OO四年 歲次丁巳
西元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廿八日
弟子左慧玲記錄
《華藏上師演講稿集要 五、清華大學恭請演講稿 世界佛教沿革略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