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義貫 附錄二:宋·蘇東坡序

  附錄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奉郎新差知登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騎都尉借绯蘇轼書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先佛所說微妙第一真實了義。故謂之佛語心品。祖師達摩以付二祖曰。吾觀震旦所有經教。惟《楞伽》四卷可以印心。祖祖相授以爲心法。如醫之難經。句句皆理。字字皆法。後世達者神而明之。如盤走珠。如珠走盤。無不可者。

  若出新意而棄舊學以爲無用。非愚無知。則狂而已。近歲學者各宗其師。務從簡便。得一句一句偈。自謂了證。至使婦人孺子抵掌嬉笑。爭談禅悅。高者爲名。下者爲利。余波末流。無所不至。而佛法微矣。譬如俚俗醫師。不由經論。直授方藥。以之療病。非不或中。至于遇病辄應。懸斷死生。則與知經學古者。不可同日語矣。世人徒見其有一至之功。或捷于古人。因謂難經不學而可。豈不誤哉。《楞伽》義趣幽耳少 。文字簡古。讀者或不能句。而況遺文以得義。忘義以了心者乎。此其所以寂寥于世。幾廢而僅存也。

  太子太保樂全先生張公安道。以廣大心。得清淨覺。慶曆中嘗爲滁州。至一僧舍。偶見此經。入手恍然。如獲舊物。開卷未終。夙障冰解。細視筆畫。手迹宛然。悲喜太息。從是悟入。常以經首四偈。發明心要。轼遊于公之門叁十年矣。今年二月過南都。見公于私第。公時年七十九。幻滅都盡。慧光渾圜。而轼亦老于憂患。百念灰冷。公以爲可教者。乃授此經。且以錢叁十萬。使印施于江淮間。而金山長老佛印大師了元曰。印施有盡。若書而刻之則無盡。轼乃爲書之。而元使其侍者曉機。走錢塘。求善工。刻之板。遂以爲金山常住。

  元豐八年九月九日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