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正修行 第五章 成佛

  第五章 成佛

  當你努力修習六度之時,你的功德會逐漸有所成就,此成就分低、中、高叁等。由是漸增,你便曆經佛道的叁種階位——見道位、修道位、通達位。通達位義爲通達超越覺性之功德,此時,法之自性皆了了見(注55),于是你便證入菩薩之初地——“極喜地”,且獲得百倍于十二種功德之力(注56)。接著,福慧兩種功德的圓滿,成爲二至十地各階次的主要修習項目,這包括七地及七地以下的小圓滿,以及八至十地,“法雲地”的大圓滿(注57)。在佛道的最極成就(“無學地”)之中,金剛喻定之智藥摧破之極其微細而應予舍棄的所知障。從此,再無一物可舍,完全地大徹大悟,佛果已成就,法身已完全清淨,而報化二身仍不斷地爲利益安樂一切衆生而示現作業。最終的結果于焉成就:亦即已達究竟之佛果,成就四身、五智(注58)。

  附注:

  41.在佛教宇宙論中,人道與天道都立于一純金的基礎之上。

  42.受供者爲在第一篇中所述的六皈依:佛、法、僧、上師、本尊、護法。

  43.八種吉祥的象征爲;傘、金魚、花瓶、蓮花、白海螺、無盡結、勝幡,與金輪。

  七種王者之物爲:寶輪、寶珠、寶後、寶象、寶馬、寶宰、寶將。

  八種好緣起之物爲:鏡、朱砂、白海螺、象內髒所得之藥、炬奢草(占蔔時爲獲吉蔔之草)、比爾華果(Bilva)、酸奶酪、白芥子。

  44. 亦即,你已得佛果、已成佛。

  45. 曼陀羅與陀羅尼爲深具象征意義之一組音節。一般而言,曼陀羅是與本尊或護法有關之壇城,而陀羅尼則爲達成某些特定的效果,如長壽、消除業障、去除疾病等等之咒。有些曼陀羅與陀羅尼本身即具有加持力,因而只要一說或一聽聞彼等咒語,便可激發有情,且改變他們平日所行。

  46.四種布施爲:供養叁寶、布施物品給有情、幫助或庇護急難之人、布施佛法給能受到利益的人。

  47. “執著二法”于此意指:因執“我”爲實,而執外在之物爲對立之“實體”。

  48.聞慧意爲實際聽聞教授,且加以研究。思慧意指不斷地思索所聞之教,直到確實明了爲止。修慧使你聞思的理知上的了解,變成你生活與行爲的一部分,此等過程名之爲修慧。

  49.七支法爲:雙腿全跏蓮花坐,雙手置于腳跟上(右手在上、兩大拇指微觸),背直、肩挺、收下額、舌抵上颚,雙眼集中注視于鼻尖前數寸之處。

  50. 這四種禅爲等級不同的禅定。仁波切在本書第一篇中討論寂靜之業時,曾簡短地提到過。詳盡的討論,請參閱《解脫之寶》。

  51.心的完全靜止會産生許多“超人”的能力。例如,他心通,知道一城之中每一個人之一切所行,或記得前世。很有趣的是,在西藏文中,這種能力稱爲“真知”。

  52. 亦即菩薩初地,這是當你第一次真正證悟心之本性時所達到的境界。這個證悟將漸次加深、加廣,一直到你到達第十地,以至于成佛。

  53.八種幻化之喻爲:幻術、水中月、熱時焰、夢、響、幻覺、空中花、錯覺。十二喻爲再加如下四喻:彩虹、閃電、水中泡、鏡中像。

  54.亦即業障、情執、無明執著,與愚癡。

  55.“法之自性”意指法之本性,易言之,即是說法爲無物,因此,法空。

  56.初地菩薩之功德爲:

  (1)于一刹那間入于百禅定。 (2)得見百尊佛,並完全了知他們的功德。

  (3)震動一百大千世界。 (4)往詣一百佛土。

  (5)光照一百大千世界。 (6)成熟百萬衆生。

  (7)壽一百萬劫。 (8)知未來一百萬劫無錯謬。

  (9)知過去一百萬劫無錯謬。 (10)開演一百佛法之門。

  (11)示現一百化身。 (12)每一化身各有一百菩薩圍繞。

  57.菩薩雖然從初地起已證悟心之本性,但他還是受某些情致之障,一直要到第八地,才完全無情執。

  58.四身爲法身、報身、化身,與法界體性身,第四身指前叁身之不可分性。

  五智爲: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及法界性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