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叁乘佛法指要 目錄 漢譯序 英譯本譯者序 卡盧仁波切自序

  《叁乘佛法指要》

  目錄

  序

  第一篇 前行法(前方便)

  第一章 四正觀(四共加行)

  第一章 四正觀(四共加行)

  第二節 觀死與無常

  第叁節 觀輪回之過

  第四節 深觀業果

  第二章 皈依處

  第一節 佛

  第二節 叁寶與叁根本

  第叁章 佛法的修習

  第一節 求授皈依

  第二節 修習次第

  第二篇 正修行

  第一章 叁 寶

  第二章 小乘

  第叁章 大乘

  第四章 六波羅密多

  第五章 成佛

  [附錄]王子與種馬

  

  叁乘佛法指要

  ——卡盧仁波切手稿

  謹以此書回向——

  DB法王、卡盧仁波切及一切具德上師長壽住世。

  尤祈願最敬愛的上師

  蔣貢康楚仁波切早日轉世,再續法緣。

  漢譯序

  卡盧仁波切是當代西藏密宗噶舉派(白派)最年高德劭的仁波切,他也是前任(第十六世)DB法王的老師;而且他的禅定功夫是公認最頂尖之一的。

  西藏佛教中的白派,一般來說,是以修持爲主,其教法與傳承方式與禅宗頗爲相近;主要是以口傳(所謂“耳傳”)爲主,因此不甚注重文字。是故本派之大德較少親自執筆著述。本書之特點之一即在于:此爲卡盧仁波切親自執筆之手稿,並非口述,而後由他人記錄,故本書彌足珍貴。

  此書中,仁波切慈悲開示學佛最基本切要之解行二門,令行者得知修行之門徑,此中之微言“密義”即在令密乘行人務實,往下紮根,不落表面虛浮與無根。

  仁波切之原著爲藏文,譯者頗感抱憾不能直接從藏譯漢,以飨讀者大德,不圓滿之處,還祈諸方大德賜教。

  附及,卡盧仁波切方于去年(一九八九年)五月十日星期叁示寂于印度。謹以此書向此一代大德致最高之敬意與哀思。

  又,本書原爲應美國紐約“世界宗教研究院”主席沈家桢居士之贊助而譯,謹在此向沈居士表示謝意。

  釋成觀識于一九九0年一月叁日

  ============================

  英譯本譯者序

  一九七四年秋,卡盧仁波切抵達多倫多,開始在加拿大及美國的第二次弘法旅程。他訪問了從紐約到夏威夷,以及從蒙特婁到溫哥華的密乘傳法中心,並傳法給數以百計的信衆。仁波切在北美大陸弘化期間,因格裏(Ingrid)與我有幸能在這七個月中,爲仁波切翻譯。有一次,仁波切給了我一篇他自己寫的討論大乘修學的文章,並囑我譯成英文。我第一次嘗試筆譯是仁波切于多年前爲西方人寫的《佛教靜坐基礎》(Foundation of Buddhist Meditation)。我覺得這本書若加以改編,將可利益更多的人。因此,本書的第一篇即爲《佛教靜坐基礎》的修訂本,而第二篇則爲仁波切去年交給我的那篇文章。此外,我還加了一些腳注,以解釋仁波切所提到,而英文迄未移譯的名相。最後,我還鬥膽地加了一篇仁波切常常用來闡釋“幻相”的小故事于篇末。

  本書若非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則無法以今日之姿態出現。特別感謝洛桑·哈龍巴(Lobsang LHalungpa)及湯姆奎恩(Tom Quinn)爲我修改譯文,竹基尼馬(Chuchi Nyima)與蘇南仁千(Sonam Rinchen)爲我打原稿,以及劄洛斯拉夫·西坎內(Jaroslar Gkanek)安排出版事宜。

  肯·馬克略奧

  序于溫哥華,一九七六年

  ============================

  卡盧仁波切自序

  本書解釋了啓發佛法修習的四正觀,以及叁寶的功德。倘若你完全了解這些事情的重要性,厭棄生死輪回,你就會相信因果業報,努力追求解脫,而且可能會在今生開悟,或者開始漸漸脫離輪回。不論如何,努力修行、長養善根確爲最高法門的基礎。因此,不要僅僅欣賞這些道理的高妙,同時更要修持這些法。

  我雖然不會英文,但我確實知道一點佛法的要義。當佛法由不懂藏文的人譯成英文時,常有誤解、一知半解,或似是而非的事發生,因而破壞了原文。這些翻譯使有些人對佛法産生錯誤的觀念、誤會,及曲解等過失:澄淨的水被染了汙泥。

  圓滿的佛陀,他的覺性與眼光洞灼了一切,他揭示了衆生解脫及自在之正道,他的最高法門是自始至終圓滿無缺的,譬如純金,絕不會變質,或失去光澤。

  本書之英譯工作,委付給加拿大籍的肯內斯·莫列奧德(Kenneth McLeod),他會說會談藏文,而且對于佛法也有些體驗與了解。然而,由于正確性是非常重要的事,因此哈龍巴(LHalungpa)先生及其他博學之士,也曾受托審閱此書。此書英譯本可說毫無錯誤,且絕對可靠。

  謹以此書回向一切衆生,願他們早日解脫輪回之苦海,同登覺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