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二十一禅修手冊 菩提道次第實修手冊 6.業和業果

   6.業和業果

   皈依之後,就主要觀察業的因果規律,即遮止不善而修善。這是真正能夠自保不墮惡道的方法,並是證悟所有其它佛法的基礎。

  

   前 行

   我們皈依、發不共的菩提心及修其它的前行。

  

   觀察修

   投生惡道的主因是不善業,或稱惡業。我們今生受的一切苦,諸如疾病、貧窮、爭鬥、意外、人或非人的傷害等,都是我們過去的惡業所感的果。往往我們得不到最想要的,而很容易就遇到最不喜歡的人或事;我們找不到好朋友,即使找到了卻不得不分離。這些

  也是過去的惡業成熟所感的果。就連日常阻滯,這些微不足道的不愉快,也是由過去生積聚的不善業所感的果。相反,得此寶貴人生、人天福報、解脫乃至成佛則都是善業所感的果。

   業因和業果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遍知一切的佛陀體悟了並教導我們:不善業帶來痛苦、善業帶來安樂。我們必須堅信這點,因爲堅信因果是未來安樂的基礎。

  

   安住修

   我們參思這些方面直至內心生起對業之真理的信心,然後我們得到定解:“既然我希望遠離任何的不幸而只享受無間斷的快樂,就必須遮止不善業而只作善業。尤其必須遮止十不善業。”然後我們安住在此定解上。

  

   回 向

   我們誦回向文,並把禅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義利一切有情。

  

   下座後之修持

   下座後,對于乃至最微小的不善業,我們都應精勤地遮止;對于任何善業,我們都要修習。這樣我們就能解決眼前的困境,並自保未來不受苦。清淨地持戒令我們的生命富有價值。這是唯一解決我們內心問題的可靠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