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叁十七章 道常無爲

  第叁十七章 道常無爲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

  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無爲無不爲和前面很多話就對應上了,也和最後一章對應上了,第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爲而不爭”對應第1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你能把這幾句理解過來整個《道德經》也就通達了。老子《道德經》就這幾句話,但是他爲了展開說讓大家能明了,他寫了81章。以老子的修爲和智慧一篇就夠,不用81篇,就跟釋迦佛似的,如果大家都能有覺悟的話,他只講大乘法就夠了,小乘法不用講。一看這些人不適合大乘法了,然後回頭才講了小乘法,小乘法一看還是不行,又講人道法,孜孜不倦的講了49年法。釋迦佛和老子非常慈悲啊。

  大家看經一定要真正的用心去看,你真用心看的時候,經裏頭遍地是黃金哪。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道是自然無爲的,它不會因爲人、神、佛的力量行爲、心態來轉變它固有的規律。然而如果執著無爲,就成了頑空。無爲爲本,有爲爲用,無爲而有爲,有爲仍然是無爲。有爲寓于無爲中,無爲通過有爲來體現。

  道本常存,它創造了宇宙萬物,創造了人類,但它從來不參與萬有。道常無爲而無不爲,這是講的天道,天道自然。

  從自性心來講,我們的自性心和法身從來不會參與後天的生長過程的,它只起到一個監管作用。它監管的作用就是在關鍵的時候,法身要放出光芒普照四大和合的色體並攝受後天,然後把四大和合的小我從邪道上引入佛法上走上修行之路,這是法身的作用。但是你在平時的所作所爲,它是不參與的。一旦自性法身普照的時候,它是融合大道的,是無爲而無不爲的。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候王指君王以下,用《易經》來講是四爻以內的,叁爻和四爻稱爲候王,五爻稱爲君王,六爻代表的是宗廟。所以候王起到中層領導人。

  候王在我們身體當中就是後天的思維。如果你讓後天的思維能真正的順隨大道自然的話,這個時候我們的自性心(能量)自然而然的就能守固、加固,這個時候萬物將自化。你也不用參與萬物,萬物就自個的發生變化,是自性能量的普照的作用,像春天的雨水潤物細無聲,萬物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大家可以用自己修來的能量作試驗來驗證自己,比如說養了一盆花,這盆花枯萎了,但還沒有死亡,這個時候你可以用修來的能量(心)與花溝通的時候,能量注入了花莖,這個花過一兩天又開始繁茂了,這個實驗我曾經做過。

  只要用心去對待萬物的時候,將有益于萬物,你不去用慈悲心與它溝通的時候,這個萬物可能就要枯萎。說不參與是相對的,真正參與是絕對的,因爲沒有脫離一切一切。很多人修行變得很消極,說這個那個都與他無關,這不是修行人的心態。真正修行明白的人是參與一切的,但是他不幹預。幹預和參與是兩個層面。幹預別人的生活,幹預別人的家庭,說你修行了,你那個老婆對你不好就跟她離婚呀,這個叫幹預;參與是用一種博大的慈悲心,用我的能量照射著你攝受著你,但是我不去幹預。你們應該聽懂了吧。

  【化而欲作】我們不加幹涉萬物,讓叁界內的一切一切按照它原本的運行規律,自個去運作。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鎮之以無名之樸,夫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這個吾是與道融爲一體的我,鎮爲守住、治理。無名之樸是大道,吾用大道來治理天下,自性甘露水滋潤天下萬物,後天歸順了大道,各正其命,也就沒有了後天的欲望,心就清淨下來了,無爲而無不爲,天下就自正了。

  大家修行一定要讓自己的心態保持最平靜最平穩,達到甯靜致遠的情況下,那時候你的名與利就淡薄了,你也遠離了是是非非,也遠離了戎馬生涯。在跟人家爭奪的時候就叫戎馬生涯,比如單位競爭一個位置的時候,雖然沒有刀槍、大炮、飛機,那種無聲的東西在心中已經起來了,炮煙已經彌漫了整個心髒,整個頭腦,整個思維,這個叫無聲的戰場。也只有我們達到最安靜的時候也就返樸歸宗了,返樸就是無名之樸,就是最原始的本來是最妙的,不修行永遠體驗不到這個妙。也只有不斷修行不斷開拓自己智慧的時候,你的靜將達到最無上靜,叫甯靜致遠,這個時候天下將自正。天下,就是說你的身心完全能安靜下來了,也就能達到入靜入定了,身心中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