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修行的角度講老子的《道經》第叁十四章 終不爲大

  第叁十四章 終不爲大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萬物恃(shì)之以生而不辭(cí),功成而不有。依養萬物而不爲主,可名于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這一章把第33章的內容又展開講了,也是把二十章以內的功法又擴大講了。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道本淵幽無極,浩蕩無涯。萬物萬種萬類的本源都是大道,它無所不在。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天地萬物都依賴大道存在,但大道不參與萬物生成的過程,所以叫不辭。也不會因爲人和神、佛的意志來轉變它固有的運行規律。

  人一旦投胎,大靈在海底輪長眠不醒,也不會參與後天的行爲。一旦修行大靈激活,自性衆生明白道理會自動的歸順大靈。

  【功成而不有】從字面上講,大道爲萬物奉獻著自己的所有,使萬物生機盎然,卻沒有占有任何東西的欲望,它是沒有分別心的,對一切都是平等一如的,從來也沒有炫耀過自己的功勞。

  修行人一旦功成的時候,也不會有占有的欲望,也不會有名利的思想了,是順其自然。有的人沒有開悟就自封爲大師,自我標榜,這種人就會占有名望占有名利,人一旦有了功利心,修行就向下滑了。

  【依養萬物而不爲主,可名于小】從字面上講,天地萬物都是由道衍生出來的,依靠它生長和發展,可以說它是萬物的主人,但它從來沒有想到過主宰任何事物,也沒有強行改變任何事物,使一切都任其自然的生長和發展。它靜靜的默默的。

  從自性上講,當自性發光發亮與虛空融爲一體的時候,自己的心就變成非常平靜而渺小,性空就爲小,性不空就爲大。一旦達到性空不居功自傲的時候,我們的欲望就沒有了,才可以養我們的身體,常養慧命呀。慧命靠我們身體四大的東西來培育它,如果餓的兩眼昏花渾身無力,這時候慧命可能也是忽明忽暗的。所以說釋迦佛不讓學那些苦修行人就在這兒。養好自己的色身,降伏自己的色心,然後慧命才可以像天燈一樣亮。昨天和他們對詩有這樣一句話:天燈無影菩提心。天燈是沒有影的,菩提心更是沒有影。所以菩提心和天燈和大道是一個,就是我們的智慧。是空性的,是不爲名利去顯示自己的。

  【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外相上萬物指天地、山川河流,花草樹木,飛禽走獸等等都皈依大道,但是道不參與萬物的生長過程,不去主宰萬物,所以可名爲大。

  我們的身體也和萬物一樣,比如說頭發、指甲、新陳代謝等都是身體的萬物,它們要皈依我們的君主(大靈)。身體皈依了聖主,本尊就是最大的。

  【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外相上宇宙生就了天和地、人、萬物,但是宇宙大道從來沒有參與這些的生存過程,雖然能主宰萬物,但是它從不強加于任何事物,一切順其自然,道的不居功占有、平等一如的精神反而成就了道的偉大。

  我們身體也是一樣的,大靈投胎以後也沒有參與我們,完全是靠我們自律來約束自己。是福是禍自己衡量,是順是逆都有方便。修行之後大靈成爲九五之尊與大道融爲一體,自性萬物歸順大靈,所以能成就其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