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釋義 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金剛經》釋義——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法界通化。法界是遍虛空的,遍虛空的才能叫法界,不能說一個中國就叫法界。整個虛空叫法界。法界可以化爲十方國土,十方佛國合成一個法界,合成一個虛空,通化就是通達無礙。這是從字面上講叫法界通化。

  從我們的心性來講,我們的心爲法界,通化無礙的時候,是因爲我們叁心不可得了。只有我們叁心不可得的時候,才能叫法界通化。看經一定要把前後的話接應上。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叁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釋迦佛又開始問須菩提,你是怎樣認爲的呢?假如有人用滿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七寶來布施,用七寶布滿那麼多的世界,以這個人這種布施的因緣,你看他得的福報多不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就是非常多的,世尊啊。如果這個人真的是用布滿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多的地方的七寶來布施,他得福是非常多、非常大的。

  【須菩提啊。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這裏佛是打破有相、有住的心態,轉爲無相、無住的心態。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啊,如果把福德當成實實在在的話,這樣去布施是有爲布施、有求布施,是住相布施,是有限量的,是生滅的,我如來就不說得的福德多了。因爲不是叁輪體空,所以這樣的布施的福報就大大的打折扣了。用一顆無所求、無所住的心,和求福德沒有關系的心態來布施,這樣我才說得的福德多呀。就是用清淨圓滿的心性去布施的時候,功德是無邊無際的、是無量的。正因爲是無相之心,所以說福德是無量無邊的,是和宇宙同存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