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曆程▪P3

  ..續本文上一頁在呈現另一個層面,不是嗎?任何人只要看到中古世紀歐洲的大教堂、伊斯法汗(Isfahan)的清真寺、安哥窟(Angkor)的雕刻或印度艾羅拉(Ellora)石窟的美麗和豐富,就必然承認那些藝術家是直接受到萬物之源的能量所啓發,不是嗎?

  偉大的藝術創作,就像夜空中的明月;它照亮了世界,但它的光卻不是自己的,而是借自隱藏在背後、代表絕對的太陽。藝術幫助過很多人瞥見精神的本質。藝術有看不見的神聖來源和神聖目的:它讓人們看見自己的真性和在宇宙中的定位,並幫助人們重新獲得那永遠清新的生命價值和意義,以及無限的可能性。但很多現代藝術卻喪失了這種認識,因而有其局限性,不是嗎?報身是持續、光明、快樂的能量層面,是裏爾克所謂「長了翅膀的喜悅能量」層面,是一種光芒,它把絕對世界的清淨和無限的意義,轉化到有限和相對的世界,易言之,從法身到化身,就是偉大藝術創作的真正意義,不是嗎?

  不斷開展的整體性

  DL喇嘛的典範啓發我很多,其中之一是他對于現代科學的各種層面和發現,永遠保持好奇心和開放態度。佛教常常被稱爲「心的科學」,每當我思索中陰教法時,不斷地讓我感到驚訝和感激的,就是它的准確、寬廣和清晰。如果佛教是心的科學,那麼我認爲大圓滿法和中陰教法代表了這個科學的心要,猶如一粒深觀而實用的種子,它所生長出來的證悟大樹,已經花繁葉茂,而且將在人類不斷的進化中,以無法想象的方式繼續開花。

  這些年來,我和各種科學家有過許多交換意見的機會,越來越感到驚訝,佛法和現代物理的發現竟然如此類似!很幸運的,西方許多主要的哲學和科學先驅也已經注意到這點,正努力研究;他們覺得,從神秘主義--心和意識的科學--和各種物質科學兩者間的對話,就可能會産生新的宇宙觀和責任觀。我越來越相信,中陰教法叁階段展現的過程,對于這種對話會有殊勝的貢獻。

  在各種看法中,我想介紹一個特別吸引我的科學見解,那是由物理學家大衛·波姆所提出的。他提出一個新的理解實相的方法,雖然引起爭議,但也獲得許多不同學科研究者的共鳴,包括物理、醫學、生理學、數學、神經學、精神治療、藝術和哲學家。如同中陰教法一樣,大衛·波姆了解實相的新科學方法,是把存在看成是一個整體,一個沒有斷裂和沒有隙縫的整體。

  他認爲在宇宙間運作的多面向、動態的次序主要有叁個層面。最明顯的是叁度空間的世界,包括物質、空間和時間,稱爲明顯的或開展的次序。這個次序是從哪裏開展出來的呢?他認爲是從一個普遍的、整體的場域,「一個超越時間的基礎」,他稱爲隱含的或包藏的次序,它是全然涵蓋整體經驗的背景。他看到這兩個次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明顯的次序」中所開展的,又會再度包藏回到「隱含的次序」中。至于把這種過程組織成各種結構的原動力,他「主張」(這是他喜歡用的字眼,因爲他的整個哲學認爲觀念必須經由自由對話才能 産生,而且可以常常改變)是一個超隱含的次序,這是一個更微細而無限的面向。

  在這叁個次序與叁身和四種中陰之間,不正是鮮明的對比嗎?誠如大衛·波姆所說的:「首先,『隱含的次序』的整個概念,是藉由無形經過明顯化或開展的過程,來討論有形的來源的一種方法。」

  大衛·波姆把量子物理學探討物質的方法,擴展到對意識的研究上,我也受到這種想象力的啓發。當科學更開放和進化時,我認爲這一步會是越來越需要的。「心,」他說,「可能有一個類似宇宙的結構,在我們稱爲空的空間的基本動作中,實際上有一股巨大的能量、一個運動。在心中出現的特殊形狀也許可以比喻爲微粒子,而深入心的根本,也許可以被感覺爲光。」

  除了「隱含的和明顯的次序」外,大衛·波姆也提出看待心理和實物理、心和物之間關系的方法,稱作身-義(Somasignificance)。他寫道:「『身-義』的觀念,是指身(即物理的)和它的意義(即心理的)絕非分別存在的,它們是一個整體實相的兩面。」

  大衛·波姆認爲,宇宙以叁個互相包藏的層面顯現:物質、能量和意義。

  

  從「隱含的次序」的觀點來看,能量和物質都涵藏著某種意義,而意義給予它們全部的活動某種形式,也給予從活動中所産生的物質某種形式。心和腦部物質的能量,也都涵藏著某種意義,而這種意義將賦予全部活動某種形式。因此,很顯然的,能量隱藏著物質和意義,而物質隱藏著能量和意義……但意義也隱藏著物質和能量……所以,這叁個基本觀念中的任何一個都隱藏著其他兩個。

  把大衛·波姆這個非常微妙而精致的觀點加以簡化,你可以說,大衛·波姆認爲意義有著特殊而廣泛的重要性。他說:「跟一般見解不同的是,意義是整體實相本有而基本的部分,而不是只存在于我們心中的,純粹抽象和虛無的性質而已。換言之,概略地說,在人生中,意義就是存有……。」在诠釋宇宙的同時,事實上我們是在創造宇宙:「在某個程度上,可以說我們是自己意義的整體。」

  如果把大衛·波姆的宇宙觀和叁身做個對比,不也很有幫助嗎?把大衛·波姆的觀念做比較深入的探討,也許可以發現意義、能量和物質之間的關系,類似叁身之間的關系。就他的解釋來看,意義的角色類似法身,那是一個無限可能、完全自由的整體,一切萬物都是由它生長出來的。意義和物質透過能量來相互作用,能量類似報身,它從空性的基礎上,自發、持續地發出。而物質的創造,就大衛·波姆的觀點來說,類似化身,因爲化身就是能量持續具體化的形式和顯現。

  想到大衛·波姆對于實相的精彩說明,就不禁會想象,如果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經上師調教的成就者,那麼他會有什麼樣的發現呢?一個人如果既是科學家又是聖人,也就是融合龍清巴和愛因斯坦于一身的人,會如何解釋實相的本質呢?中陰教法這棵大樹未來盛開的花朵,也許有一朵就是科學和神秘經驗的對談,這是在目前我們只能想象,卻又似乎即將來臨的事,不是嗎?這會對人類産生什麼樣的意義呢?

  大衛·波姆的觀念和中陰教法之間,最類似的一點就是它們都從整體的觀點出發。這個觀點如果能夠激起人們轉化意識,進而影響社會,將可讓我們的世界重建目前所需的生命共同體和意義。

  

  我在這裏想要說明的是,人對整體的觀念,也就是他的世界觀,對人心的整個次序影響甚大。如果他認爲整體是由獨立的片斷所組成 ,那麼他的心就會做類似的思考;但如果他能夠把一切事物都緊密而和諧地包含在不分割、不斷裂和無界線的整體內,他的心也會做類似的思考,從這裏將可在整體內産生有秩序的行動。

  偉大的上師們,應該都會完全同意大衛·波姆的看法:

  

  如果想從政治、經濟和社會方面來改變這個世界,就必須先改變意義。但那種改變必須從個人開始;意義必須爲他而改變……如果意義是實相的主要部分,那麼只要社會、個人和人際關系被視爲具有不同的意義,一種基本的改變就會發生。

  終極而言,中陰教法的觀點,以及對于藝術和科學深刻的了解,都以一個事實爲中心:我們對自己的責任和爲自己所承擔的責任;同時,必須以最急迫和影響深遠的方式來運用這個責任感:轉化我們自己、我們的生命意義、我們四周的世界。

  誠如佛陀所說的:「我已經爲你指出解脫之道,現在你必須爲自己修行了。」

  

  

《西藏生死書·第二十一章 共通的曆程》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