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宗
摘自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 - 于淩波居士著
中國佛教十叁宗之一,大乘八宗之一. 此宗的宗名有五,一名法相宗,二名唯識宗 叁名普爲乘教宗,四名應理圓實宗,五名慈恩宗。由于決判諸法的體性相狀,名爲法相宗。由于明萬法唯識的妙理,名爲唯識宗。由于普爲發趣一切乘故,名爲普爲乘教宗。由于所談的義理均是圓滿真實故,名爲應理圓實宗。由大唐慈恩寺玄奘窺基二師所弘傳故,名爲慈恩宗。關于本宗的傳承,唐代玄奘叁藏入印求法,師事護法之門人戒賢,具禀瑜伽行學派的奧秘。玄奘于貞觀十九年回國,由天竺攜回梵典六百五十余部,歸國後廣譯經論,先後譯出七十五部,一千叁百余卷,其中關于法相唯識一系的如下:一、《解深密經》:五卷。二、《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造,一百卷。叁、《辨中邊論》:彌勒菩薩造,叁卷。四、《攝大乘論》:無著菩薩造,叁卷。五、《顯揚聖教論》:無著菩薩造,二十卷。六、《大乘五蘊論》:世親菩薩造,一卷。七、《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八、《瑜伽師地論釋》:世親菩薩造,一卷。 九、《觀所緣緣論》:陳那論師造,一卷。十、《唯識二十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十一、《唯識叁十論》:世親菩薩造,一卷。十二、《成唯識論》:以十大論師之釋論百卷,糅集爲識論十卷。
由于玄奘廣譯法相唯識一系經論,窺基複弘揚之,開創了我國的唯識宗。玄奘于唐高宗麟德元年示寂,享年六十五歲。窺基是玄奘叁藏的入室弟子,俗姓尉遲,字洪道,是元魏尉遲部後裔,唐代京兆長安人。出生于唐太宗貞觀六年,禀性聰慧,體貌魁偉,年十七歲奉敕出家,爲玄奘弟子,依玄奘學佛教經論及天竺語文。二十五歲參與譯經,唐高宗顯慶四年,玄奘譯《成唯識論》,原擬將十家釋論各別全譯,後以窺基之建議,錯綜群十家之言,糅譯爲一本,即《成唯識論》十卷。其後奘師又爲窺基闡說陳那的《因明正理門論》,及《瑜伽師地論》等,故窺基通達因明之學。窺基著述豐富,有“百部疏主”之稱,其主要且與唯識有關者,如《瑜伽師地論略纂》十六卷,《成唯識論述記》二十卷,《成唯識論掌中樞要》四卷,《唯識二十論述記》叁卷,《大乘百法明門論解》一卷,《成唯識論別鈔》四卷,《辨中邊論述記》叁卷,《雜集論述記》十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六卷,《大乘法苑義林章》十四卷。
由于玄奘、窺基兩代的弘揚,建立了我國大乘八宗之一的“唯識宗”。窺基的弟子慧沼,淄州淄川人,十五歲出家,曾親炙玄奘法席,後轉依窺基學唯識,深入堂奧。因爲他住在淄川大雲寺,故人稱淄川大師。窺基示寂後,圓測著《成唯識論疏》,與窺基見解不同,慧沼撰《成唯識論了義燈》破斥圓測之說,以顯法相正義。他曾先後參加過義淨、菩提流志的譯場,擔任正義,多所刊正。此外尚著有《能顯中邊慧日論》、《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金剛般若經疏》、《金光明最勝王經疏》、《勸發菩提心集》等。智周是慧沼的弟子,濮陽人,唐高宗總章元年生。出家後初學天臺,後師事慧沼,著有《成唯識論演秘》、《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叁卷、《因明入正理論後記》叁卷,及《大乘入道次第章》等十種。他的《成唯識論演秘》,與窺基的《樞要》及慧沼的《了義燈》,合稱爲《唯識叁疏》。智周的弟子如理,著有《成唯識論義演》及《成唯識論演秘釋》二書,唯內容則流于瑣細。
此宗創立之初,宗風頗盛,百余年間,修學的人頗多。唯自唐武宗會昌法難以後,日漸衰微。參閱“瑜伽行學派”、“唯識宗傳承”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