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唯識宗略說 肆、唯識宗的教判

  肆、唯識宗的教判

  唯識宗依《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相關經論,將佛陀一代時教,判爲有、空、中道叁時。此叁時教是對漸悟的機類所建立,即爲誘引不定性的機類,令入中道妙理而設。

  第一時有教:謂衆生執迷有我,因而起惑造業。佛陀初成道時,在鹿野苑宣說四聖谛、十二因緣等佛法,令諸凡夫、外道趣入聖道,如《阿含》等經皆屬此教。以依他起性而說有,屬不了義。

  第二時空教:謂小乘人雖聞四谛法斷除我執,卻于諸法執爲實有。佛陀爲去除彼等法執,乃于靈鹫山宣說諸法本空的義理,令彼舍小趣大,如《般若》等經皆屬此教 。以遍計所執性而說空,屬不了義。

  第叁時中道教:謂前二時宣說有、空,尚未契入中道,由是佛陀于《解深密經》中,解說唯識中道的妙理,斷除小乘偏有、大乘偏空的執著,而以心有境空爲如來究竟大乘了義實相。如《華嚴經》、《解深密經》等皆屬此教。以叁性、叁無性而說中,屬了義。

  此叁時教的說法,依佛陀說法的年月先後來區分的,叫做年月次第;依了義與不了義來區分的,叫做義類次第;此外還有兼顧年月次第與義類次第來區分的,這在慧沼著作的《唯識了義燈》中有詳細說明。此叁時的教判,雖出于《解深密經》,但也很符合印度佛教思想史的實況。印度佛教史第一時期的學說,可概括爲四聖谛、十二因緣等,主要是闡明我空法有的道理。第二時期爲龍樹、提婆所創立的中觀學派,主要闡明我法二空的道理。第叁時期爲無著、世親以及後來的陳那、法稱所創立的瑜伽學派,主要是闡明心有境空的道理。所以叁時的教判,也不妨看做是印度佛教思想發展過程的反映。

  又叁時教判,以前二時爲佛陀的方便教說,屬不了義;以第叁時爲佛陀所說的真實教法,是真了義,以宣說叁性、叁無性等中道妙義爲主。唯識宗以第叁時教爲其教說宗義。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