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改變舊習氣選擇新宗旨

  今天是甲子年最後的一天,明日就是乙醜年的開始。我們在這時候,要改變舊的習氣。在過去所行所作,皆因有不良習氣的緣故,以致有很多地方不合法。從明天起,要選擇新宗旨,重新做人。如果總是不肯n“覺今是而昨非”,修行就不會有進步,只是混光陰而已。

  各位!不要掩護自己的短處,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所謂“見賢思齊”。我們要向曾子看齊,學習他的作風。在論語上有這樣的記載:“曾子曰。吾日叁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有叁件事,必須自我檢討:所做的事,是否忠實盡了自己的能力呢?和朋友相交,是否有不誠信的地方?每天所學習的功課,是否有溫習研究?”這一番話,我們可以作爲借鏡。

  在叁字經上開宗明義地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剛出生的小孩子,他們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爲本性和善相近,所以說“性相近”。漸漸長大,被環境所薰陶;被習氣所染汙,所謂“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于是,性情就漸漸和善相離遠了,所以說“習相遠”。在這個時期,如果不能好好的教育,把舊的習氣改變,回複到善性上,那麼,他的性情就要變遷了。

  在年輕的時候,有父母師長來教化,來改善自己的習氣毛病,到了成年的時候,就再沒有人來教導你。你若想改善往好的地方,必須由自己去改善自己。因爲這個緣故,所以今天的題目是—“改變舊的習氣,選擇新的宗旨。”

  我們要認清目標,怎樣做人?怎樣才能做到真正的佛教徒?新的方針是什麼?新的宗旨是什麼?這些問題都要弄清楚。否則的話,無法改變舊習氣,無法選擇新宗旨,各位!要注意這一點。

  總而言之,這些問題很簡單,就是躬行實踐“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就可以了。人人本著這個方針去做,自然達到做人的目標。

  新的方針,就是把嫉妒、障礙、貢高、我慢等習氣完全消滅,不令它發生作用。如何消滅這四種不正當的心理?就是用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來調治。有慈心就沒有嫉妒心;有悲心就沒有障礙心;有喜心就沒有貢高心;有舍心就沒有我慢心。各位研究一下,有沒有道理!

  新的宗旨,就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其實這是萬佛聖城舊的宗旨,你們雖然聽了很多次,但是沒有認真去實行。凡是沒有實行,就是新的。實行之後,那就不是新的。今天舊調重彈,再談談這六大宗旨的義理。希望各位注意!

  我們爲什麼有煩惱?爲什麼有憂慮?皆因有爭、貪、求、自私、自利、妄語在作怪,支配得你的身心不自在。若能將它們降伏,便不會顛顛倒倒,就得到無煩無惱、無憂無慮的境界。無論在何時,都是達觀自在。我們爲什麼不達觀?爲什麼不自在?一言以蔽之,就是被這六種境界所轉。

  我在小的時候,歡喜和人爭,好抱不平。如有不平之事,除非我不知道,若被我知道了,一定挺身而出,評論是非。我也貪,貪什麼?貪吃(小孩子皆犯這種毛病)。有好吃的東西,沒有我的份,一定去爭,非得到手不可。

  我到十二歲的時候,反省自己的個性,爲什麼這樣的倔強?研究明白之後即改過自新,開始在家裏給父母叩頭,表示忏悔。過去有許多事情,曾令父母操心,從今以後,再也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覺得很實用,一直用到今天,終身信守不渝。

  後來,除了給雙親叩頭之外,又給天、地、君、親、師叩頭,又給天下大聖人、大賢人、大善人、大孝人叩頭,又給大惡人叩頭。爲什麼?令他們也改惡向善,每天在院中叩八百多個頭,需要兩小時,風雨無阻。

  上次到加拿大金佛寺時,我對叁步一拜(恒實、恒朝法師)說:“你們試一試,若是不爭、不貪、不求這有多妙!不自私,不自利,這是妙中之妙,再沒有比這更妙的法了。倘能真正躬行實踐這六大宗旨,你說還有什麼能超過這種法?”各位!努力實行這六大宗旨,對修行才會有進步。否則,一切等于空談,畫餅不能充饑、煮沙不能成飯。

  萬佛聖城這六大宗旨,人人要念茲在茲不忘它,因爲這個,所以我什麼都舍了,什麼都布施于人,不是盡教人布施給我。當然,有人布施,我也不拒絕。但是,我盡量布施,有機會就做一點。凡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就做一點,做不到的事情,也不勉強去做。

  各位想一想!若是能這樣去做,還有什麼應憂愁?還有什麼放不下?如果認真去實行這六大宗旨,那就是真正明白佛法了。換言之,佛法的真谛,已包括在這六大宗旨之內。

  不爭,就是不犯殺戒,爲什麼要殺生?就因爲要爭,你爭我奪,就發生殺人放火的行爲。不爭就不殺,這樣就把殺戒守住了。

  不貪,就是不犯盜戒。爲什麼要偷盜?皆因貪的緣故,貪人之物爲己有,若不貪就能守持不盜之戒。

  不求,就是不犯淫戒。男人追女人,這是求;女人追男人,也是求。求之不得,神魂顛倒。甚至在夢中,還在追求,身心不甯。

  不自私,就是不犯妄語戒。爲什麼要打妄語?因爲保持自身的利益,所以到處騙人說假話。如果不自私,到處可說真話,沒有欺騙的行爲。

  不自利,就是不犯酒戒。飲酒的人,認爲飲酒能令血液奔騰,對身體有益處,一定能健康。在喝醉的時候,覺得自己飄飄然成爲神仙。這是喝酒人的妄想,自利在作祟。

  不妄語,在前邊所說五項之中已包括著,但爲提高大家的警覺,特別強調打妄語的壞處,所以又加這一項,作爲警惕。

  現在加拿大溫哥華市金佛寺,常常講六大宗旨。教化老年人、中年人、少年人,令他們知道佛法的重要性。如果能真正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那麼,社會必定安甯,家庭必定幸福。

  世界上的人,若能嚴守五戒,沒有殺、盜、淫、妄、酒的行爲,就沒有煩惱,沒有憂慮了。所以說這六大宗旨是最妙法門,又可以說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再說一句,身爲佛弟子,最低限度要嚴守這五種基本大戒,徹底實行,才能安樂自在。、假設這五種戒不能守,那麼,比丘的二百五十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戒,更不容易守。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雙樹林入涅槃時,便對阿難尊者說:“以戒爲師”。由此可知,戒律是如何重要!

✿ 继续阅读 ▪ 人面瘡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