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鬘公子悟道記
世尊,有一天,給衆人講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在迦葉佛住世的時代,在多魯吧國中,有一個婆羅門做了國王的宰相,他德才兼備,深得人民敬仰。宰相有一個兒子,由于他生下來就長著一頭非常黑亮、濃密的頭發,便取名爲「大鬘」。「鬘」這個字,就是形容頭發美好的意思。
大鬘長得非常端莊、大方、身體強健,而且眉清目秀、齒白唇紅,他的手足柔軟,皮膚顔色如金,細薄無垢,具足各種美好的相貌,並且對世間一切的學問無不精通。
有一個瓦匠的兒子,名叫護喜,從小和大鬘一起長大,他們兩人知心知己,互爲好友。護喜曾經偶聞佛法,非常喜歡,並潛心修持。他也是一個孝子,非常孝敬雙目失明的父母,讓他們安度晚年。
迦葉佛所住的精舍,離多吧魯國不遠,那兒有兩萬名比丘,都已修得阿羅漢果,和迦葉佛一起安居。
有一天,護喜邀大鬘說:「大鬘,我們一起去拜見迦葉佛吧!」
大鬘自恃學問高深,輕慢地說:「有必要嗎?那個人只是一個禿頭罷了,能有什麼修行呢?」
「大鬘啊!佛法是很不容易聽到的。你最好和我一塊去拜見佛陀!」護喜說。
「唉呀,何必多此一事呢?」無論護喜怎麼勸,大鬘就是不去!
護喜見勸不動大鬘,靈機一動,就轉了話題:「那麼我們一塊去河裏洗澡好嗎?」大鬘高興地答應了。
于是他們一起來到河邊,准備脫衣下河洗澡。
這時,護喜擡起右手,指著不遠處的房屋說:「大鬘啊,迦葉佛的精舍就在前面,我們一塊去吧。」
大鬘不耐煩地回答:「去那兒做什麼啊?」
護喜一把抓住大鬘的衣服,拉著他向前走去,大鬘就順勢把衣服脫掉,轉身往回走。護喜一見這情景就急了,他不顧忌諱,一把抓住大鬘的頭發,往回拉。
「你這個護喜!不怕掉腦袋啊?」大鬘驚叫道。
當時,這個國家法律規定,任何人不許抓別人的頭發,如果抓了,就要被斬首!
護喜堅決地說:「我就是不怕掉腦袋!今天拼死也要拉你去見佛陀!」
大鬘忽然轉念一想:「他這樣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否則他怎麼敢冒死抓我的頭發呢?」于是才對護喜說:「護喜,你放開我的頭發,我跟你去就是了。」
護喜松開手,大鬘整理好頭發,穿上衣服,倆人一起來到迦葉佛的精舍。
護喜頂禮後,向迦葉佛說道:「這位大鬘公子是和我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然而他現在還沒有接觸過佛法,更沒有皈依叁寶,希望世尊可以爲他開示,使他明白佛法的道理。」
大鬘看著迦葉佛,心裏有些不相信地想:「別人都說,佛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而今天看來似乎還缺少兩種相好哩!」
這時,迦葉佛已經看穿了大鬘的心思,便伸出「廣長舌相」用舌頭遮蓋自己的臉、額頭、耳朵七遍,後又縮回口中。舌面發出的五色光,遍布叁千大千世界,使日月失輝,光芒又繞迦葉佛身體七遍,從自己頭頂上融入。
迦葉佛又施神通,單獨在大鬘眼前示現各種奇妙的景象。大鬘看到迦葉佛具足叁十二種相好,並具足大威神力,高興得不得了。
迦葉佛又對大鬘講了叁皈依、五戒、及行菩薩道的功德。
大鬘聽完佛說法後,即向迦葉佛頂禮,說道:「我今忏悔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惡業,乞請偉大的佛陀能接受我的忏悔。從今以後,不敢再造惡業。」他反複說了叁遍,迦葉佛即默然允諾。這時,大鬘和護喜一起頂禮佛足,滿懷歡喜地返家。
在回去的路上,大鬘對護喜說道:「護喜,你真是沒有福報啊!我真不願再見到你,也不願再聽到你的名字。」
「爲什麼?」護喜驚訝地問。
「你既然早就聽到這麼好的佛法,怎麼還能在家呆得住?而不會想趕緊跟隨佛陀出家修行。」
護喜說:「情況不同啊!我的父母年紀大了,又都雙目失明,如果我出家了,誰來照顧他們呢?我出家修行,他們一定會餓死的,所以我現在無法出家呀。」
大鬘說:「我聽聞了迦葉佛講述的佛法後,知道了因果,也明了了佛法難聞,所以,我打算放棄權貴的身份,皈依到迦葉佛座下修行。」
護喜聽了,高興地說:「太棒了!您真是個有福之人!」
大鬘又繞護喜叁周,向他合掌感激地說道:「如果以前我的身、口、意叁業對你有不好的地方,還請你原諒。正因爲有你,我才能夠聽聞佛法。」
大鬘拜別了雙親,便返回了迦葉佛的精舍,成爲一名年輕的僧侶。
世尊說完這段故事後,即對舍利弗尊者說:「那大鬘童子就是我的前身,大鬘的父親就是我的父親淨飯王。護喜反複勸我學佛、修道,實在是我的善知識啊!以前我曾對護喜說過:『迦葉佛不過是一個禿頭而已,能有什麼修行。』因此轉世後便感召受苦行六年,每天只有一粒麻、一粒米的果報。因果業報確實所言不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