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叁谏
古時候,在波羅奈國,有一個橫征暴斂的國王,不但不依法治國,還不斷地壓榨百姓,與民爭利,爲自己聚斂錢財。人民不堪忍受,逐漸對國王産生了不滿和反抗的情緒。國王身邊有一個聰明的大臣,是菩薩所轉生的,他看到這些,就想找個機會來勸谏國王,使他改變治國之策。
當時,國王正在大興土木,用民脂民膏來建造禦花園。花園中有一座供國王休息的大廳,還未完全竣工,屋頂剛剛架在承受屋瓦的椽子上。
一天,這位大臣陪著國王去巡視禦花園的工程,國王進入大廳中,擡頭望見剛架上的屋頂,生怕掉下來砸著自己,便急忙護著頭走出去。
國王站在大廳外面看著屋頂上光禿禿的幾根椽子,心想:「這些椽子怎麼能頂住這沈重的屋頂呢?」
他轉過臉來詢問跟隨在身邊的大臣,念了一首偈問說:
「一腕半厚圓屋頂,八根椽子拱衛它;
椽子爲何不斷裂,屋頂爲何不落下?」
大臣聽了之後,心想:「我勸谏國王的機會來了,不妨就用此事做個比喻,讓國王明白治國的道理。」便也用偈頌回答國王:
「弧形椽子叁十條,整整齊齊往上繞;
結成一體承壓力,屋頂架住不會掉。
智者身邊摯友多,誠心誠意相輔佐;
猶如椽子撐屋頂,福星高照永不落。」
聽到大臣這麼一說,國王不由地思考起自己的所作所爲來:「沒有屋頂,椽子就沒有什麼支撐力,椽子不能結成一體,屋頂就架不住了。椽子一旦斷裂,屋頂就會塌下來。一個違背正道的國王,不受臣民愛戴時,不也正是這樣嗎?」
大臣笑著說:「英明的大王啊!一個國王不能令大臣擁戴,不能團結朋友,不能管理好軍隊,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國家就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局面,結果就是國王被推翻。做爲一國之君,應該遵從正道,實施仁政。」
聽了大臣的勸谏,國王內心思慮著:「看來我該好好檢討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爲。」
這時候,仆人獻上來一個香橼(ㄩㄢˊ)。國王把它拿在手中,對大臣說:「我的忠臣,請吃個清新的香橼吧!」
大臣接過香橼,回答:「大王啊!不懂得怎麼吃香橼的人,吃起來又苦又酸;而懂得怎麼吃香橼的人,知道怎麼去掉苦澀味,保留酸味,才能領略到香橼的好。」
隨後,菩薩又語帶深意地念了一首偈頌:
「香橼不削皮,入口味苦澀;
果肉有滋味,不能帶皮吃。
智者在城鄉,堅持行正道;
聚財不害民,征稅不施暴。」
大臣與國王一邊交談著,一邊四處觀看。說著說著君臣倆來到了蓮花池,只見滿池鮮豔盛開的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在水中婷婷玉立。
國王對菩薩說:「我的忠臣啊!你看那美麗嬌豔的蓮花長在水中,卻不受那汙泥的沾汙。」
大臣看看國王,又看了滿池高潔的蓮花,回答說:「猶如池中蓮,根白長水中;不染汙泥水,花開火樣紅。仁慈忌暴虐,清白避罪愆;汙點不沾身,猶如池中蓮。尊敬的大王啊!做爲一國之君,也應該如此治國行事呢!」
國王聽了菩薩的勸谏,明白了許多治國的道理。從此,他依法治國,廣行布施,對百姓施以仁政,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了許多善事。從此,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