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人天合一既是道

  人天合一既是道

  2010.12.15

  一周後冬至即將來臨。立冬意味著冬天的開始,冬至則是冬天的結束。冬至是大自然陰氣最重、極陰的一天。緊隨冬至那天的結束,萬物開始複蘇,大地陽氣開始從地下往上升。而立冬之時,大地的陽氣則開始往下沈。在農村,立冬時用木炭生火,要把燒紅的放在表面,沒燒的放在底下。因爲這時候氧氣向下沈,火勢往下走。冬至這天陽氣開始從下往上升,這時候生火則要把沒有燃燒的木炭放在已燃燒的上面。砍伐樹木、修剪果木一般在立冬之後。因爲立冬後樹木的能量開始往根部走,這時修剪樹枝時,樹液不會流失。冬至之後不再修剪果木。因爲這時候樹木的能量開始從根部往上走,升到樹幹、樹枝、樹葉上,此時砍伐樹枝,樹液會流失,就如同人流血一樣。

  一個修行人不懂四季養生就別想入道;不懂四季的輪回交替,不能與其同步,就不知道如何用功,不知何時該打坐、何時該休息、何時運氣、何時開竅、何時氣沈、何時氣揚。世間法都不懂,出世間法根本不可能入門。

  傳統修煉方法因循立冬萬物開始儲存能量,人體的氣也開始往下走,要內斂內收,所以叢林裏便放下萬緣,開始閉關,進禅堂修煉。此時按傳統習俗,世間的夫妻要開始分房而住,不能再過夫妻生活,如果過夫妻生活就會損壽。一旦冬至結束,大地的陽氣則開始升揚釋放,萬物開始複蘇。因此佛門裏立冬開始打禅七,冬至以後能量開始釋放,修行人開始開脈、開頂,頭如花苞一樣開放,所以冬至以後開悟的人比較多。按傳統養生之道,這時夫妻才能開始同房,繁衍後代。這時候懷的孩子會比較健康。

  一年裏有春夏秋冬四季和立冬、冬至等二十四個節氣,一天裏也有四季和二十四個節氣,我們的身體也是如此,所謂大環境裏有小環境,大季節裏有小季節。中醫把脈與二十四個節氣有關。中國的針灸療法就是根據二十四個節氣研發的。

  到冬至還有一個星期,這是我們人體陽氣最低的時候,大家可以吃一瓶金匮腎氣丸。冬至前是病人死亡率最高的時間,老人在這時候尤其容易生病、死亡。

  夜裏十一點到一點爲子時。子時是陰陽交合的時間,應該休息。叢林裏規定子時睡覺,否則容易傷肝氣。現代人熬夜到臨晨兩點才睡,氣血不能回到肝髒裏養肝,所以臉色都發青、發黃,甚至發黑。肝長期得不到血的滋潤,容易引起肝炎和肝硬化,導致腎髒受損。叁到五點爲寅時,這時陽氣開始生發、走旺,人體的經絡開始打開,過去的祖師多在這個時間開悟,修行人在這個時間裏開脈的比例相當高。

  如果生活與四時同步,到子時你自然會犯困想睡覺,到叁點你自然會蘇醒。如果陽氣很旺,不到叁點就會醒來;如果陽氣不足,到六、七點可能還醒不過來。根據這一點,可以了解你的身體是否衰老,甚至可以知道臨終你會到哪一個道裏去。

  過了立冬如果身體的陽氣還生發不起來,第二年的春天往往會生病。冬至一過,萬物開始複蘇,我們身體的陽氣也應該複蘇。如果你比大自然晚一個月、半個月,甚至一個禮拜,大自然中的細菌蘇醒以後,就會侵入你的身體。爲什麼冬天越冷,第二年農作物收成就越好,人的身體也越健康?因爲嚴寒把野外和身體裏的病菌、細菌都凍死了。如果冬天不冷,沒有下大雪,第二年往往會有瘟疫,人、動物和植物都會生病。由此還可推斷出我們的健康程度,第二年的年成,甚至國運。

  平時不看書,如何獲得知識,又如何將知識升華爲智慧?縱然你思維敏捷,有思想,如果不讀書,沒有知識,你的辨別能力從何而來?沒有辨別能力,什麼都不懂,還修什麼呢?出家人的飯碗是知識和智慧。信徒之所以崇拜我們,是因爲我們有淵博的知識和無窮的智慧,否則人家就瞧不起我們。除了知識和智慧,我們還能給他們什麼呢?世間人對出家人的崇拜與追隨是建立在尊重知識、尊重智慧,尊重我們的道德人品的基礎上。沒有知識、智慧,是培養不出高尚的人品和道德的。因爲你不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不懂得各行各業的潛規則。違背了潛規則,你還能說你有智慧,有道德嗎?

  一個人品好的人,首先應該知道何爲是、何爲非、何爲正、何爲邪。對正邪、是非的辨別、判斷來自知識、智慧和高尚的人品。有知識、有道德的人知道父母、師父、領導不在,一旦出了事要由他負責,他會感到壓力,所以會兢兢業業,小心謹慎地做事,生怕出了問題無法交代。而愚昧無知的人恰恰相反,家長、領導一不在,他就“無法無天”了!一個正邪、是非、對錯不分的人,不能稱其爲好人,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品質。人老實並不意味著人品好,只有在擁有智慧的基礎上,才能稱爲忠厚老實。沒有智慧的老實,不過是愚昧無知、懦弱無能、膽小怕事、好吃懶做的表現罷了。

  越在關鍵時刻,越要表現出氣節,讓好的品質散發出來。凡夫總是隨著環境跑,跟好人學好,跟壞人學壞,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具有智慧和聖人品質的人,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散發出聖人的品質,衆生自然爲其所度。而愚昧無知的凡夫往往滿身惡習,沒有品德和智慧可言,無論走到哪裏都是被衆生所度。此娑婆世界叫做器世間,即物欲的世間,衆生的習氣正好與它相契合。世間的惡習導致一個人沈淪、墮落。惡習的深淺意味著墮落的深淺。而超越多少惡習,改掉多少惡習,你心靈的淨化程度就提高多少,境界也隨之提升多少。

  前段時間我反複講一個話題,一個人成長分爲叁個階段:第一個是知識成長階段,第二個是能力成長階段,第叁個是境界成長階段。世間人爲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爲滿足自己的欲望,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技能,能迅速地掌握相關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由于他追求的是世俗的種種物欲,菩提心沒有生起來,所以一生都無法達到第叁個階段——境界的成長與提升。

  世間上很多有知識、能力的人一生碌碌無爲,靠打工養活自己,常生懷才不遇之感。究其原因是沒有境界、思想庸俗、心胸狹窄、私心重、氣量小。重用這種人往往會付出很大的代價,甚至禍國殃民。曆史上很多貪官汙吏使國家民族蒙受巨大損失,甚至恥辱,就是因爲他們有知識,有能力,但沒有境界。很多人得不到領導的重用,原因也在于此。知識能力可以通過教育、實踐來培養,境界卻很難提升。可以說境界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生生世世的累積。而知識、能力這一生就可以獲得。

  人的一生也如同春夏秋冬,到播種的時候就要播種,到耕耘的年齡就要耕耘。播種、耕耘把握得好了,秋季自然碩果累累。古人講,四十歲之前的成就來自前世的努力和祖上的積德,四十歲之後的成就才是自身的能力和四十歲之前努力的結果。如果四十歲之前一事無成,說明你前世沒修好,祖上沒積德,那你就應該在四十歲以後有所成就。

  人生也有冬季,生命有死亡的那一刻,事業也有結束的一天。但是我們的精神境界如同我們的靈魂一樣,永遠不生不滅。如果把握好了今生,讓自己的精神境界變得純潔高尚,你將流芳千古,成爲後人的楷模。後人緬懷效仿的是聖人那高遠超拔的境界。僅有知識和能力,沒有境界,仍是一個凡夫俗子。

  對于要出家的小夥子和小沙彌來說,現在正是學習知識的階段。如果這十年你們不好好地學習,下個十年開始培養爲人處事能力的時候,你們將顯得庸俗狹隘、小家子氣,表現出來的往往是小農意識,或小市民的思想。一個人的外形相貌、思想、言行就是他身心靈的綜合體現。每天不學習,不觀察、思考,難道心裏不會著急,沒有危機感嗎?時代的發展要求出家人也要與時俱進,我們每天必須讀書學習,包括了解最新的知識與信息,讓我們的思想、靈魂日日成長、進步。

  我常說飯可以一日不吃,書不能一日不讀。要學會讀書、讀人、讀己、讀社會。我從十七、八歲學到今天四十歲。小時候我們兄弟幾個沒讀什麼書,離開家鄉走向社會後感到很自卑,什麼都不懂,身邊的人都比我們有知識,有文化,有境界。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讓自己的心沈潛下來好好地學習。人這一生不學習成長,要做什麼呢?我們遇到的每一件事,接觸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每個人身上都有寶,在座的每個人都是一部百科全書。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曆史和文化,你花十年時間就能掌握一個輪廓,誰談到,你都能相應,不至于談到什麼叫“立冬”,何謂“冬至”,一聽就懵了,不知所雲。古人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句話在我們出家人身上顯得尤爲准確和重要。

  一個人不能沒有知識和智慧。沒有知識是眼瞎,沒有智慧是心瞎。只有物質的生活,沒有靈性的生活,就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知識不僅可以開啓我們的智慧,還可以打開我們的靈性之門。一個出家人什麼都可以缺,唯獨不能缺智慧、人品和知識。當今社會一夜之間造就了多少明星、偉人,轉眼之間又如流星般隕落,究其原因,皆因缺乏智慧和境界。一個有知識,有能力、有智慧,有境界的人,在其領域裏將成爲一棵永不凋謝的“常青樹”。社會發展到今天,更凸顯出智慧和人品的重要性。

  一個心靈殘缺、心理不健康、沒有智慧的人,在社會的任何一個角落,看到的都是陰暗和缺陷,他看不到陽光和積極向上的一面,看不到他人的智慧和優點,只看到他人的缺點。這樣的人即便來到東華寺也無濟于事。只有一個有智慧的人才能發現智慧,學到智慧。

  出家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人類精神的導師。你自己本是個迷失方向,沒有方向的人,你拿什麼來做導師,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又如何引領大衆,導向人類呢?

  在學佛的圈子裏感覺到人生空虛、前途渺茫的人不少。既然信佛學佛,天天早晚課都誦“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怎麼會感到前途渺茫,沒有人生方向呢?知識、能力的欠缺可以通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來彌補,唯獨境界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凡聖的差別就在于境界的差別。到任何環境,遇到任何人,都不要白白錯過,要利用環境和人來完善自己不足的一面。

  作爲萬行的出家弟子,你們走出去,面對衆多萬行的俗家弟子,人家會拿你和你的師父比,拿你和過去的祖師比,當然也會拿萬行和過去的祖師比,一比便一目了然。現在的信徒哪個沒拜見過,接觸過幾個師父?自然都會比較。有沒有知識,有沒有智慧,有沒有修爲,信徒一看便知。況且現在交通、通訊如此發達,整個地球已經融爲一體,成爲一個地球村,任何事全憑“真實”二字,來不得半點虛假。所以大家做事甯可做錯,也不能來虛的。

  

  

《人天合一既是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